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艺术与人生
因为看了丰子恺的一次漫画展,喜欢那中西结合、貌拙实精的绘画风格。便找来一本他的传看看,我立马被震惊。原来,丰子恺竟然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的大大文人。
生于最后一届举人家庭的丰子恺,自幼受到较好的古文训练。十几岁第一次离开家乡求学到了杭州。参与三个学校的考试全部被录取,本着不忘母训的念头,进入杭州第一师范。他的人生,到这里还没有和艺术结缘。我常常想,人生的偶然,是不是命运的必然?假如他最初的选择不是杭州一师而是商学院或其它,世界上会少了一位诗书画文的通才,多了一个不知什么领域的凡人。丰子恺念书的时代,杭州一师拥有众多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随便一个拿出来都令今人敬仰。沉静的丰子恺在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后,渐渐展示自己天生的素质。然而,如果没有李叔同,可能也不会有后来的丰子恺。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冥冥中的宿命。
李叔同当时教授美术与音乐。从没接触美术的丰子恺是班上进步最快的一个。他的敏锐,被李叔同发现。李叔同告诉了他。而因为这个赞赏,改变了丰子恺的人生。学画,成了他非常明确的目标。为此,他怀揣仅有的一点点钱去了日本希望能学到正宗的美术知识。他的家,只有一个小染坊,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撑他的学习。可是他的聪慧与好学,感动了当地一位颇有眼光的老者。这位老者执意将自己最最宠爱的女儿嫁给他。结婚那天的陪嫁之丰厚,是当地长时间乐道的话题。我最忘不了的岳家陪嫁里包含了绑着红布的椴木,是给女儿做棺材用的。人家就是看上了他,连死后都不需要他费心。爱一个人到这程度,这位老者的.眼力见儿果然超凡脱俗!
十个月以后回来了。西洋画理论实际,日本众多原著,在四个月时间里被他强制性的学习。油画讲究一笔一划的精准。但是艺术相通的规则在丰子恺这里有了最好的诠释。因为他赖以成名的不是油画,而是漫画。丰子恺漫画第一次在中国出现并被命名。由是,漫画第一人非他莫属。并且他的漫画不仅仅是我们以为的讽刺幽默针砭时事。童真意趣,世相人生等等,尽入笔下,大大扩展了漫画的内涵。“人散后,一弯新月天如水”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幅作品。他用画笔解释古人诗词。由此,他的作品有两大主题,一个如第一幅的风格,再一个便是信笔画来。
像他的老师李叔同一样,他从事的也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还自己参与创建达立学校。但是他生性不属于世俗社会。四十岁回归老家,自己设计建筑了缘缘堂,过上了类似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他一共有七个孩子存活。所以他笔下的儿童生活真实有趣。但是他不是陶渊明。一九三七年,日本侵华。他的老家缘缘堂被迫放弃,举家颠簸逃生。这八年,他奔波了六千多公里,不止一次面临生死危险。这段时间,丰子恺的作品不再闲适,充满了热烈的感情。这是艺术之外的人生,是每一个中国人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
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等,他还翻译了众多外国文学。这些是他的标签,不是他的意愿。他最想过的生活就是“一箪食一瓢饮”,就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稀”。隐居老家的缘缘堂,他过了几年最开心的时光。战乱的重庆沙坪坝,他同样找到了自己的隐居方式。远离主流社会,有一段时间被人称为“三不先生”,就是不教书不演讲等参与社会的事情。但是时代不允许他一直隐居下去。他被卷进了时代的滚滚洪流并遭受了身心考验。
他生活中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他的信仰。因为李叔同的影响,他信佛。发自内心的信,不需要形式。他生来不吃肉,祖母母亲信佛。这是他的佛缘。他没有出家,有老婆孩子。但为了李叔同一句话,他画了六辑“护生画集”,花了几十年时间。他怀有悲悯之心,爱惜一切生命。但是他不是形而上。如不让孩子乱踩蚂蚁不是为了蚂蚁,而是害怕孩子养出了残忍的心,长大后对别人和自己的生命不加爱护。
我以为,他更像苏东坡,将艺术与人生一起绽放,绚烂弥久。
【经典散文艺术与人生】相关文章:
艺术我的人生抒情散文07-13
优秀散文:“董浩叔叔”的艺术人生11-26
精选散文:说话的艺术04-16
平衡的艺术经典散文07-02
聆听艺术散文07-10
艺术之事随笔散文06-23
优美散文:艺术的咖啡03-20
优美散文:艺术与文学06-25
艺术的逃难名家散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