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解读黄昏
一直想写写黄昏。其实,我能写出来的是什么呢?对此我很怀疑。黄昏天天可见,可是当我提起笔的时候,思绪却有些混乱。正如有些人或有些事,你觉得无比熟悉,你觉得有很多话想说,可是当你决定要描绘出来的时候,却突然发觉,千丝万缕的,竟无处着笔,无话可说。
我试图如同往常一样,在心底先赋予黄昏一个确切的定义,然后从中窥出某种有别于常人的意境来。然而,当我真正站在斜阳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黄昏如同一幅巨大的写意的画,有着美丽得让人落泪的色彩,却唯独无法用言语来解读。
日落西山,或者将落未落,彩霞满天,倦鸟归林,一切慢慢沉寂。黄昏的每一次来临总是这样的漫不经心,它没有朝阳的鲜艳夺目和生机盎然,也不同于正午日头的热烈刺眼和骄气逼人。我以为,黄昏,那是一种更容易接近的温柔,仿佛思念中人的低语和歌吟,又如同梦里爱人的细碎脚步。我不知道我所形容的,是否已然真实地描述了黄昏的意味,但当那一抹残阳映入我眼里的那一刻,我整个的人,便完全的溶解在黄昏里了。
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倘若你静心注视从白天到黑暗这样一个短暂的过程,你会有片刻的心悸,那是一抹无法拂去的失落。在这样一个分明的临界点上,无由地,你突然会对来去的感觉变得无比敏感。无需刻意,从黄昏天际相互掩映的红霞里,从已然渐幽暗的树林深处,你一任思绪这样游荡着,便可以阅读出某种不同的意味和心境来。一个白天过去了,一个黑夜要来临了,你只需念着夕阳、落霞、倦鸟这几个词来,便会念出一点点伤感。古人对于黄昏的吟咏,大抵也逃不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就连《诗经》里也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君子于役,如之何勿”的`吟咏,那该是对年华逝去的怅惘,对青春岁月的追思罢。在伤逝的人看来,日头终于落入西山,天边最后一道亮色也终于隐没了,那真是一种令人心碎的美丽。
然而,黄昏的意味又岂只是涂抹在时光流转的年轮里,飘散在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叹息声里呢?在这样简单黑白颜色的交替里,不知道寄托了多少普通人复杂的思绪和平静朴实的情怀。
中国的古人向来喜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是一种简朴到可以说是美丽的生活观,也是农家百姓对于时间的最直观的看法,全然没有悲郁之气,有的只是对生活的一种平静且泰然的接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谁说黄昏只适合伤逝呢,黄昏之美,在于意会,因其独特的意境,成了多少才子佳人情感的寄托,爱人相约相守的最佳时段;还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以落日比作故人,多么的亲切的比喻,又是多么隽永和持久的感情,远在天边的游子,注视着落日,便仿佛看到了故人的容颜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暮色苍苍,江水映斜阳,皆是故乡,原来暮色里,溶进的还有数不尽的思乡之情啊。
在我看来,解读黄昏是一项无比浩瀚的工程,从古到今,从天际之遥远到内在之亲近,从青山之飞禽走兽到大地之一草一木,沐浴在黄昏之微光下,无一不折射出一股说不清言不尽的余味。或悲或喜,或张扬或平静,站在斜阳下,一切便如同放大了般历历在目。黄昏是一首诗?黄昏是一幅画?看者其实自身也在诗里画中,阅读黄昏,同时也在阅读自已。阅读黄昏可以日复一日,而阅读自已,则需要一生一世。
记得少年时候,也曾和某人相约一道去看过黄昏,看过日落。如今人生匆匆,琐事缠身,终成一梦。想想,倘若他日,年华逝去,白发苍苍,那时候,能同我再相约去看黄昏看日落的人,不知道是谁?
【经典散文:解读黄昏】相关文章:
黄昏经典散文07-12
经典散文黄昏06-12
黄昏经典散文欣赏07-03
黄昏的牡丹经典散文07-20
盛夏的黄昏散文06-25
关于黄昏的散文07-01
黄昏的记忆的经典散文03-29
黄昏雨散文06-18
黄昏独行散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