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 百文网手机站

经典散文山居竹风图

时间:2021-06-22 16:38:06 经典散文 我要投稿

经典散文山居竹风图

  二十二年前,我还是个以“调皮捣蛋”著称的城里孩子。说是城里孩子,并不是因为我真的住在城里,且因父亲是部队转业的城市户口,母亲随父亲天南海北的搬迁,无暇照顾我,八岁那年,便把我撂在了外婆家。

经典散文山居竹风图

  听说,村子里来了个城里的孩子,村子里许多沾亲带故的人,都来凑热闹。孩子们总是相熟的快,尤其像我这样一个面目白皙,浑身穿着干净体面衣服(没有补丁)的孩子,更是让那些山里的娃,感到十分的羡慕。

  孩子们依次报着自己的名字:玉奎,山丫,肯子,二子,小丫,葫芦头,运子,毛子,馨竹……一连串报幕式的自我介绍,让我对于这个陌生的环境一下子亲切了许多。那时候,我并不记得每个人的名字,直到四年后,我离开方大庄,有些伙伴的学名还叫不出,甚至名字还不会写。

  方大庄,其实并不大,那时候住着二三十户人家,一个村子里,姓方的是大户,少数姓崔的,都算是外姓。村子依山傍湾,狭长形,点缀在河湾的两侧。村子里有条直通的村路,不论是推架车的车夫,挑谷的.壮夫,出嫁迎亲的队伍,笨拙的牛犁,赶猪的鳏夫,走村串户的剃头匠,还有死命吆喝卖糖瓜的“唐傻瓜”以及穿着光鲜的确凉的寡妇,都会经过这个村路,也是村子里唯一称得上路的路。

  姥爷在他的兄弟间,排行老三,走起路来腿有点内盘,走起路来似乎有点飘,人送外号“方老飘”,听姥姥说,是因为小的时候给地主砍材摔的。姥姥姥爷的房子是进村的第一户人家,院子前面就是一个人工挖掘的塘,是几个知识青年下乡时,和村民一起挖掘的,当时的用途就是共村里的人,蓄牲口,沤麻杆和木材。食用的水和洗衣,是在另外一处叫做大塘的地方,姥姥家的房子在村子的最西面,大塘在最东头,要穿过整个村子,大概来回要走半个小时左右。听说大塘从未干枯过,塘水一年四季都是清澈深邃,水性好的青壮年曾潜到二十米深的塘底看过,的确有两个一直从地底下喷涌而出的泉眼。

  姥姥和小姨都是很疼我的,尤其是小姨,总是带我玩耍。她那时生的漂亮,邻村的人,没少给她说媒,经常有一些人,口吐莲花的赞美小姨,小姨从不爱多说话,一个人不识闲的忙碌着,顶多人走的时候,打个招呼。

  村子的西头,有一大片竹林,紧挨着门口的塘,中间就隔着一条两米见宽的土路,穿过河湾两岸青青的秧田,直通向河湾的对面村庄,像一条纽带,衔接着两个村子。

  关于这片竹林的故事很多,多的像每一片随风摇曳的竹叶一样,不计其数。最美丽的是一段关于千年白狐和一个书生的爱情故事。竹林是我对于故乡记忆最深刻的一抹,是我孩童时代,最快活的游乐场。竹林里发生的一切,都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春天,和姥姥一起拝竹笋,竹笋的味道至今还回味在心脾;夏天傍晚,竹林里凉风习习,放学后,和孩子们一起在竹园里爬竹竿,削竹箭,射箭弓;秋天,和舅舅一起下黄鼠狼夹子,捉野鸡;冬天,和姥爷一起挖竹根,烧火盆取暖。

  时光荏苒,四年后离开了方大庄,每每看到竹林,都会想起故乡的竹林。尤其是去年去常州太湖湾的北山竹林,尤为的亲切,走在其间,思绪被回忆淹没。

  大专的时候,读过板桥道人的画拔,知道他素有诗书画“三绝”的美誉。专攻四君子(松、兰、竹、菊)。其中,他的竹画多有“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风格。这些年,有关竹林的电影《卧虎藏龙》,艺术沙画《竹海情缘》,竹工艺品等都是我喜好的。去年春夏相交的时候,还去了位于溧阳天目湖景区的南山竹海,真切的领略了一番竹海神游的佳境。

  多年之后,内心依然眷恋那片竹林,曾写信问过,老家回信说,竹林在十年前的一个春天,突然开了竹花,这也意味着它们的生命将就此终结。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无比忧伤,翻出唯一一张在竹林边和舅舅的合影照,依稀又回到了当年。

【经典散文山居竹风图】相关文章:

关于神品四竹图的散文06-30

富春山居图赏析及内容10-18

宜兴竹海听风记网络散文07-06

山居随笔散文07-09

山居优美散文07-23

电影富春山居图的经典台词07-23

山居岁月风筝散文07-08

《山居静思》优美散文07-02

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原文及赏析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