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随想经典散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篇散文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随想经典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让我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忆起逝去的亲人。说来也怪,每年的清明节几乎都会下雨。我是个多愁善感之人,总觉得那是老天爷的思亲泪,我也是“每逢清明倍思亲。”
不管身在何处,子女都会在清明节前夕或当日返乡祭祖。或挤公交,或骑摩托车,或开私家车,为先祖坟头添几掀土,栽几棵松柏,烧许多纸钱,点上香烛,摆上贡品,虔诚的磕头,发自真心的说几句心里话,向亲人汇报家庭、事业、晚辈的乖巧和学习优秀,阴阳两隔却又心近、情深。
不管多忙,不管多远,不管天气如何,每年清明节我必将回乡祭祖。骑着“雅马哈”,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后熟悉的家乡便倏地呈现眼前。我家祖坟就在屋后自留地中。六个土冢整齐的静列,枯蒿已倒,翠绿的新草不择贫富的铺满坟头,各色小花自觉地点缀墓地,蒲公英金灿灿的耀眼。两坟头有所塌陷,我赶紧填起来。
我一边烧纸钱,一边思亲。俩曾祖父只在旧的泛黄的黑白照片中见过一位: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袍,脚穿阔口平底黑鞋,长髯及胸,很威严,俨然民国打扮,听爸爸说正直、严厉。俩曾祖母我记得一位,她是在1988去世的。据爸爸讲,她30岁就守寡,80多岁离世。她是个慈祥的老人!记得我小时候,她满头银发,微微颤颤的住在北房。她爱清静,可我们一伙曾孙们吵得老人家不得安宁。她最爱我哥,因为哥听话。老人起得早,所以能在老家的大核桃树下捡很多核桃。常常笑眯眯的哄我哥哥说:“咱家母猪下猪娃了,看走”无人处,会给哥哥给许多核桃。爷爷七十几因病离世,奶奶走的时候仅六十多岁。我的祖上虽不显赫,但都勤劳和善,众邻称赞。
我的感想一:我们不能选择祖先,祖先的显赫是他们奋斗的,与我们无关,但我们完全可以努力奋斗,打拼自己的.显赫。这不是追名逐利,应该是志存高远,事业有成,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我清楚记得,我考上师范时,爷爷激动地奔走相告——我家出先生了!对祖辈务农的他来说,已是祖坟冒青烟。这是淳朴的中国式满足。可他哪里知道,做一位教改能手,出一些轰动全国的教研成果,才是我的野心。
在给千阳崔家头外公外婆上坟时,我默默流泪:慈祥的外公、外婆一辈子一生贫穷,直至1995年才从窑洞搬至瓦房,但一辈子同甘共苦,淡泊名利,一辈子和睦相处,没吵过架,没红过脸。对于晚辈及其疼爱。小时候最爱去外婆家,住下叫不回来,叫的烦了,就藏起来。每天清晨,外爷在手炉边折柴熬茶,总不忘给我考几块黄聪聪的馍,香脆无比。外婆闲不住,直至去世前几天还在灶台上忙。大舅在西安工作,给外公外婆买的好吃的,他们总会舍不得吃留给晚辈。每当二位慈祥的老人笑眯眯的看着我贪婪的啃鸡腿,吃茅鱼,吃着当时稀有的热带水果时,比自己吃还开心。我至今记得,外婆用勺子喂我好吃的时,她自己的嘴也会不由自主的一张一合。这难忘的一幕,永远铭刻在我心里。由于外婆对猪肉过敏,所以只能吃鸡肉。但往往自己买的小鸡饲养大,宰杀后却做成鸡肉哨子,让全家吃。她实在是为别人操心的多,心里唯独无自己。去世时,据妈妈讲,老人家还念念不忘我未找下媳妇。我才知道,外婆生前笑着对妈妈说:“我建生紧细的,看我时只买两根麻花”。虽说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但仅二三百元的工资还老拖欠,但我的小气令我惭愧无比!我现在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好吃的买给亲人,可“子欲孝而亲不在”。
我的感想二:孝敬老人不能等。年幼时,我们不懂事,沐浴亲人的爱,觉得理所当然。当我们一有经济能力,就要及时行孝,莫要亲人在阴间,钞票存银行,空悲切。
清明,国人非常看重的节日,已成为法定假日。打开收音机,可听到发往黄陵的公交平均每6秒钟一趟。我想,来宝鸡炎帝陵祭祖的肯定也不少。是啊,炎黄子孙,怎能忘记自己的先祖?这浓浓的寻亲情,把十三亿同胞骨肉相连。国家为了便于祭祖、发展旅游、缓解交通压力,清明节三天假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更使得清明节隆重。
如果把泱泱大国比作一个大家,全国的晚辈们要孝敬全国的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在各自岗位上奋勇争先,“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愿“官二代、富二代”在清明节有所感悟。
【清明节随想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高跟鞋随想经典散文11-22
爱情随想哲理散文06-14
随想的随笔散文09-02
名家散文雨的随想11-19
海上随想散文随笔08-27
童年随想散文随笔08-25
散步另一种走动的随想经典散文11-25
孤独随想的散文随笔08-25
随想的优美抒情散文05-27
公交班车上的随想抒情散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