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的朋友-散文随笔
“节能减排”的号角早已吹响。口号是归口号,然而笔者在外吃羊肉粉还是喜欢用一次性筷子,买东西喜欢用一次性袋子,因为一次性的东西才用得踏实。对于某些官员,一次性的权钱交易用得更是炉火纯青。用了便丢,安全第一。鬼知道,那些放在柜子里的筷子,有没有经过煮沸烘烤加高压灭菌层层把关。然而这些一次性物品套用在我们身上,我们生活中同样面临很多偶然性的人,我们姑且称之为”一次性朋友”。
鉴于笔者的工作性质,时不时会接触到一些良莠不齐,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当中有的这辈子仅有一面之缘,有的会有多次来往的可能。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么一些“一次性朋友”。
在中国,饭局可以说是业务往来、日常交际认识一次性朋友的重要场所。举国上下,天南海北;上吃天、下吃地,都迈不开吃这道坎。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吃乎。”大大小小的场合,接待上级也好,检查下级也罢,都离不开一个吃字。所以在饭局中认识一次性朋友的几率就颇多。有熟悉的多次往来的朋友;不认识的,也许这辈子就那么一次而已。饭局开始的时候,大家中规中矩,待到酒高意酣之时,一些人便按耐不住,开始侃侃而谈起来,你若和他谈得来,英雄所见略同的话。一时兴起,口若悬河一发不可收拾,颇有结识的打算,互相留下手机号。当着面对方把号码存在手机上,说今后工作上还得多多联系之类冠冕堂皇的话,于是装模作样地把对方的.手机号往手机上输入。其实在饭局之后,刚刚大家的常联系,就是常不联系的注解,互相搪塞好下台阶。倘若有再次吃饭的机会,大家也是重复刚才的故事。
不过话说过来也有其他方式结识的。比如一次远方旅行、一次助人为乐、一次生病住院、一次单身派对,如此等等。举凡有人活动的地方,都有这种情形发生的可能。大家以礼相待,颇有朋友的气息,只是时间很快就到了,就像灰姑娘穿的水晶鞋到了时间就得走人。于是乎彼此礼貌地分手,各奔东西,从此在对方的世界中彻底隐埋。有时偶尔想起对方,甚至期待再一次的见面,不过终究只是期待而已。毕竟,大家只是一次性朋友,一次性使用罢了。
也有后来再次见面的,但很多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你是老师,他就会想到孩子读书择校会找你帮忙;如果你是医生,他就会想到生病住院会找你帮忙。甚至,如果你是殡仪馆化妆师,他就会想到我老爹火化之前也得找你美容美容。凡是有用得着的地方,你就会有这样的重复性一次性遭遇。一些数次找一次性朋友帮忙的,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达到目的,本质上大家都是各取所需而已,谈不上什么感情。正如周星驰电影审死官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哥几个和你陈梦吉没什么感情,还是谈钱直接一点。”“浇水要浇根,交友要交心。”历史上的知音典故堪称真朋友的典范。人生真正的朋友,是属于那些非一次性的朋友。他们不会找你借钱办事,不会死缠烂打,心望所向,别无所图,惟以一颗真心处之。他们能担起心灵治疗师的角色,连接彼此的心灵。
有一次笔者在饭局上结识了一位朋友的朋友的远房亲戚,因为坐在一起,便客套地寒暄了几句。一聊,发现居然住在同一个小区同一栋楼,一个楼上,一个楼下。于是更显投机,握住对方的手,握到手心出汗,不停地推杯送盏,互相称兄道弟指点江山,高雅低俗、经文哲史,无所不谈。一个多月后的某一天,在小区时突然迎面碰见,脸上皮笑肉不笑,然而大脑短路,一直想不出对方叫什么,甚至连姓什么也忘了。又得假装问候对方,只能“见面就握手,站起便瞎吹。”对方也是,握住我的手,家里长家里短的一阵寒暄,然后看看手表,暗示“我很忙,还有事,不好意思,下次再聊。”之后便以“有空常到家里坐坐”来收场。以后再相见,彼此打个招呼,手也不握了。到后来招呼也难得打,大家有意识地回避,终于归于陌生,归于一次性朋友了。当你用过的一次性袋子,觉得还有使用价值,下次买菜还能装,于是又从垃圾箱里掏出来用,心里或多或少心怀尴尬。这样的朋友,不管用了多少次,依然是一次性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圈子,这个圈子里有多少人,完全取决于他们互相来往的频率。次数多了,便成了多次性朋友;次数少的话,就是一次性的。圈子里,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的又占了一部分,经过层层过滤,最后留下的约莫那么几个人,就是能交心的人了。或者这个圈子就是一个圈套,你永远都是装在这个套子里的“循环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人罢了。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生在世,好比偶然和必然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次性朋友也好,永久性朋友也罢,我们都需要他们的,因为这就是生活!
【一次性的朋友-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朋友经典散文随笔02-09
烦恼是朋友散文随笔04-03
朋友别哭-散文随笔04-03
散文随笔:真正的朋友04-04
散文随笔:友谊与朋友06-23
散文随笔:谈朋友06-24
纯棉朋友散文随笔07-12
朋友兄弟散文随笔07-13
那些年朋友-散文随笔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