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书书缘-散文随笔

时间:2021-06-23 19:05:21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书书缘-散文随笔

  与书为缘,实然美事。

书书缘-散文随笔

  童年时光,梦中染尽书香。小窗幽月,一盏孤灯悠悠照。在清风柔面,虫蚊初鸣的浅秋,翻开书页,韵味顿生,天光云影,兀自徘徊。时光滞滞,一时于字句之中,勘破人生。

  未入学之前,早已经向往书中盛宴,四处寻了书来读,由于条件的限制,自己得这一股欲望断然无法轻易满足。所以就常寻机借故,暗中拿了二哥一年级的书,借着他去上学的空隙,偷偷在卧室读。心里是既紧张又激动,既高兴又害怕。那时候,有许多不认识的字句,就凭着感觉,臆猜也好,蒙混也罢,总之是见了像谁就认成谁,想来大概是以“儿子总不会和亲爹的相貌有多大的偏差”作为了判读的依据罢。那时读书是颇为认真的,因为没有图文本身之外的丝毫杂念,所以印象非常深刻。至今我都还能背诵许多启蒙课文的段落,以及许多那时习得的古诗。

  年幼终归还是年幼,偷书之事总是觉得内心不尚光荣,心里时常战战兢兢,任由我小心翼翼,最后还是被二哥在一个晚上逮个正着。他一阵的吼闹和嘲笑,最后还是让我因为不堪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巨大负罪感,而默默流下泪来。最后还是凭藉父母的威仪,来为我的行为落一个正名:爱书不是坏事,为读书偷书是爱知识。后来在中学里读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孔乙己说偷书于读书人来说叫窃,便想到了幼时偷书读的往事,嘲笑自己那是也是一个窃书贼。

  但是,庆幸幼时的些许读书学识的积极性没有被迫夭折,才能在后来的这么多年来,虽性格孤郁沉默,却少有无端的寂寞。在书的世界里,没有寂寞。寂寞,忧伤,忧愁,全都会消融在文字的细腻或者豪放里,自然而成就一种壮阔的美。从此读书的热情就未曾消减,无论处在什么情况下,千方百计也要寻了书来读。除了想尽办法讨好二哥之外,我还发现了一处藏书的宝库,在那里我读过了尤为感激的几年时光。

  2003年,搬了新家,新家离老家较远,旁边是村里一个嫂子开的小面坊。四里八乡的人大都有中午吃面的习惯,加之她家的面润滑可口,所以面很畅销,由而包装所需的纸张用量就大。面坊的嫂子一边卖面,一边收购农家的旧书。有时她下午回来时,用大背篓装了一麻袋的书刊报纸从我家坝子里走过。只听得背篓发出咿呀的声响,然后他进门去,便又会听见倒书时一声轰响。

  那些书大部分是高年级的课本,也有少量的.小说和报纸。我常常马马虎虎地做完了家务,就跑到面坊里去,随便和嫂子打了招呼,就蹲书堆旁边去。蹲累了就坐,前后就是几个小时。面坊里只有一道小窗子,光线不是很好,白天里全要靠开了灯才能做事。所以天黑下来时,我竟没有察觉。面坊嫂子看见我心无旁骛地在那里读书,就又会重复那一句话:二天(将来)成才了要感谢我哈。我笑了笑,不知怎么来回答。现在回想起来,人没有成才,依然书生一介,也许会潦倒一生。但是,我心里是满足的,灵魂是充实的,这我得感谢那位面坊嫂子。

  人就怕寻不到归宿,但只要是一寻到就会恋恋不舍,这种不舍逼迫着人抛掉一切去贪婪已经获得的一切。当年那个少年亦是如此,昏暗的面坊,微弱的灯光,面粉的灰沫将自己全身染得发白,宛若考古学家在文物古迹的第一现场。但我的注意力,全然不在身边的一切,只是感觉自己得灵魂在书页中,在文字里,在情节之中移步换影,在心中宽广的海洋中无限的徜徉,以至于会忘乎所以,以至于不知今夕何夕,今岁何岁。

  待到眼睛开始感到略微的疲倦,便才回过神来,该是回家的时候,却有将走未走,将舍不舍得情结。母亲一个下午不见我,在阳台上大声的喊。我一听闻,狠下心来,转身回家了。

  其实回了家,心绪是难以平伏的,因为害怕和恐惧。那毕竟不是图书馆,那里的书,只是面坊用以挣钱的材料,由此,谁也无法预测它们的命运如何。或许上一次我还倾心的一本书,隔了一两日再去时,已非斯物模样。或者被肢解,成为永远都拼凑不齐的残缺。或许有的面把已经买了出去,放在农家的灶头上,等面吃完了,就抛到火中,化作某个清晨划破宁静的一缕青烟。这一拆而散,一炉而燃的,不仅仅是纸张,也不仅仅是字句篇章,更是作者的心血情感,还有我绵绵的思绪。

  与面坊里的书结下的缘,终究要因为自己得渐渐长大,私有面坊的消失而被无情的割舍。于是,长大了,就走了,远离故乡,去远方上初中,高中,然后遥遥千里来这里上了大学。世界越大,空间就越是狭窄,越是感觉喧嚣,想要静下心来读一读书,却是难事了。

  然而高中的时候,忙碌的时候我却常常给我的读书开绿色通道。不读书,不知礼。三日不读,就感觉自己萧然的落后。那时,操场外面有一家小文具店,会兼卖着杂志期刊。诸如《散文》《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还有颇考耐心的《小说月报》,还来还有《萌芽》《杂文月刊》,唯独可惜没有诗刊。但我从不看《最小说》,从不看《男生女生》认为那些东西有借着青春作论的嫌疑,偏离了文字的价值和灵魂,直指向市场的波流,所以一直不曾看好。我是每期必买期刊的,有时即使生活费非常困厄,也要寻方设法买一本来,借着夜晚的台灯读一读,好似收获一种夜里才能成熟的果实。如此,腹中饥渴,灵魂却无比充实。有时也在上课时看,因为兴趣于斯,他之,就觉得无所谓了,所以荒废了不少学业,成绩也不尽人意。唯有语文一科,还能让自己保持继续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但自己却异常反感高考作文,总以为是八股化写作方法,让人放不开来,心里有许多顾虑,无异于古人所说的带着镣铐跳舞了。

  但我所读的期刊杂志,只不过是满足了我的短暂的心里需要,收获的,也只是小世界的象牙塔里遥遥发出的寥寥乐声罢了。有几位书友就劝我说,要多接受一些正统的文化,也就是多读一些名家经典。我欣然接受了,因为我读杂志,读了一本,估计就如同吃了一顿快餐,这是无法走得远的。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所以读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书是不可少的。于是,我陆续买了川端康成的《雪国》《千纸鹤》,还有《麦田里的守望者》,《巴黎圣母院》,也买了《红楼梦》,只是看到第六回时,产生了一个疑问,就是曹雪芹为何要在第六回写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样感觉前不沾调,后不引文。疑问一问再问,众口纷说,各怀其见,所以没能解惑,导致一拖再拖,至今还没重翻过。后来买的是《鲁迅经典全集》,麦家的《风声》《风语》,阎连科的《我与父辈》等。这些书都对我的世界观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于我看到某些社会现实,会想到鲁迅先生的笔锋,写散文化之类的文字,会略带一点朱自清先生的风格,会有阎连科先生一样对父辈的偏爱情节。只是我手法生疏,作来不像,但我不是刻意的去模仿,因为他们的东西,已经通过阅读,融入到我的骨子里去了。或许是由于正值青春的缘故,我还有意看了一类书物,关乎纯真的爱情,比如《山楂树之恋》。其他的书,就大概是古籍一类的了,但却也是我最喜爱的一类,有《古文观止》《文心雕龙》。

  往后就是高中毕业了,我收拾了一箱书,都是我至爱的,以为自己得精神粮食都带齐了,就不担心往后会有饥渴了。然而上天没能赐福于我之类的诚挚之人,硬是要将美毁灭给人看,让人觉得这美的虚无。

  途中转车,行李遗失,书尽失,寻未果。

  我不知用什么来描绘那时我的心情,如果世人的观念里允许年轻人悲哀的话,我会用“书殇”来表达。书给掉了,我的沉痛,日复一日的像烈火煎熬着我。我的血,淌了一半,另一半却呆滞了,在我的血管了,僵硬成风雪城墙。我似乎是祥林嫂,丢了孩子了,就恍恍惚惚不知终日。我的生活里没了阳光,没了心灵的归宿——我是一个流浪的孩子。

  但后来,读了禅宗里的一句话: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其痛快。就似乎顿悟了。与其终日徘徊在已经过去的定局里,倒不如大跨步的往前去,或许还有一片更美的天,一路更醉人的芳香,一派生机活力。上天也许是垂怜我这样的人,不想我局限在某一本书或者某一个领域,要我走向更好的精神家园里去,重开一片丰润的土地,用以滋养心性和灵魂。

  于是,我走近大学的图书馆,并用心去爱上了那里。

  写这篇文字的时间段,正好下了课,我报着笔记本走向图书馆,安静地坐下。我的身旁时整齐的书架,上边端正地放着古今中外。前面是块黄褐木底绿色行楷字匾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哦,我一翻书,就听见文字呼唤我的乳名,像母亲一样柔美的嗓音。

【书书缘-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书缘-散文随笔04-13

善缘与书-散文随笔04-13

缘来缘去缘如风优美散文随笔07-12

秋缘经典散文随笔04-05

缘,遇-散文随笔07-01

花缘的散文随笔07-08

半生缘散文随笔07-13

太极缘散文随笔07-12

缘生缘灭还自在-散文随笔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