品茶闻香进入心的平衡散文
如果你想问:品茶的时候闻香,它们相互不会影响吗?那你应该与“天上客”一同品一道茶,赏一回香。首先从茶品的选择开始,配合相应的茶具,布置一席或简易或隆重的茶席,用红泥小火炉取代惊惊咋咋的电磁炉,根据气场(空气的运动流向)选好合适的品香位,在烧炭煮水时刻,静静地整理香灰、燃香炭、置炭、打香筋、炙香、温杯……心也随之沉静下来,只剩对茶、香盛宴的一丝期许。一滚水温杯,二滚水渫茶,壶里杯里的茶香随着蒸汽伴着沉香的气息往你的鼻孔里钻,带着些许温暖的水汽撩拨着你敏感的神经。此时低头抿一口茶,再轻吸一口气,喉头转化的是茶的空灵醇厚,鼻翼呼出的是沉淀后的香气,妙哉!只要选香合适,燃点布置得当,香对于茶不但没有损,反而有增益。习香有助于嗅觉灵敏度的增强,燃香也有助于净化空气。合适的度和法,是其中的关键。
在“天上客”看来,玩茶的人通常不一定每天都要像在实验室里做研究那样去喝茶。茶是一种知识,玩茶的人能够有接近专业茶人的水准,固然是很值得炫耀的,但茶同样也是一种修养。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之源中这样描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早在北魏竹林七贤的年代,就有先人提倡以茶代酒,这其实颇为吻合当前的社会之风。现代城市人普遍存在的脂肪肝、酒精肝、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血症等等,正应了“酒肉多了则伤身”这句话。若是以茶代酒,则至少可以舒缓酒肉带来的伤害,进而调理身体进入一个更加平衡的状态。
香道在中国,起源众说纷纭。中国的香,与博大精深的中医针灸的灸术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文物学家兼香道专家刘良佑先生诠释说:中国的用香文化始于疆域的开发与对外交流的发展,从而发现并进口了香料。周朝时,由于政治的分合,在国土向南开发的过程中,又陆续发现了香料,自此用香逐渐形成周朝贵族的时尚之风。香料的药理作用也更多的与中医的理论结合,并从灸术的灼烧经络慢慢转变成为燃烧吸闻。
茶有“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茶与针灸,最早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了解,并对人的自身进行探求和总结。茶与香,所产生的清幽香气和滋味使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是个人修养的高雅艺术活动。在本性和内在的文化内涵上,都有着静心养性、怡情修身的共通之处。以茶与香为伍——静以修身,俭以修德。
茶香修行独乐可众乐皆可
提到品茶、习香,一般人的认知是:二者能将人导入静心凝神的状态,进而拂去日常生活带来的压力和浮躁之气,所以二者的修行环境应该是安静清幽的,修行之时亦要保持心境平和不可为外界所纷扰。不过“天上客”对此也有自己的见解:茶道与香道的修行,的确能够帮助我们放松身心,但是不一定要拘泥于一些形式上的束缚,这也是中国茶道、香道与日韩茶道、香道的不同之处。独自一人时,一箪茶、一拓香,用心、神去体验二者的精妙,若有所得则应乐于分享;而有趣味相投的好友,一同修炼也一样可以领略茶、香的奥妙。讨论亦是学习,自悟则多为体会,真正了解了二者的内涵,才能在研习时领会茶道与香道的精髓所在。
无独有偶,与“天上客”一样喜欢品茶闻香的茶友还有北京的摩尼宝和他的一班志同道合的香痴茶狂的朋友。为了香木,他们千里迢迢远赴海南岛,甚至是越南、老挝等地去“寻香”。一段上好香木,价比黄金,寻得一段便欣喜若狂;如若是囊中羞涩,也希望能在香主人那里闻一个“气饱”,也就不枉此行。说起自己和朋友为茶、香做的“傻事”,摩尼宝抚掌长叹道:有一次,为了一泡好茶特意飞到新加坡,连续三天去赖人家的茶桌,直到遂心。为了做集大成者,就找关系去联系当年普洱茶出口商或海关记录,从那里找到各地进口商的下落,再奔波上门,不断追索,直到找到还有存货的茶坊,然后千辛万苦返收回国。看来好茶之人与好香之人,一般无二。
分享的快乐和寻求共通的认知总是让人愉悦的。这些茶友香客除了自己在家认真研究喜欢的茶品和香品外,他们也常常聚会交流,谁得到了一泡好茶、一小块香料,都会拿出来分享,品味体验之后认真记录,相互交流。尽管引经据典之时难免观点有出入,但喝一道茶闻一会儿香便会心一笑,即使各有执着也不红脸,回家去翻查资料,来日再证。
有人说茶道与香道都是将人从日常的繁杂中解放出来,使人领会心与身的交流,进而体会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境界,二者都拥有着令人如痴如醉,穷极一生也探寻不完的迷人奥妙。如果要把喜爱的茶道和香道提升到修行的境界,除了要对中华历史文化和茶、香的发展历程熟悉之外,最难寻的应该就是执着但不执拗的态度和与之心神会的挚友吧。这会不会也是一段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呢?文/暮颖
范增平:无事可品茶
宋代欧阳修《尝新茶》诗说:“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这首诗中描绘了新茶、甘泉、洁器以及好天气,再有二三佳客,这已是具备品茶的上好时机;而苏东坡的西塔寺品茶诗:“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这是品茶的好环境,在花木幽深的禅房,外面是风和日丽的艳阳天,既有好茶、洁器、甘洌的`井水,又有“可人”佳伴相陪,这就是品茶的好空间。事实上,品茶的时空因素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明、清时代,人们对品茶环境的要求更严格、更细致。我们可以从明代徐渭的《徐文长秘集》中看到品茶环境的条件以及高雅的品茗意趣:“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藓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到了明朝末年,冯可宾《芥茶笺》谈到“茶宜”的说法,提出品茶的十三个条件:一、无事。就是说品茶时间要无俗事缠身,放下一切世俗的冗事;二、佳客。好的茶侣,应是有趣味,懂得欣赏茶之三味的雅人;三、幽坐。环境氛围幽雅,心地安静地坐下来是品茶的好时候;四、吟咏。品茶时,可以吟诗,也要能吟诗助茶兴,以茶发诗思;五、挥翰。准备笔墨砚纸,可以泼墨挥洒,濡亳染翰,一面品茶,一面挥毫,更增加品茶的清幽雅兴;六、徜徉。在小园香径散步徘徊时,设置茶席,心恬神爽,是品茶的好时候;七、睡起。刚睡醒。又作了美梦,以茶来清醒头脑是最佳的选择;八、宿酲。喝酒之后,尤其喝醉了还未完全清醒过来,以茶破解酒意是好办法;九、清供。以清茶配备新鲜果品,供奉祖先神明;十、精舍。精致典雅的环境是品茶的好地方;十一、会心。以全部心神品茶,才能品出茶中三味;十二、赏鉴。细细品味,鉴赏茶之“色”、“香”、“味”、“形”;十三、文童。有气质文静、清明智慧的助理协助茶事,品茶才能顺畅进行。具备以上十三个条件之一,就是品茶时间或空间的最佳选择。
明代撰写《茶疏》的许次纾,曾提出对品茶的时空要求,他举出什么时间可以品茶,什么时间不宜品茶;什么地方可以品茶,什么地方不可以品茶,如:“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纷乱、听歌闻曲、歌罢典终、杜门避事、夜深共语”等时间是品茶的好时节;“明窗净几、洞房阿阁、小桥画舫、茂林修竹、清幽寺观、名泉怪石”等地方是品茶的好环境,清静幽雅的茶室是雅士聚会品茶的理想场所。
在品茶环境中,除了要有上好的茶品,人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饮茶重在一个“品”字,意在得其情趣韵味,品茶人的修养是决定品茶趣韵的关键。茶既然是清高之物,唯文人雅士与超凡脱俗的逸士高僧,在松风竹月,僧寮道院之中品茶赏饮,才算是与茶品相融相得,才能品尝到茶的逸趣真味。因此。人品与茶品是同等重要的,邀请一起品茶的“茶侣”最好是经过挑选的知味之士,明代茶人陆树声撰写的《茶寮记·煎茶七类》里就把人品列首类,他说:“煎茶非漫浪,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真正道出了茶会的重点。
【品茶闻香进入心的平衡散文】相关文章:
高三优美散文-品茶茗心03-14
品茶人生经典散文04-13
经典散文静心品茶03-11
闲话品茶优美散文04-23
品茶散文随笔05-24
品茶人生的经典散文07-07
品茶识贵人散文03-24
平衡的艺术经典散文06-17
内在平衡散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