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音乐中抒情散文
都市的喧嚣,人世的尘土……有时候,真想躲在音乐里。
记得幼时听歌,好点的也就是个单喇叭的录音机,或者买扩大机,自己用一些木板海绵之类的装个音箱,电唱机已经是奢侈物了。当我读初中的时候,上海有了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个调频立体声节目——FM103。7MHz。省下一年的零用钱和压岁钱,巴巴地跑去淮海路上的红歌电讯商店,买了个小的收音机,能收到FM103。7MHz的节目,但是只有一个喇叭,即使用耳机听,也听不出任何立体声效果来,仅仅只是能收到调频频道的信号。那次是我这辈子最奢侈的一次了,至今还很清楚的记得——海燕牌,一0一厂出品,花了31块。
自有那个收音机后,每天的中午,对我来说就是一片世外桃园——FM103。7的背景音乐,整一小时,没解说,没广告(当时还不流行广告),除了报一个曲名外,就是满天的音符。当时听的最多的,也是至今还很喜欢的,就是轻音乐了。从那个小小的.盒子里,知道了保尔·莫利亚、詹姆斯·拉斯特,“出埃及记”、“禁忌的游戏”、“乐舞盒”依然让我迷恋,而听的最多的还是“爱情是蓝色的”和“爱琴海的珍珠”。很珍惜那个小盒子,也绝不敢带到学校去的。而晚上7点还有一次重播,可以让我再一次沉醉,只可惜当时晚上8点后就全天播音结束了。
人有时候不得不相信缘分。上了高中,学校里开设有英语听力课的,而教英语的女教师是个乐迷,每每到听力课时,总要留出十五分钟,用来练习听力的收录机被用来放严肃音乐。开始的时候,只知道旋律很优美,也很有意境,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英语老师往往会做出些解释,同时也讲点音乐知识。以后,每天的中午,都早早地赶到学校,泡在她的办公室里。可能是严肃音乐的知音较少,英语老师为我有如此爱好而感到激动和兴奋,我也因此爱上了“命运”,开始喜欢上了“胡桃夹子”、“塞尔维亚理发师”,直到后来终于被《茶花女》所迷醉,并能看懂《天鹅湖》的形体语言。也就是那时候起,我渐渐地知道了贝多芬、莫扎特、瓦格那和西贝柳斯,也知道了世界上有个叫帕瓦罗蒂的能唱上HighC,从此开始尊敬起卡拉扬老先生,也明白了有个叫李斯特的人并不具有中国皇家血统。
随着国门一天天开的更大些,先登陆的是港台歌曲,但是我不太喜欢。唯一的收获是,总算领悟了比我长十岁的,为何特别喜欢听邓丽君的歌。现在很多的歌手是靠后期制作来合成唱碟的,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好歌完全是靠歌手天然的嗓音和理解力来演绎的,邓丽君的歌喉确实是无人能比拟。不过我更喜欢听迈克·杰克逊和玛多娜(好象现在多译为“玛当娜”,可是我已经习惯称呼玛多娜了)。在欧美歌曲中,我的爱好还是比较趋向于老歌,“TheTopoftheWorld”荡气回肠,“YesterdayOnceMore”依旧经典,只可惜去者已去(据说是因为减肥所致?)。其实,迈克·杰克逊是该好好谢谢莱昂那尔·里奇的,在“Sayyou,Sayme”最红火的时候,里奇谱写了“WeAreTheWorld”,并亲自邀请杰克逊来主唱,后者也从此一路飞黄腾达起来,而里奇自己却从此不再如日中天。说来也奇怪,在大家都争相耳染《保镖》的时候,我还依然捧着《红衣女郎》不能释怀。
可能是爱好有点偏,欧美歌曲中,就歌手而言,我更爱乐队组合,ABBA、ModernTalking总在我的收藏之列。听的多了,也总有些许遗憾,迈克·波顿怎么说,其才气也不在乔治·迈考之下,但是在签约Sony后,迈克·波顿竟没出过一首耐听的好歌来,所幸的是,该合约前几年解除了,而迈克·波顿也又唱出了以前我所喜爱的曲调。
中国的民族音乐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可憾我很晚才接触她。如果不是因为东瀛的西区丛子把《梁祝》演绎得如此之完美,我也不至于晚至今天才感受到“春江花月夜”的欢欣、“二泉映月”的凄美。
现在,满耳充斥的大多是流行歌曲的无病呻吟,而那些个少女的疯狂也是无法让我理解,我不知道她们是喜欢那个歌手还是喜欢那个歌手唱的歌。而我依然只躲进我的音乐里。
顺便说一句,听流行的,或者萨克斯、小号,最好用CD,而听古典的,包括Jazz,密纹唱片暂时还无他物可替代。
【躲在音乐中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在我的音乐中-抒情散文04-03
在我的音乐中-经典抒情散文03-24
我在音乐中得到快乐550字抒情散文 07-06
精彩的音乐抒情散文06-24
关于音乐的抒情散文06-26
抒情散文:音乐治愈我06-29
静中旋律抒情散文02-23
尘嚣中的诗意抒情散文02-19
瞳孔中的爱抒情散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