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孤独的故乡
一些人去了远方,一些人还在路上
去了远方的人,故乡已喊不答应他们的姓氏
在路上的人,故乡也等不回他们的魂
今夜,辽阔的星空下,没有烧酒和棉花糖互道晚安
故乡在孤独的祖坟上灿烂着忧伤的虫鸣
我,是她唯一的香火
“故乡”这个题材已经“泛滥”,几乎每个写文字的人,不管是大诗人,还是水平如我这般不入流却视诗歌为神圣的人,都写过这个题材,只是越来越难以读到精品,即使是真情实感,也读到审美疲劳了。然而,这首诗歌却从独特的角度入题。短短六行,却饱含感情,令人不忍卒读,读罢不禁潸然泪下。
诗人写道,“一些人去了远方,一些人还在路上”,游子不禁会联想自身。几多年来,我一直在“逃离”故乡。年少时,身在故乡,心中却憧憬着远方。后来,真去了远方,而又心念故土。以前憧憬的远方逐渐会成为“家”,而故土,却成了远方。作为游子,我享受着漂泊,然而每当独在异乡,看雨浥轻尘,又会忆起故土的烟雨蒙蒙。诗人说“一些人去了远方,一些人还在路上”,我就是那个去了远方,并且还在路上的人。
其实,我们都在背井离乡。生活在后工业化时代,在欣喜城镇化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提高的同时,我总是感伤于逝去的美好。以前的水,很清,我曾在故土的小河里采莲;以前的树林,繁茂,我曾在夏天整个下午卧在林中,在鸟鸣声中睡去。用诗人郭龙的一句诗表达;“在鸟声上,住着依稀的人家”。现在,水里除了微生物,我看不到任何生命迹象,乌黑的河水漂着生活垃圾。树林,已经不见,曾经的鸟儿,早已漂泊在现代文明里。魂兮,归否?
我们这一代人,是容易感伤的,因为我们曾经拥有过蓝天白云,曾经拥有过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而现在,我们要努力在忧伤中适应这种改变。而一些零零后的孩子,多半没有感受过什么是田园,什么是自然之美。他们在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中成长。他们的童年,是不幸的。几多年前,湖南的诗人就发起了“新乡土诗”派运动,并且出现了一些优秀诗人和作品,比如吕宗林,陈惠芳。“新乡土诗”表达的是在乡村长大、后来定居城市这一群人的情感。
“去了远方的人,故乡已喊不应答他们的姓氏/在路上的人,故乡也等不回他们的`魂”。这一句,最令我伤怀。离开故土的人,有的客死他乡,那些没有客死他乡的人,他们成了故土的客人。我不禁想起了《回乡偶书》的最后一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决定离开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将是故土的客人,或许到风烛残年再叶落归根,那时,又有几人认识自己,自己又认识几人?
“今夜,辽阔的星空下,没有烧酒和棉花糖互道晚安/故乡在孤独的祖坟上灿烂着忧伤的虫鸣/我,是她唯一的香火。”最后三句,画面感极强,语言的张力很大,前三句由此升华。读到“今夜,辽阔的星空下”,我能够感到的是苍茫,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苍茫,那片热土,不知还能苟延残喘多久。“我,是她唯一的香火”,每个人眼中的故土都是不一样的,“唯一”一词,避免了虚张声势,此种情景,是诗人的真情流露。“香火”一词,表明了故乡在诗人心中的神圣。读到此处,我此时的情感也正如席慕蓉在诗里所说“我已不能用母语来表达我的悲伤/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又到岁末,我不知道年初我路过阳澄湖时,在寒风中许下的希冀,是否也会随风而逝?但我知道,故土,将在我的记忆里永远孤独,我也将在故土里孤独。
【经典散文:孤独的故乡】相关文章:
经典散文:品味孤独05-22
孤独的鸟的散文精选05-23
孤独的守候散文07-02
牵挂的孤独散文07-02
孤独的思念散文07-02
孤独优美散文06-09
孤独的脚步-散文07-01
经典散文 对话孤独06-02
善待孤独精选散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