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塔如佛散文随笔
一块巨石,不,六七块巨石,叠加垒积烘托起一个团队,下面几块敦实厚重,黑灰基础,脊骨清晰,稳如泰山,上面一块椭圆石头圆润顺滑,亮渍油光,聪明绝顶,其他几块,像身,像胳膊,像袖子,微微前倾的身子,面朝东方,卑恭而谦逊,厚实而坚毅,屹立在蓝天白云下,成为前行的航标,膜拜的偶像,
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幻彩之笔。
2017年春节,又一次踏上石塔山,在潘家湾集合时,偶遇同走太白的“承诺”和多年不见的“水晶”,彼此寒暄问候。户外多年,相约亦常偶遇,除长线,大线,或重装扎营线路会谨慎选择驴友和领队外,其他线路大多随性而为,只要时间许可,跟谁,跟哪只队伍都可以走,实在没有同行者或中意线路,也经常单枪匹马,信马由缰地在秦岭浅山溜腿赏景。
属于第四季冰川遗址石塔山的这块摇摇欲坠的斗型巨石,位于潘太路23公里处,当地人称石塔爷石头爷。
据传,以前石塔山有道观,一位老道带着众徒弟在此修行,当时修道人很多,香火很旺。在老道的众徒弟中有一个“瓜”(陕西方言,傻的意思)的道士。这人拿今天的话说不够精明,不识时务,不会来事看眼色,经常“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一门心思踏踏实实干活,从不偷奸溜滑,像现在在单位里不吃香的王宝钏,活没少干,骂没少挨。师兄弟闲暇时间常拿“瓜”捉弄打趣,“瓜”也总是瓜瓜地哧哧一笑而过,从不恼火。
有一年,秦岭大雪封山,山下的香客上不了山,山上眼看就要断顿了,老道人召集大家商量到山下去度寒冬,待来年开春再回山上。瓜道士憨憨的问:“师傅,都下山,谁看庙啊?”他的`师兄弟就开玩笑说:“你留下看庙嘛!”瓜道士信以为真,说:“能成!”
以为是一句玩笑话,但到下山时,“瓜”当真要留下来看庙,师傅及师兄弟再劝也没用,“瓜”就是这么犟。
到后来,这个吃石头,烧大腿的“瓜”道士挨过了冬天,迎来了雪融春来之时,道士们上来一看,道观被收拾的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师徒们无不诧异,问“瓜”怎么过冬的,“瓜”说:没吃地就吃石头,没柴烧就烧腿。看众人不信,瓜道士提了一筐石头,又烧一锅水,加了点盐,把一支腿伸进炉膛呼呼地把火烧开,石头在锅里翻滚沉浮,不多时,“瓜”端了一碗石头让师傅及师兄弟们品尝,大家目瞪口呆,都说牙口不好,无福享用,眼看着瓜道士像吃土豆一样把一碗石头吃进肚里,抚抚肚皮,打个饱嗝,好了。
如此演示了一遍,师傅立马拜倒在地,说:你才是真正的真人,活神仙,以后你当师傅,大家都跟随你修行。
日月如梭,岁月更替,转眼间,瓜道士也老了,他把徒弟叫到身边,交代后事,最后说了句:我要上天了,顷刻间,他肉身腾起,化为一道精魂直奔南天而去,为纪念这位尊敬的瓜道士,大家改称他为“石塔爷”这座山也成了石塔山,随着他身影消失的方向耸立的石头也成了石塔山的象征。
传说毕竟是传说,有多少可信度其实大不必深究,但“石塔爷”这类看似木讷愚钝之人却成真人,修成正果,这在俗世也不少见。一些看着资质平平,默默无闻的人或许有一天让你刮目相看,甚至成为膜拜对象,而一些小聪明,耍手腕,纠结于鸡毛蒜皮小事,计较于个人得失的人往往一事无成。信念很重要,坚持与忍耐更重要。
沿小道一路上攀,刚下过雪的地上仍有几丝痕迹,这些年,不说南方,就是大西北,也难见雪的踪影,记忆中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冰封大地的景象渐渐成了美好回忆,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这些话题好像离我们很远,又像就在身边,生态保护任重道远。
转过几个弯,穿过松树林,到一片开阔地,一东西走向若龙脊的梁顶,厚厚的草甸中间有一枯木,大家围坐,等后面驴友。
放眼望去,石塔了然在目,赫然挺立,面相平和,慈祥端庄,若思若想,不怒自威。
其实许多事,无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无用的辩解和争论只是生命的耗费,就像石塔,静静地站在这里,等着南来北往的人朝拜,世界如此浩瀚,总有理解你,呵护你,支持你,崇拜你的同行人,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风劲雪飘,冰冻湿滑,顺梁顶右手钻进林子,向石塔行进,大家小心翼翼地来到石塔脚下,一截木梯,有些年头,扶着梯子上到第一个平台,四顾周边,悬崖峭壁,沟壑纵深甚是惊险,再往上一段铁链,连接石塔身子和圆润的佛顶,一是因有雪,石头光滑危险,二想着在佛爷头上动土多少有些不敬,不便登顶上头。拍了照,又帮一位光着膀子、赤着上身,腕带手串,脖子下围着耀眼的粗重金链,手中攥着108颗小叶紫檀佛珠串的中年男子拍了几张留影,边拍边心里嘀咕:这都什么门派。
瓜瓜是“道”,我看像“佛”,心中有佛,处处是佛,佛即是我,我即是佛,无论天资愚钝聪慧,只要彻悟,你就是佛。
【石塔如佛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读《母爱如佛》有感04-15
求佛的散文随笔07-05
《母爱如佛》读后感02-22
青莲问佛散文随笔06-02
俗眼看佛散文随笔07-07
南岳衡山,禅佛散文随笔07-13
想念如夜散文随笔07-12
散文随笔:伊人如霞03-31
时光如莲散文随笔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