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经典散文鉴赏(精选16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经典散文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1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已经融入国人的血液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已经成为客居他乡的人们发出的共同心声,就是历经千辛万苦,也要回家过年,陪伴父母,祭拜先人,相聚亲朋,不再让父母双亲翘首企盼、望眼欲穿,不让亲朋好友失望、遗憾。于是乎,在部队当兵的,在外上学的、打工的、出发的,就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家过年,共同的心愿自然就涌起了“春运潮”,已经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大迁徙,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今年的春运如同往年一样,已经在全国各地拉开了大幕,一支支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从全国各地向着“家”的方向迁徙,从铁路运输、空运、海运到汽运,都在忙个不停;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到县级媒体,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把春运的消息作为重要新闻播报,这是职责使然;从全国的流动人口到他们的每个家庭成员,都在热切地关注着春运的消息,这是亲情所牵。而我所关注春运的缘由,是想写一写春运随笔,因为春运所带来的“奔波、劳碌、焦急、等待、拥挤”等字眼始终在我心中涌动。
带着这种想法,最近这段时间,我便一直关注着《中央电视台》及相关媒体播报相关春运的消息,我对春运的热切关注也影响到了妻子,某一日,坐在一旁正看着报纸的妻子惊讶地说:“啊哟,你看,报纸上报道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来回流动的人口次数将超过28亿。”我听了却不以为然地说:“这还不是最多的时候,有一年的春运超过了30亿”。2月8日这天,当我看到报道“今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00万人次”的消息时,再次回头把妻子惊讶的数字和眼前的数字串起来,嘴嚼一番,便在头脑中产生了形象思维,有了大体轮廓。“28亿流动人口”是什么概念?就是在这一个多月春运的时间里,相当于占世界百分之四十的人数,每人都有一次在我国的迁徙行动。“铁路当天发送700万旅客”是什么概念?就是相当于2月8日这天接近整个天津市的人口在全国各地流动。再加之航运、海运、汽运的旅客,远远超过了一个天津市的常住人口,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春运大军着实惊人。由春运的消息,勾起了我许多联想和往事,我所耳闻目睹及亲身经历春运的镜头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火车站上,可真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一个挨着一个,简直透不过气来,这样的气氛本身就会给人带来紧张、焦急,带来惶恐,让人看了堵不忍睹。
还有的冒着鹅毛大雪、排着长龙在焦急地等待购买车票,头顶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脚踩着厚厚的雪地,再大的雪也挡不住回家的路,看着这样的场景,着实令人心酸。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大约六十多岁的老人,赤着双脚、双手扯着警察的衣袖,跪倒在警察面前,这是老汉在火车上挤得受不了了,而跳下火车向警察求救。当时,看了这个镜头,我确实感到心里不是滋味,感到心酸。
许多旅客怕挤不上火车,就从窗口上爬进去,窗口上挤不进去,几个护送人员抬着把他从窗口推进去。
还有的外出务工者赶着回家过年,坐了火车倒汽车,倒了汽车再坐摩托车、自行车,有的还要步行走很长、很长的山路,这回家的路究竟有多长?
还有的农民工把摩托车当作回家过年的工具,骑着自己的或租来的摩托车,狂奔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往家赶,旅途的艰辛、危险全然不顾了。
我还记得有一年春运,有几个农民工因买不到车票,徒步上千里,在大年三十的深夜才赶回家,走破了皮鞋,双脚血泡淋淋,真是:一双血脚走千里,只为一时亲情聚。这是何等的艰辛和心酸?
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因买不起或买不到火车票,仍然蜗居在那个打工的城市,看着一拨儿、一拨儿的人群都赶着回家过年,自己孤守在城市的角落,心里倍受冷落之感,当响起一阵紧似一阵的过年鞭炮声的时候,只好面朝家乡的方向,含泪向亲人拜年,个中滋味无以言表。
所有这些奔波、劳碌、拥挤,都是为了圆一个梦,作为子民,为了发扬中华民族过春节的传统;作为子女,为了回家陪伴父母、亲人过个团圆年,为了在大年三十这天的亲情团聚,享受人间天伦之乐。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部队士兵春节探亲的经历,部队里有规定,服役三年以上的士兵就有探家期,过了三年服役期的士兵,都愿意延到春节前探家,回家探望父母双亲,给亲朋好友拜年,于是,也就成了当兵人探家的最好时机,可事情往往具有两重性,最好的探家时期也是交通最拥挤的时期,这是当兵人探家最头痛的时候。假若不回家吧,在部队苦苦等待、盼望了三、四年,好不容易盼到了探家期再错过了,就如同到了手的好事又丢了,多可惜!加之年老的父母在家日日盼、月月盼、年年盼,盼着儿子回家看看,你忍心不回去吗?假若回家吧,一想到买票难、想到坐车的拥挤就堵得心里满满的,一想到在车上站七、八个小时就开始心累,回家的好心情也打了折扣。买票难难在春节期间买车票的多了,是平时几倍甚至数十倍的。车上拥挤因有些人只买了站台票,到了车上补票,就把本来有车票的挤得上不去车。没办法,战友之间互相帮忙,每当战友探家的时候,就会有两、三名战友主动“保驾护航”,护送到火车站,直到送上车为止,遇到从车门上挤不上车的时候,只好几人抬着从窗口推进去,也因为当兵的探家期太珍贵了,有许多战友还是回去相亲,耽误不得。
我也想起了我在部队时春节回家探亲、完婚的情景。记得1987年春节来临的时候,父母提前给我来信说,为我定好了农历腊月二十四结婚的日子,让我回家结婚。我就赶紧向领导递交了探家申请,领导批复后,已到了农历腊月二十日,正好到春运的时候了,我就托火车站朋友匆匆买上了当天的火车票,赶回家结婚、过年。为了我能上去火车,三名要好的战友主动把我护送到火车站,不是“双保险”而成了“三保险”了,到了火车站,我从朋友手里接过火车票,战友们则买了站台票,一起进了站台,一看那场面就有点恐慌了,火车鸣着长笛刚到,人群就蜂拥而至,挤满了站台,一会儿涌向这,一会儿涌向那,顺着车门上根本就没有门。心想,上不去火车可就真麻烦了,过年的事小,结婚可是终身大事,况且家里都准备好了,心里越急越慌,越慌越急,这可怎么办?当看到有人被推着从窗口爬进去时,战友就把我也推到了窗口前,我一直犹豫着,左右为难,觉得这样不妥,不太文明,想拒绝了,又怕拒绝了上不去车,面临着结婚的大事,上不去车这婚怎么结?也没人能帮你解决,就这条路子可行,别人遇到这种情况也会这么办的,这时,战友们有推着我的,有劝说着的,好像自己做不了主了,也就由着战友被半推半就地推上了车。到了车厢一看,满满当当,好不容易才有了立足之地。火车一声长笛,开始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艰难之旅,我就一直在过道里挤挤地站着,站了七、八个小时,才有了座位,屁股刚靠到座位上,就已累得呼呼大睡,又经几个小时的劳顿,终于到了潍坊,又坐了两个小时的汽车,到了家乡小城,那时家乡还没通公交车,父亲又找人骑着摩托车把我带回家。终于回到了阔别四年的家,当我满含热泪叫了声:“爸、妈”时,我父母已热泪盈眶。在一旁为我张罗婚事的堂叔感慨地说:“这回可回来了。定了腊月二十四日结婚,家里都准备好了,跟亲朋好友都说好了,在家一天天地等、盼,直到腊月二十一日晚上才把你等回家。说心里话,什么都准备好了,你回不来可怎么办?”我心里也犯嘀咕:定好了结婚,新郎到不了家,这婚是结还是不结?想到这里,我觉着虽做了一件不太文明的事,大事当前,为了婚姻这件人生大事,考虑“小我”大了,考虑“大我”小了,内心也觉得有点愧疚、自责,但回过头来又一想,当初的条件制约着你不这么做又不行,现在想来,我还是十分感激我这几位战友,没有他们帮忙,我还真不知道能不能上去车呢。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及至女儿上了大学,每到放寒假的时候,为人父者就开始为她坐火车犯愁了,女儿自有主张,提前预定飞机票,比火车票贵不了多少,省却了拥挤、倒车、旅途劳顿的烦恼。
欢乐中国年这个民族传统的情聚力确实为人称道,由这个传统节日所带来的春运的拥挤、旅途的心酸、买不到票的无奈,也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2
还未到大年三十,四处便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各家各户门上都贴上了火红的对联,就连小区门口也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而此时的我,却坐在返回老家的客车舒适的车厢内,听着轻松的音乐,畅想我未知的新年。
回家的路上,爷爷打来电话,他神秘地告诉我:“这次过年,我会带你和赵檬一起去祭祖,以后等我老了,走不动了,就靠你们了。”我不明白“祭祖”到底是要干什么?为什么要我们来继承爷爷的“衣钵”?带着满腹疑问,我回到了老家。
终于到了过年这一天,全家老老少少都喜气洋洋地开始准备,而我也终于找到机会向爷爷询问祭祖的事,在我的追问下,爷爷终于开了金口。原来,祭祖是农村非常隆重的祭祀活动,专在过年时举行,分为两个部分,即“祭祖宗”和“拜神”。爷爷讲完后,我和弟弟就带上四挂鞭炮,一大迭纸和一些香上山了,来到太爷爷太奶奶的墓前,我们虔诚地烧香、烧纸并跪地叩头。离开时还放了一挂鞭炮,意思是告诉祖宗后人来祭拜了。天空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我和弟弟完成仪式的时候,都冻得手脚冰凉,但是心中却充满神圣和虔诚的敬意:所谓“祭祖宗”,不过是一种仪式,重要的是告诉人们不要忘根啊!站在风中,我忽然觉得心里很温暖,很温暖。
回到家里,满屋飘着肉香,我好奇地将头伸到锅边一看,原来煮着猪头。一会儿,只见爷爷拿过一个洋瓷盆,把猪头装好,并给猪嘴里咬上猪尾巴,把一双筷子插在猪头上,我恍然大悟:“爷爷,这是不是表示“有头有尾”呢?”爷爷笑着点点头。
“拜神”仪式开始了。首先要拜家神,大堂上放着一尊庄严的家神像,爷爷将猪头放在供桌上,然后点燃三炷香,虔诚地拜三拜以后,便将香插在神像前,随后爷爷吩咐我和弟弟各点燃一支蜡烛,立在神像两旁。拜完家神,爷爷端起猪头,我和弟弟拿上香和纸,我们祖孙三人又分别到了大门、猪牛圈、灶、水井、路边和菜园等地燃香参拜。爷爷边告诉我们,拜大门是在拜门神,在灶、路边是拜灶神和路神,在猪牛圈、鸡圈求的是六畜兴旺,在水井边拜的是一年四季有水喝。
每到一处,我和弟弟都认真地烧香参拜。就在拜完路神回身之际,我看到爷爷温和的目光,他站在雪地里,眉发上都落了不少雪——他在微笑!爷爷额上的皱纹显得更深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望着我和弟弟爷爷笑了,笑得那样欣慰。
年过完了,每每想起爷爷的笑容,我的心都会为之一颤。我想,除了那温暖的笑容,我更不会忘记的,是过年的祭祖,它不单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要我们记住自己的根。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3
自古以来,春节就是我国民间一个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前一个月称为腊月,古时人们会在腊月廿三祭祀灶王爷。据说这天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上帝禀报一家人一年来善恶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也称“送灶”,人们并在祭灶节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的说法;腊月廿四掸尘,“掸尘”就是家庭内外大扫除,“尘”是灰尘,与陈旧的“陈”谐音,过年了,掸去陈旧的东西,按照民间的说法就是把一切“穷运”和“晦气”统统扫出门,除旧迎新;人们还要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都是过上一个平安吉祥、顺利如意的新年。
中国的年夜饭是过年的一场大戏。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就开始精心为这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做准备了。民谣有“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炸果酥;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说法。我从放寒假起就开始期盼着过年,不久妈妈便帮我买了新的衣裤鞋袜,然后就看着冷落了很久的冰箱被爸妈塞满,车库里也堆了一箱箱的东西。越接近除夕,我们越忙着到超市里把吃的用的往家里搬。年味越来越浓了,各种市场都人山人海。终于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大年三十,也是我生命中过的第二个牛年,一个很不一般的过年。以前,我年年的除夕夜都会在龙泉的外公外婆家度过,今年是例外——因为我们搬新家了,按照风俗搬家的第一个年要在新家过,于是我们三个人过年,自然冷清了很多,虽然鞭炮很响。好在妈妈烧了很多我喜欢吃的菜,还特意烧了一道菜——红烧鲤鱼,寓意是“年年有(余)鱼”,对我们学生来说还有另外含义“鱼跃龙门”。接下来是不断的电话问候、短信祝福。妈妈催促我乘春晚还没有开始赶紧去洗澡,我洗完澡换上新衣服,要是以前啊,可是我去爷爷家拜年收红包的时间了,这次只能坐着看春晚。小沈阳的英文名字“Xiao Sheng Yang”,还有那浓厚的东北方言味道,逗得我们前仰后合……
当新年钟声敲响,我和爸爸在楼下放鞭炮,丽水的上空烟花、爆竹声声,响彻天空。那绚丽的烟火是美丽的迎春女神,她用转瞬即逝的生命,带给人们梦幻般的色彩与憧憬,也诠释了一个人生真谛:“在短暂的人生里,也要释放出最美丽的‘火花’”。呼吸着弥漫着硝烟味道的空气,好象新年也就随之渗透到我的血液。“过年了!”我开心的高喊着,然后大口大口的吃着预示着好运与福气的饺子。
除夕夜按照旧历是要守岁的,我却不知不觉睡着了。几个小时后,一觉醒来就过了一年了!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迫不及待的回龙泉去。天空神奇的飘着雪花,雪越下越大,我们坐在车上望着高速公路上漫天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云和一带的山上早已是满山白皑皑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呈现在我的眼前,看样子除夕夜这里早已经是大雪纷飞了,不然怎么会有这样的“银装素裹”?“瑞雪兆丰年”,你带来了新年最美丽的问候和祝福!这雪白的世界是我心目中完美的唯美主义境界啊!
就这样在飞舞的雪花中,我们回到家乡龙泉。回乡是一种甜蜜的味道,让人心里温暖。虽然元旦我们回过家,可是还是涌起游子久久未归乡后终于回到故乡的感觉,不就是二十多天未见,却仿佛已经过了二十年。一路想了回家后的千言万语,见了外公外婆,只说了一句“我们回来了”,也许这是外公外婆最需要的问候吧,我马上就被他们包围着,“高了”“瘦了”……这也许就是我解不开的回乡情结的原因吧。回家后天天和表妹们一起玩耍,毕竟我还是孩子呀,一个天性爱玩的小孩。拿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后,我还开心地偷着乐!
回家的第三天,我们去亲戚家拜年。我们家没有太多的拜年习惯,但每年初三都会去乡下安仁林样的亲戚家拜年送礼,这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大雪刚刚融化,竹林屋舍被雾气缭绕着,宛如仙境。这里也是一个盛产香菇和木耳的地方。家家户户门前空地,山上田里都是搭着木棚房,里面是一袋袋的香菇、木耳的菌种,可爱的香菇、木耳就在袋子里钻出来,鲜嫩极了!我们整整两桌子的人围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农家菜,一个个脸都红扑扑的……
走进春节,享受红红火火的中国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开心快乐,最重视的节日。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春节,它不仅洋溢着真诚的欢笑,也凝聚了浓厚的亲情,更是浓缩了一部厚厚的中国文化史,我们将在春节的喜悦中代代传承着我们中国人的绵绵不断的幸福。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4
季节推开腊月的大门,春节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古典女子,插一枝大红的灯绒花,迎着飘舞的瑞雪,走进五谷丰登的农历和乡村古老纯朴的风俗,在庄稼人的心坎上做窝筑巢。闪光的镐头和弯把犁,大汗淋漓的农事,躲在粉刷一新的墙角憩息。裸露金黄牙齿的玉米棒、鲜红的辣椒串和粗犷沙哑的播种谣挂在屋檐下,打探春耕的消息。辛勤劳作一年的庄稼人忙着赶集上店、置办年货。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和花枝招展的姑娘,系上红绫绿缎的长腰带,风风火火地练习踩高跷、耍旱船。孩童们高举五颜六色的灯笼,等待火爆爆的鞭炮爬上竹竿梢……腊月,是山乡一年中最兴奋、最劳神的日子,也是庄稼人一年中最闲暇、最疲倦的日子。
春节,一个在古老中国传承几千年,备受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目中显得十分神圣而高贵。
春节,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传说在远古时代,“年”是种非常凶残的动物,长期生活在海底,每到除夕夜就成群出来觅食,所到之处,人畜无一幸免!所以,每到除夕夜前,在外打猎的亲人都争相回家与亲人团聚,躲避这场灾难。人们利用“年”怕火、怕红色、怕响声的弱点,在除夕夜穿起红衣裳,家家贴上红对联,燃放爆竹,于是“年”便逃之夭夭!这办法、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内容大都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祈求丰年,形式也带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
春节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经过年代的更替和岁月的洗礼,顽强地生存保留下来。它记录着前辈与自然抗争的历史足迹,象征着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流淌在中国人血管里、刻在中国人灵魂深处的东西,是全体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殿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草木萌动复苏,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万物葱茏。当新春来临,必然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将至,家家各有期待,人人怀揣心愿,以看似雷同的形式和方式,迎接各自心目中的新年。
春节,是中国最大、最隆重的节日。人们无论旅途多么遥远,总把颠簸和疲倦捆进鼓囊囊的背包,在年夜钟声敲响之前,走进一副火红耀眼的春联,走进亲人特别是父母那殷切期盼的眼神。腊月三十除夕夜,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家庭温暖、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子,早已拿着香火或烟卷,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那响声……转瞬,伴随清脆的钟声和辞岁的仪式,旧年历已翻完最后一页,春天一步踏入新的年历,大家翘望岁月的金锤迈着急促而坚定的步子,跨越二十四节气,敲响老老少少增岁添寿的庄严时刻。争相点燃鞭炮,挑旺炉火,温热老酒,守住勤劳善良的美德和五彩斑斓的期冀,渴望一年望不到头的好收成、好运气。
庄稼人与土地生死相依,自古是一对孪生的亲兄弟。如今农家的日子恰似见风就长的紫色豌豆花,互相憋着劲,攀比长势和高低。因为劳动,才有平凡而壮美的生命和享受快乐的权力,才有甜润脆亮的歌声和甜蜜温馨的节日。
一年奔波,端午节你可以不回家,中秋节也可以不回家,但到了春节,无论天南海北、老人孩童,不分年龄、性别、地域,人们都千里迢迢地回家,停靠在温馨的家庭港湾。春节时,在神州大地,在全球所有华人聚居地,大家共同欢聚和兴奋!这就是年的魅力,彰显出一种神奇的魔力。
网络化与地球村的时代,“人远天涯近”。社会更需要有一个情感交流与亲情汇聚的节日,调适心情,丰富生活。春节给我们提供了回归传统与祖先对话的机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交流的增加,春节的影响渐渐大起来了。由于春节倡导和谐、和美、团结、愉快、欢乐的主旨,与当今世界人民盼和平发展、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相契合,可以说不管在世界什么地方,只要有中国人的足迹,就有春节存在,扭中国秧歌,赏欢快锣鼓,看彩灯闪烁,观龙狮狂舞,听爆竹惊天,品礼花绽放,书迎春桃符,吟诗唱歌,吃团圆饭、春晚联欢……到处洋溢春节的味道。
中国春节,已愈来愈全球化和国际化。它是全世界珍存下来不可多得的古老而传统的民俗,这一文化遗产的独特光芒,正让人类共享着亲情的温暖,团聚的欢乐与和平的幸福。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5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走了甲午,又迎乙未,“羊年”春节如约而至。回乡的、采购年货的、走亲访友的,京城的人们忙碌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看看周边的人们,总感觉到似乎少了些过年的味道。小时候过年,最幸福的就是盼年,那种虔诚的心情、那种迫切的滋味,如今每每想起仍然激情满怀。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给老人磕头拜年,要压岁钱,逛庙会等等,除夕夜,追逐着鞭炮燃放时的硝烟味和响声,端着盛满饺子的大碗和一群小伙伴,村东跑村西,那种质朴、那种热闹、那种童趣,已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长大后,这些已经印记在脑海中儿时的梦,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了一种独有的挥之不去的影好像,深深地扎根在心里。人生无常,有起有落。有时好像花儿一样多姿多彩,有时好像河流一样弯弯曲曲;人生之路,有鲜花、有掌声,也有荆棘、有旋涡;走南闯北,人到了一定年龄,生活的历练难免会遇到遇上难忘的人和事,正因为这些奇怪的事、难忘的的人,才使得人生更加丰富精彩。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合家团圆,共度良宵。家,亲情,融融的爱意,构成了年味的源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扎根心中、生生不息。午后起床,仰望窗外,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正在徐徐开放。恍然间,腊八已过,匆匆忙忙似乎己记不起腊八粥、腊八蒜的味道,小年刚过,吃过的饺子也许还没完全消化掉,但似乎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下班步行回家,看到街道两旁路灯杆上挂着的一排排的红灯笼和有关年味广告、标语,才深深地感受到年真的越来越近了。春节将至,这意味着春天就要来了,万象复苏草木更新,这给刚刚还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中生活、盼望着春暖花开日子的人们,带来了不尽的喜悦和希望!
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春节太多的内涵。古往今来,在春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环境里,给了许多文人墨客想象发挥的空间,留下了许许多多美文佳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事过境迁,时隔多年,如今读起仍脍炙人口。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留传至今。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购年货、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开始了。翌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贺新喜、恭喜发财,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作罢。
由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历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也正是这种变数,赋予我们每个人多姿多彩的人生。春节传承千年,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如今的春节,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天南地北的亲人汇聚到一起,过一个团圆年,这无疑成了一件非常奢侈、幸福、快乐的事情。
春节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年的开始。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日子还是要一天一天的过,新年伊始,时光向好,那就让我们怀揣美好,放飞希望!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6
岁末年初,年轮加圈,春节依旧。
灯笼,新衣,鞭炮,春联,年夜饭……“年”的图景,带着新春的问候,带着节日的祝福,将人们溶入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之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日子过着过着,就到了年关。经过了无数次的轮回,猛然觉得年已不再所轻,于是勾起了“世事沧桑心事定,脑中海岳梦中飞”的梁启超的诗句。记忆中的乡村春节,就在这样的喜庆里辞旧岁,迎新年;别严寒,接新春。新春的景象总是把日子过得安宁而坦荡,明媚而温暖,让农人所有的憧憬变得清晰,所有的生命变得豪放。年轮上的乡村春节,既回旋着历史的沧桑,也面对着未来的召唤。
年关将近,拣拾童年散落的记忆片段,接着春节生活的多姿画面,往事如昨,历历在目。可直到至今,我一直弄不清春节的意义,只觉得春节就是用来尽情享受的:人们可以翻出藏在箱底的新衣,在年关与农活脱离,穿得干净漂亮又无需劳作弄脏弄旧的新衣;红红的对联为山村的热闹增添了欢乐的喜气,从中感受的人们日子的红火、温暖与幸福,给人一派明媚,表达了农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
春节总是用巨大的手掌把家放在人们的眼前,让人们不得不停下匆忙的脚步,有再多的钱不想去挣了,有再多的事不想去做了,有再多有工作也放一边去了。春节让漂泊的心开始寻找家的港湾,让家在人的心里有了分量,于是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所有出门在外的游子都会拼命往家赶;于是有了春运的高峰,有了白发苍苍的老母倚在门边翘首期盼阖家团圆身影。年告诉我们,春节就是家人团聚,充满天轮之乐的时间概念,它是家的守护神,诠释了家对人的全部意义。
春节是一个大的舞台。如果说新衣是迎宾曲的话,那么守岁则是这舞台上的谢幕舞。乡村的春节,冬去春来,农人们歇了农耕,阖家团圆。全家人围坐火塘,守着年与年交替的那一刻,谈论生活的炳恼,谈论工作的艰辛,也谈论一年的喜悦与收获,那情景里有祈祷,有期盼,也有感恩,守着除夕,就是守前明天和希望。也有一部分人们,随着时间的更迭,随着物质的充裕,把守岁的内容变成了春节的联欢晚会,不再谈论五谷丰登的话题,不再商量来年的庄稼要种什么样的品种,而是盯着电视屏幕,怕错过了赵本山的相声,品不够宋祖英的歌喉,观不够杨丽萍的舞蹈……有时,电话也会骤然响起,让精彩的晚会受到打扰,那是亲朋好友带来的新春祝福。
越是年关,关于乡村春节的记忆就越鲜活,只是人的生命太有限了,短短几十年就会让人们的记忆落下沧桑。从“过节好处是解馋”到“看着晚会过春晚”再到“旅游过年成时尚”的今天,乡村的春节在传承与嬗变中,物是人非,早已不见了当年的
身影。其实,春节就像一本代代相传的曾经厚重的书,封面还是那个封面,当是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最初的内容。当我们记起团圆、拜年、祭祀先祖等那些关于春节的繁缛礼节,我们就会发现春节是一种圈腾,它依旧神圣地站在岁月深处,流淌着延绵的血肉亲情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7
天渐渐地冷了,年关的脚步也近了。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问:“今年你回家过年吗?”我想了想,给了母亲一个肯定的回答,母亲在电话那头愉悦地笑了,而电话这头的我却陷入了沉思中。其实,回家过年一直是我所渴望的。尽管这些年我在离家很远的城市成了家,也即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我总觉得,城里的新年不够喜庆,它让我找不到过年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吧,乡下的新年一直让我魂牵梦萦。
记忆中,在乡下生活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日子。过年,又是我那些日子中最为盼望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一年中最为热闹的就是过年,或许因为都是农民吧,一年到头难有什么空闲,一到过年,乡亲们都放下手中的活,而为过年忙活着,一进入农历十二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进城采购的采购,自己准备的准备。而我们小孩子,因为父母大多在家,原来分给我们干的事情大多交差了,大伙聚在一起,玩着我们小孩子的游戏,挥霍着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到了十二月二十几,就到了杀大猪的日子,家家户户磨刀霍霍,村里到处是猪的哀鸣和响亮的鞭炮声。每至这些日子,我们就有吃不完的猪肉,因为乡亲们十分热情,一个村的人就像一家人一样,谁家杀了猪,都会邀请村里人去吃饭,或许是那时生活比较艰苦吧,后来每每想起过年那天天吃猪肉的日子我们总会忍不住有一种想流口水的感觉。当然,每当想起当年每家把一个一两百斤的大猪摆在门口,如今总有一些感叹流过心头。
杀了猪之后,便是做腊肉、做油炸的果条和豆腐等,在做年货的时候,祖母总会给坐在火炕边的我们讲一些老故事,尽管那些故事或许前年我们曾听过,故事情节都让我们能背出来,但那种听祖母讲故事的感觉,就是让我们觉得至今难忘。到了大年三十,全家和和气气吃了团圆饭后围坐在火炕边,吃着糖果聊着天,那气氛真是和谐与温馨。过年后家家忙着拜年,村巷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不时还有舞狮子的从村里闹过,迎来阵阵鞭炮声。乡里的电影院里正播放着一场武打片,那打斗声通过喇叭传得老远,不知哪家的录音机正飘来一首动听的歌,乍一听原来是邓丽君《小城故事》……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熟悉的一切仿佛都成了回忆。过年似乎成了一种程序。等我读完大学再回到家乡时,再也没有儿时那种氛围。祖母早已作古,她再也不能给我们讲那些熟悉的故事了,儿时的小伙伴们不是嫁了就是外出打工为了避开春运不回家过年,村里很少找到年轻人的影子,村巷里空荡荡的,冷清得可怕。父母都已经老了,他们忙碌的身影越来苍老……我每每在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感叹流逝的时光和过去的日子,每每都伤感得决定来年过年时不再回家……
然而,当年关的脚步又一次叩响在我的心头时,当母亲哪一声声探询再一次在我耳边响起时,我总是在沉思后给母亲一个坚定的答案:是的,咱回家过年!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8
一大早,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吵醒了,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临了,家家户户的拜年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谱成了一首好听的交响曲。大街上,大家帮穿着新衣服,红、黄,蓝、绿,鲜艳又漂亮,把马路点缀得五彩缤纷,真是美极了!
空地上,许多小孩子拿着烟火在燃放着,嘭的一声,烟火冲上天,把天空彩画得五颜六色,真是亮眼,我换上新衣服,觉得自己焕一新,并且成长了,不再是以前那个顽皮又无知的黄毛丫头。下午,全家一起去逛街,街上真热闹,许多摊贩,为了招揽顾客,在摊位上,我们使出奇思异想,吸引客人来观看,引起购买动机,所以,每个地方都人挤人,争先恐后地购买,所以,每个老板的脸上都是笑着的,没办法,大賺钱嘛。
连我们全家也不例外,大包小包提回家,大丰收。晚上,亲戚朋友登门拜访,免不了的一顿盛情款待,妈妈使出看家本领,各种名菜纷纷出炉,盘盘都是色、香、味俱全啊!所以,在开饭后,我食欲大动,嘴巴猛咬,肚子就像气球似的一直膨胀起来了。后来,我同大家一起游玩,玩得开心极了,简直不想休息了呢!最后,在大人的催促下,大家只好各自去找周公,结束了快乐的一天。
隔天,我不须母亲大费周章地“拖”我起来,因为我早已准备就绪,就等着出发上路去奶奶家了。母亲还以为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呢!一路上,全家人东西南北、有说有笑地聊了起来,就在笑声中,奶奶家已不知不觉的出现在大家眼前了。一下车,大家就拉着我到附近的百货公司逛,百货公司里人山人海,挤得真的是水泄不通,里面商品干种万样,令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们出店门后,就像历经了一场大战,累得受不了。
开饭后,我们几个小萝卜头以秋风扫落叶的方式来解决午餐,不久,个个盘子都底朝天了,下午,精力旺盛,干脆来运动。跳绳、排球、溜冰鞋、羽毛球……花样百出,不过,倒也惹出了一大箩筐的笑料,笑得大家的腰都直不起来了。夜晚,观看电视新年特别节目,节目生动有趣,精彩好看。隔天,家人到庙里进香,祈求新的一年平安无事,健康快乐。
这一次春节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种种愉快的回忆。我小学的最后一次新年画上了美好的休止符。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9
题记:故乡、乡愁,也许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相牵最美的一份释怀,你所有的经历终会停圆在故乡,不管期盼之中,还是意料之外,故乡都是你丰盈生命的一笔珍贵素材,一份感动、一如往惜,是千里万里遥寄于你的乡愁、牵挂。
世上有一个最纯朴的地方叫故乡,人间有一个最温暖的港湾是故乡。
故乡的遥遥守望,故乡的真情实意,故乡的不离不弃,将永远是身在异乡的游子奋斗的原动力。纵然风尘仆仆,纵然满面尘霜,只要想起故乡那片熟悉而亲切的土地,只要想起故乡那温柔而可亲的笑脸,满身的疲惫便能化作风轻云淡,一路远去。
故乡是包容,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你的一切荣辱得失它都给以包容、以温情。故乡那袅袅炊烟和潺潺溪水,那篱笆矮墙和柴垛灶炕,那蛙叫虫鸣和鸡鸣犬吠殳风中的悠悠牧笛,还有那故乡母亲的声声呼唤。永远是每个游子一生最难以割舍的情结,是心里最美的风景原,是生命中最纯洁的情感圣地。
乡愁是故乡,无论在异国他乡、还是在日照月映下;无论在日暮黄昏后,还是在每逢佳节时;无论在孤影徘徊里,还是在觥筹交错间,故乡,始终萦绕游子心头和脑海的都是游子心中对你最深的依恋和牵挂。
乡愁是游子心中开得最艳的那一朵花;乡愁是乡情,是游子眼里描得最深的那一幅画;乡愁是乡恋,是游子嘴里说得最多的那一番话。
乡愁有时候很小,小到是村口的一树浓荫,祠堂的一柱香火,童年的一声呢喃,老屋的一缕炊烟。乡愁有时候又很大,大到是一个家庭的谱牒承嗣,一个聚落的集体记忆,一个民族的兴衰流变,一个国家的宏伟史诗。山高路远梦萦绕,千里归程解乡愁。
乡愁是春节风雪封堵不住的温热,是回家渴望和团聚梦想,是漂泊在外的人们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情缘,是游子对故乡的牵挂与依恋,是故乡美好的过往在游子心中发酵的升腾,是对身在异乡者深入骨髓的心灵慰藉。
春节是乡愁,是伤感、是美好,是游子油然而生一种名为乡愁的情绪,乡愁如酒、越陈越厚,乡愁如寄、越远越香,乡愁如梦、颠倒苍生。
春节是乡愁,乡愁在春天里进发,装载着的是那浓浓的乡愁,使这条归乡之路充满了艰辛、拥挤与疲惫,也无法减弱游子们期盼早日回家的心。
春节是乡愁,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回家过年,浓烈的思乡之情,与家人团聚,成就了代代传承,铸就了每一个人的乡愁。
新春已近在咫尺,故乡早已在风尘中为你守望,母亲早已在老地方把你踮脚等候,那是一份最长、最深、最久长的守望、等候,自你离开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蔓延飘摇在每一个流年季节,每一声晨钟暮鼓,每一道地平线上,等你,等你回家……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10
回家过春节,是每个人的心愿,于我却是惆怅又徘徊。
我的家在昭通,这是个模糊得令人伤悲的概念。它太含混太笼统了。我的家在昭通?在哪条街,哪弄巷,门牌是多少,房屋是几号,可我说不清,真的已不能说清了。
伴随我童年成长的老屋已成废墟,少年狂野的小屋已改换门庭,这一切都是随着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仙去成了我寻也寻不到的根,根是什么?
根就是有父亲有母亲的家。
可是我,我找不到家了。
尽管哥说,哥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我觉得,我不过是哥家的新客,没有我自由自在的懒觉,没有我放恃狂野的嚎叫,没有我偷懒的窃喜,变得循规蹈矩,变得彬彬有礼,变得不自在的矫情。
姐也说,姐的家就是弟的家。
我却固执地认为,我不过是姐家的过客,屋是宽畅豪华,床是温暖甜蜜,我却不能不脱鞋了,不能不洗脚了,不能打鼾与梦语,也不能把电视频道换了又换,转了又转了,甚至不能邀朋唤友痛饮一场呕吐一场了。
没有了父母也就没有了家,没有了根。
同父亲过春节的日子遥远而模糊,记不清了,却记得,牢牢地记得与母亲过春节的时光。
每逢春节,自己像奔命一样,归心似箭。母亲在家欣喜地准备着年货,不辞辛劳地躬着她微凸的背,炒瓜子、花生、熬汤圆心子,买了鸡养着,腌了肉晒着,称了糖堆着,盛了油装着,满皱纹都是快乐,又用她不再灵巧的手为我织毛衣添冬装,等我将要回程时,把我行李塞得满满的鼓鼓的,填满每个缝隙。
母亲从不送我上车,只是会盯着我迈出门的背影,承受着我的辞别。
一年一度的探亲成了我最幸福的.日子,而今这幸福也不能拥有了,整整十年。
又逢春节。
我总是想回家。
回到父亲身旁母亲怀抱,久久地入睡。
又逢春节。
那坟上的野菊应在发芽,两侧的青松添了年轮。
根就在那方土地,魂梦栖息的山岗。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11
去年春节前,在省城的儿子和媳妇换了新房子,为了表达孝心,小夫妇俩盛情邀请双方父母到他们的新家过年。
除夕上午,四面八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硝烟气味,一直到午后才渐渐消停。原来,合肥本地和不少外迁来的人家,有中午吃年饭的习俗。为了"抢早",有的上午11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生怕落到最后。各处乡风汇集省城,吃年饭的习俗,同中有异,不一而足。
半下午,小区附近有零零星星的鞭炮声响起,循声望去,有三三两两的老人,或在道旁,或在河畔,或在树林中,焚烧纸钱,火光闪闪,青烟袅袅。每逢佳节倍思亲,许多地方有除夕祭祖的习俗,一些外迁来的人们,远离家乡,不能亲临先人墓地,只能隔山隔水,默默祈祷,遥寄思念之情,场面庄严肃穆,令人动容。
华灯初上,屋里闪亮辉煌,暖意融融。儿子带孙子到楼下去放鞭炮,我和亲家公一起贴春联。本来有邮局赠送的现成的春联,我不喜欢千篇一律,还是亲自写了一副大门联,上联"春风送暖花吐艳",下联"玉堂生辉瑞呈祥",横批"辞旧迎新",切合住新房、迎新年的意思。阳台的玻璃门贴上"恭喜发财"和"羊年大吉"的窗花剪纸,卧室的门都贴上"福"字。亲家公有意把"福"倒贴着,我会心地笑了。
开始吃年饭了。我们的年饭安排在晚上,名副其实的年夜饭。丰盛的菜肴摆满桌子,五彩斑斓,热气腾腾,香味扑鼻,这是妻子和亲家母的杰作。两个火锅,一个麻辣,一个三鲜,美其名曰"红红火火";两盘圆子,一盘山芋粉,一个糯米粉,叫做"团团圆圆";两盘鱼,一盘红烧鲫鱼,一盘清蒸鲢鱼,称作"年年有余"……这些地道的家乡菜,不但味道别具特色,其名称也寓意美好,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团圆年夜饭,不可无美酒,白酒红酒,各取所需,大家春风满面,频频碰杯,相互祝福。儿子结婚五年,孙子已有三岁,平时我们夫妇和亲家公、亲家母见面不多,这也是第一次和他们一起过年,叙旧话新,分外亲切,情之所以,兴之所至,把酒言欢,开怀畅饮。
酒酣耳热之际,大家纷纷送给孙子压岁钱,小家伙兴奋无比,一一笑纳,然后以奶代酒,挨个儿敬酒,夸张的动作,稚嫩的话语,引来阵阵欢笑,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高潮。
年饭过后,我们边喝茶,边聊天,边看春晚,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
第一次在儿子家过年,也是第一次在省城过年,又是第一次和亲家一起过年,那全新的环境,那暖暖的亲情,那浓浓的年味,一起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12
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当我跑到阳台边时,突然,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天上礼花朵朵。有的像银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橙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过年前,家家户户门前张灯结彩,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得不可开交。只见妈妈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门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最值得惊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没有隔着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布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贴春联的技术可是一流的。站在旁边的我,看着爸爸妈妈的举动都傻了眼。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年饭,代表岁岁团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家里的长辈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吃完年饭,一家人聚在一起,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礼花朵朵,鞭炮声声。大家一起守岁,告别如水似已逝去的岁月,憧憬对新一年的希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放一挂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一年的脚步。初一,初二各家就要走访亲戚,四处问好,拜年,串门子。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代表岁岁平安。拜年也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在初一的早晨还要放一挂鞭,这是挂开门炮,是个开门爆竹,为了祈求竹报平安,图个吉利,代表开门红。
啊,春节!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人人喜爱的春节,我眼中的春节,我爱你啊!你真的—很精彩!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13
上班两天了,浑身不太舒坦。也不是身体上出了什么毛病,更不是有多少多少的工作牵绊着自己,相反,什么事情都没有,连电话半天都不曾响一下,就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不想说、不想动、不想思考、身上所有的零件全部陷入了不作为的境地。
不完全是过完春节的原因,可或多或少与春节是有一定关系的。
至少,春节的时间是自己可以完全支配的,春节的时间的分配看起来是充盈的,是热闹的,是很不亦乐乎的,现在它已离去,引发的身体上有一种失重的感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可是春节过得真的就那么惬意吗?忙碌倒是真的,快乐则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了。
从节前放假开始,心情或许是愉快的,那是一种解脱,不需要听着闹钟手忙脚乱地上班了,看到别人在休息自己终于也可以休息,心理平衡许多了。然后,带着老婆孩子在街上溜达,见到什么买什么,也不管是不是必需品,比如衣服,应该没有什么需要添置的,可据说过年买衣服是一样风俗,那就按照风俗来吧!小孩子是最高兴的,他是不需要写作业的,也是可以撒开脚丫子多玩一会游戏的,甚至还可以啃个肯德基麦当劳什么的,再说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他还可以混一点自己可以支配的压岁钱什么的,这是一种待遇——只有春节才有的待遇,区别是很明显的,所以高兴是完全应该的。再然后收拾停当,就准备回老家,和父母在一起过年也是必须的,妻子大包小包地收拾着,我在一边觉着没有多大意思,也就是三五天的事情,过完了还是要回家的,犯得着这么兴师动众的,换做我甩手都是完全可以对付的。可是我做不了她的主,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她收拾的那么多包裹中,我必须找个最大的勒在自己的肩膀上,回回头看看孩子那张兴高采烈的脸。
回老家那天是腊月二十八——除夕前一天,再迟就说不过去了。出门的时候,外面飘起了小雪。雪花不大,可下的很密,铺天盖地地下来,行人全部佝偻着腰身,竖起了风帽,缓缓地移动在街头巷尾。我站在小区门口焦急地等待着过往的出租车,我没有弯腰的习惯,也没有雨伞的遮拦,雪花和我倒是结合的挺好,自己像陷入小雪中的一个雕塑,我甚至有那么一丝享受雕塑的感觉。
很多时候觉得世界都是一堆雕塑,移动的雕塑和静止的雕塑。生命从移动的雕塑开始,最终的结果则都幻化成所谓的静止的雕塑,所以在变成静止的雕塑之前,不妨偶尔让自己静止一下。有时下雨我不会打伞的,那时我总在想,如果没有知觉的话,我还能打哪门子伞啊!何况是雪花,毕竟银白的雪花是可人的,它盖在我的身上是它的一种眷顾。
曾经在零下十几度的雪地里,我自由地嬉戏过,专门找没有踩过的地方去尝试,是内心喜欢征服的欲望在作祟,还是特别愿意在一片银白的世界里徜徉,我自己说不清楚,可我记得还算年轻的我当时有点兴奋。
还是六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和妻子哆哆嗦嗦地站在银行的门口,办理着按揭的业务,面对购房引发的房贷的恐惧,我们的话很少。柜台里几台柜式空调让里面的工作人员早已卸下了臃肿的外套,他们爱理不理地扫描着柜台外面的人。我们在无奈地排队,忽然一声悦耳的声音打破了这种宁静,那是一个女声:“下雪啦!”
我回头一看,是的,下雪啦!鹅毛般的雪片齐刷刷地从天而降,有一种圣洁的美。我当时高兴不起来,这种美是与我无关的,与我有关的是那么一丁点工资如何扛下这漫长的按揭,在这种情愫的支配下,那个由衷而发的中年妇女在我眼里都不怎么可爱,这是我的狭隘,狭隘的我至今对那个春节前雪天印象很深刻。
终于还是拦到了一辆出租车,邻近春节,还在下雪,价钱只能由出租车师傅说了算,我也没有作任何争论,早点回家就是了,几十块钱的问题就不要当问题吧!
车子很快,到家不过花了半个小时。父母都在家等着,在儿子几句甜言蜜语之后,大家开始忙菜忙饭,因为准备着过年,所以饭菜是极其丰盛的。全家人围在一起喝了点酒,对于长期泡在酒缸里的自己对酒其实是有一点排斥的,一面排斥,一面又有很多理由让自己无法拒绝,在推崇和信奉酒文化的属于我的周边环境里,我在很多时间内都处于头昏脑涨的境地,有多少是自己心甘情愿的我自己都说不清楚,我也不想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可在父亲这儿,没有任何人要求我,我属于百分之百地自由,爱喝就喝,不爱喝就不喝,可我还是特意跑到附近小店里找了两瓶在集镇上算是特别好的烈性白酒,在窄窄的小屋内,围坐在火锅旁,轻松地喝着。父亲酒量比我大,十几年前的夏天,我们父子俩,他喝白的,我喝啤的,就能看出他对酒的嗜好;而在一般的天气里,我们都是一斤白酒一人一半的;现在他血压有点高,也不敢放开喝了,每天给自己定量,二两不到的样子。我又不愿意轻易地就结束这顿饭,因为我流连这种一家人吃饭的氛围,同时,我不知道我吃晚饭之后还能去做些什么,似乎只有睡觉了,外面的雪下得大了许多,出门是不太容易的,所以还不如呆在饭桌上的时间长一点。就是这样的原因,我们把一斤白酒还是喝完了,显然这次,是我占的大头。
儿子还是没有放过我,非要拽着我到外面去溜达,这个小东西也是极其喜欢雪的,准确地说他更喜欢雪球,因外有了雪球,他就可以趁我不备对我实施攻击了。我领着他来到后面的田野里,随心所欲地走着,寒风中和着酒气,脚步践踏着田埂,儿子东长西短地问着,还不时用我的手机拍点照片,强迫着我摆几个造型,我倒是好好地享受着这份天伦。
回来的时候,一身的雪花,父母不停地在孩子身上拍打着,而我只需要剁两脚就算可以了。
然后就是晚上,继续吃饭喝酒以及没有中心地说着家常里短。
第二天就是除夕,我窝在床上起来得很迟,母亲张罗着年夜饭,父亲忙活着贴春联和整理即将燃放的鞭炮,儿子关注着李娜的网球赛事,结果李娜在握有四个赛点的情况下被克里斯特尔斯翻盘,龙年的除夕没有为龙的传人带来好运。
这其实很正常,运气的来临与任何东西都没有关系,对此我一直深信不疑。虽然我们极想让那场普通的澳网比赛为我们增加点喜庆,虽然,最想赢下比赛的是李娜本人和她憨憨的丈夫。
我先前是喜欢张罗春节的,也写过多年的春联,还曾经在村子里四处晃悠,对别家的春联品头论足,加上做老师之前上学时候有点书法的功底,写出来的还不至于有多么难看,一时间还帮过不少人家写过,也抽过别人因此而递过的很多香烟。可随着年龄的增大,市场的繁荣,这门手艺也就不再吃香了,大街上到处都是现成的统一印制的春联,花两个钱买回家就行了方便许多,还有的春联上面洒了金粉,多了一些富贵的气息,自然购买的就更多了。腊月二十六那天,县城里最有名的书法家为大家义务写春联,连笔墨纸砚都不要带,可还是门前冷落,我竟有说不出的落寞,人家写的都没有人要,我还忙活什么呢?
所以,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写过春联,家中的笔墨纸砚基本上已经破损凋零,先前,还想指导一下孩子写写书法什么的,可看着孩子对此索然无味,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他且快乐着,就让他继续乐和吧!
终于到了下午时分,集镇上开始有人燃放鞭炮了,那就表示这家要吃年夜饭了。年夜饭各处有各处的习俗,我们这儿应该从中午十二点整开始一直到晚上都算是年夜饭,忙活得快一点的就可以吃得早些,忙活得慢一些的就吃得迟一些,每家吃饭之前都要放鞭炮,父亲历来不争先,也不愿落后,我家吃年夜饭的时间一般都在三点半左右,然后吃上两个小时,这样晚上就不需要再吃了。
父亲一个人在前面燃放着鞭炮,我不喜欢放鞭炮,儿子也不太喜欢,放鞭炮的时候我们离得很远,把耳朵都捂了起来。母亲给孩子洗了洗脸,小人儿的脸上立马干净了许多。往年过年的时候,母亲会为他在胸前套上一件旧衣裳,胳膊上套两条护袖,这样他在吃东西的东西不会把身上的新衣裳弄脏,今年孩子大了一些,吃饭的时候应该会注意到这些的,所以这道程序也就省略了。
孩子穿上崭新的衣裳,一家三代围坐在桌前,满满一桌子菜,各自的杯子里都斟满了酒水,孩子喝的是饮料,母亲和妻子倒的都是白酒。昨日一天的白酒,我头上有点晕眩,不过既然是除夕,还是要喝一点的。桌上有一盘鱼,那是不能动的,“鱼”者,“余”也,吃过了也就没有了,所以上了桌子之后也就撤到一边去了。
然而,这顿饭吃得时间并不是很长,一会儿就有邻居到我家串门了,他们吃得早一些,现在吃过了,要对付着除夕的时间了。渠道很简单,就是打麻将。去年我过来的时候,和邻居们打过一次,他们今年自然又想到了我,我自然不会拒绝的。
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属于我自己的春节也就在此刻结束了。因为从这个时刻开始,所有的除了睡觉的时间之外,我都是在桌子上度过的,一是酒桌,一是牌桌。每天如此,早上睡个懒觉,然后起床吃个早饭,中餐和晚餐坐的是酒桌,下午和晚间的时间是在牌桌上,酒不喝不行,牌不打无味,酒桌上亲兄热弟,牌桌上是一团和气,夹杂着手中永不歇火的香烟,就是在永远的嘈杂和污浊的空气中对付着每一个新年,如此直到正月初八。而随后的日子还会延续一些,因为该走动还没有走动,而这些走动只能安排在周六周日或者平时的一些晚上,按照去年的经验,大概一直会持续到三月底为止。
妻子也不例外,唯一的区别是她不需要喝酒的,打牌的频率不会比我低多少,也是在马不停蹄地忙碌着。孩子是最为自由的,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看着自己喜欢的电视,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尽情享受着爷爷奶奶的溺爱,每晚(有时是深夜)回家看着他熟睡的样子,觉得只有他是在享受春节,而我们不过是以春节和人情的名义在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而已。
初八了,算是正式上班了,妻小也都归位了,算是在第一轮的集中轰炸中获得了短暂的憩息,也拥有了一个人享受宁静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赖在电脑前连到食堂吃饭的兴趣都没有,倒是能随心所欲地在网上看些什么,也可以漫无目的地在电脑前敲打些什么。
春节应该怎么过,央视春晚的主题是“回家过大年”,这不是问题,可这等于没说。
和每年一样,一台春晚结束,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指责。其实真是难为那帮人了,原本众口难调,加上我们的很多评论者一开始就是带着挑剔的目光去介入这个话题的,人家怎么能做到人人满意。我更想说的是,就是他把节目办得完美无瑕,当真就能提高多少收视率?我的周边,已经有很多人不看春晚好长时间了,我自己也是,只是后期七拼八凑地看了一些,而后期看与一开始看,心态和评价标准是不可能一样的。我想如果全国人民当真从晚上八点开始端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看完春晚,春晚被人诟病的机会要少许多。就今年的春晚而言,我觉得挺好,美仑美奂的舞台设计,主持人亲民的风格,尤其以杨丽萍等大师级的节目的支撑,事后我看得都觉得挺好。也许春晚是接地气了,我们的评论者倒有点悬浮了。这有点像搞文学评论的,一本小说没有看完,就在那儿说个没完,其实也是对别人的不够尊重。发言权是建立在知情权的基础上,这个道理并不难懂,至少就我而言,我从来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资格去谈论春晚,因为我没有看完,以前是,估计今后也是,而我的理解则一直都是,你必须先找到坟头,然后才可以上坟的,否则就是弄错了。
我每年似乎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可每年都是在这样地过,面对过年,我竟然有了一丝恐惧。喝酒被称为“酒文化”,麻将被称为“国粹”,两项娱乐在春节里被铺上了浓墨重彩,与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过年结合在一起,中国特色被放大到极致。而这样的中国特色会拖垮很多人。
初五的早上,我的一个邻居到亲戚家串门,丈夫酒多了,一个人兀自往回赶,还没有进门,身子就笔直地倒在地上,还是父亲把他扶进的家,他还没有坐下,电话来了,他的妻子在后面被车子撞了,至今躺在医院。交通事故每天都在发生,可这个事故是与春节有关的。那个邻居是个手艺人,平时一分钟都是好的,春节就是想放松一下,酒过量了,引发的妻子被撞事件。我叔叔还告诉我,初二的中午,我的一个表弟到他家要酒喝,趴在地上,用手拨打110都不听使唤,然后在家休息了整整四五天,相当于生了一场大病。更有甚者,在温情的牌桌前,其实是没有多少温情的,赢钱的不好意思走人,输钱的又不愿意走,想把失去的再夺回来,陷入长时间的坚持,直到筋疲力竭为止。何苦?何必?
对于我来说,也玩,也输钱,好在目前还基本上只是一个温饱型的人,没有多少闲钱让我去折腾的,我总是在应付,还不至于伤筋动骨的。可春节对我的损伤就是抽烟数量的集中,我回头想一下,几天春节,我每天正常都在抽三四包香烟,别人递给你,你递给别人,喝酒时要抽,打牌时要抽,抽烟至今的我没有任何反应,可就在今年等到烟消云散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清早起来有一口黑乎乎的痰。我郁闷了起来,忽然想戒烟了,我也知道我做不到,就像很多事情,我坚持不了自己,一贯如此。
今天,我好好回味着春节的种种,发现在忙碌的脚步声中,在欢笑的聚会场合,我站在边缘,诸多欢笑与我无关。那种快乐与温情更像是一种人为炮制的幻觉,一种自我欺骗,我们不说,是因为我们不愿承认罢了,当我们直面这个问题时,我们发现春节带给我的是一种寂寞,来自内心深处的寂寞,一种冰凉的寂寞。
小时候,穿着母亲做的棉鞋挨家挨户寻找着没有燃放的小鞭炮,可能会想,如果有一串完全属于自己支配的小鞭炮,该有多好啊!现在,听着震耳欲聋的烟花爆竹声,自己觉得,吵死人有什么意思;小时候,口袋里装着三块五块的压岁钱会想,这钱母亲要是不往回收该有多好啊!现在,看到钱就会由衷地憎恶,就是这些烂纸把人折腾得面目全非;小时候,看到那些大人裤子都来不及拎飞速地赶往牌九场的时候,自己会想,怎么能?现在,自己正在以春节娱乐的名义隔三差五地参与其中,甚至乐此不疲。
是年龄的缘故还是自己的缘故,兼而有之吧!
何止是春节,平时亦是如此的。我们有很多时候面对很多事情或者是人总是在心里排斥,表面上迎合;在内心里挣扎,在表面上屈服;明明心里残存着希望,表面上还装着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就像这过年,我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内心十分寂寞、情感十分荒凉的春节。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14
岁月如流水般滑过,不知不觉,年轮里又留下新的一圈。回眸遥望,这一年是生命里的一些改变,一世的珍藏 !
曾报着排解的心绪随夏风走进了网络,从拾搁置已久的笔,放牧心灵,信手敲下一些或浓或淡的文字,是梦想,也是多年对文字的痴念,试图在喧嚣里找寻丢失的自己。
没曾想,在心灵的世界,结识那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一线网络,一份文字缘,彼此相遇,相知,相惜,相牵。一字字精彩的留评,一份份温暖的祝福,是心的交流,是爱的牵念。曾一个人苦苦的攀爬着文字的阶梯,一封封退稿,一篇篇心血凝聚的文字,静静的躺在墙角,沉睡在梦的经年,甚至无力再去重拾……是网络,让我读到了许多优秀的文章,是空间友人的鼓励,让我溶 入在一个平等,友爱,温暖的大家庭里,看到了文字的魅力,文字的希望!
感谢朋友,无论是路过还是看望,每一字留言都是心灵的温暖,是抹不去的印记,还有那些大洋彼岸的朋友,真挚的友情,缩短了遥遥的距离!
丢开白日里的喧嚣,打开屏,字字留言阳光般洒满空间,一日的疲惫便被温暖冲淡。听一曲舒缓的音乐,淡品一杯香茗,任灵魂漂泊,任心灵之花如莲般绽放。喜欢这份沉静 ,喜欢嗅这缕墨香,丰润着心灵,绚烂着生命。
感谢你:我亲爱的朋友!网络是虚拟的,可空间的友谊却是感触到的暖。不聊日,却感知友谊的存在,不谋面,却有一个模糊的影子浮动在心底。不问花开几许,不知能走多远,感知着一份遥遥的牵念,感动着兄弟姐妹般的细语温软。
感谢你:我空间的朋友,在季的转角处,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节,盈一怀感恩,抒一笔莫失莫忘,把友谊珍藏。我不知在网络能走多久,这份友谊却浅浅暖,深深藏!
在此遥祝我空间的朋友:圣诞欢乐!新春吉祥!幸福安康!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15
新春前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频频南下,使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普降瑞雪,那片片晶莹剔透的小雪花姿意地飘荡着,悠悠然然地飘荡着,扑向大地的怀抱。雪的降临使山河焕然一新,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好一派雄浑壮哉的北国风光。
每到冬日,人们对雪的祈盼都是如此的强烈,有如人们在阳春对春雨的渴望,盛夏对彩虹的喜爱,晚秋对红叶的迷恋。雪俨然成了冬日的代名词,没有雪的冬日是无法想象的,至少是不完整的。少了一份诗情画意,少了一份浪漫情怀,少了一份福祉的憧憬,少了一份理想的寄托,使生活变得枯燥单调、缺乏品味。所以说雪是冬日不可或缺的灵魂,就如同冬日是四季必不可少的一样。
对于冬日和它的衍生体——雪,人们总是纠缠在一种矛盾的情绪中。一般来说,人们不太喜欢冬季,恐惧它严酷无情的寒气,咀咒它清冽刺骨的寒风,却喜欢冬日的雪花。喜欢看着小雪花在温热的掌心中慢慢地融化;喜欢下雪的时候深深地吸一口湿润的略带甜味的空气;喜欢在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一行行自己的足迹;喜欢看雪地上的小孩们自然绽放的那红彤彤的笑脸。有雪的冬日真好!
人们对雪的喜爱是由衷的,雪花是冬的使者,那鹅毛般优雅的美、那曼妙的舞姿,最能唤起人们心中温馨的爱。踏雪寻梅的浪漫之旅,会使心灵在不经意间得到净化和升华。雪带给人间的恩泽也是实实在在的,瑞雪兆丰年这句话就是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令人汗颜和愧疚的是,人在与雪的互动中总是无休止的索取,而雪只是一味地默默奉献。尽管雪的生命美丽而短暂,但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份美丽却是永恒的。
如果有机会在高空中欣赏雪景,那景致一定是气象万千。广袤的土地上,有雪线的地方如同一条漫漫无际的白链,白雪皑皑,跌宕起伏,银装素裹,蜿蜒盘桓,在阳光的辉映下银光闪烁;又像是上日送来的洁白的哈达,圣洁得不可思议。也许上日通过下雪这种方式向我们人类传递着一种信息,隐喻着一种暗示,那就是以包容之心来面对人生,面对一切。仔细想想,那轻盈美丽的小雪花并不挑剔着陆点,它们悄然而至,看似轻描淡写,积少成多就有了海纳百川般的广阔胸怀,摧枯拉朽般的巨大能量,牺牲了自己,拥吻着日下。雪落下的地方,山川大地白玉无瑕,还自然一份宁静,还人间一份纯洁。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 篇16
春节又到了,在小孩们的欢呼声中,在清晨那清脆的爆竹声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
对于众多小孩来说,春节的到来是令人高兴的,他们唱歌,他们跳舞,以庆祝他们的喜庆节曰。但对于我来说,春节没有这么好,春节的到来,却不能给我带来喜悦。因为,我是穷人家的小孩。
每当春节早上我一醒来,就在想:“要是我早上能意外得到爸妈的压岁钱,能有好多的点心吃,那该有多好呀!每当想到这里便情不自禁地跳下床,可是,无情的事实不得不让我熄灭了心中的希望之火。我不得不再一次告诫自己:别再痴心妄想了,你是穷人家的小孩,然后,我只有默默地坐在门口,望着别家小孩们欢乐的笑脸。
又是一阵清脆的爆竹声,把我从往事中拉了回来。是啊,我该起床了,尽管得不到爸妈的压岁钱,还有那琳琅满目的点心,可床还是得起的。
我以极快的速度梳洗完毕,当我跨出房门时,厅堂里的一幕吸引了我的目光,没错!那是我爸妈摆放出来的点心,没错的!当我想到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手里还拿了一张崭新的50元人民币,带着无限关爱说:“丽,新春欢乐,这是你今年的压岁钱,拿好,别丢了!”我顿时惊呆了。问道:“妈,我们家庭状况不好,拿压岁钱干啥?”妈笑了笑:“傻小孩,改革开放这么久了,我家状况也好多了,以前是爸妈对不起你,但是以后,不用再受穷了,你就放心拿着好了。”“那边还有点心,多吃点。”我一蹦一跳,跑到点心前,抓了一大把,开心地吃了个痛快。
【春节经典散文鉴赏(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张爱玲经典散文鉴赏02-27
精选经典哲理散文06-16
名家散文《父亲与我》鉴赏11-26
朱自清经典散文(精选12篇)11-22
经典游记散文(精选15篇)11-19
精选经典散文日记三篇03-03
【精选】经典散文日记三篇03-02
【精选】经典散文日记3篇02-26
冬天经典散文(精选27篇)11-19
春节名家散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