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故乡散文随笔
我儿时的故乡,是一个穷的想让人逃离的地方,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上长满了黄蓿菜,在那个没水灌溉的年代,能耕种的地少的可怜,我的祖辈们在那贫瘠的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我们的村子更适合用偏僻这个词来形容,附近没有邻村,可我们的村子很大,房子都是土坯房,就连房顶上也是用土和麦穰搅在一起糊好的,没有瓦,远远望去,整个村子一片微黄,在我的印象里,我们村子外面没有树,有的只是那些冒着盐碱气息,寸草不长的黄土丘,还有离村不远的坟墓,那时经常在我家屋里就能听到上坟人的哭声。
在那个穷的整天为一日三餐发愁的年代,可村里的民风是那样淳朴,邻里之间那样和谐,人与人之间那样亲切,那么有诚信,在那个缺米少盐的年代 ,邻里之间的互动都是为了那一日三餐,东家借米,西家借盐是经常的事,可人们却没为了还与不还而起纠纷的,偶尔的一次忘掉,并没有影响邻里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诚信,是那个年代的`社会风气,记得在那时有一种买卖叫赊小鸡,就是在柳絮飘飘的春天,孵化厂里的人们把孵化好的小鸡用一种特制的自行车带到乡下,带到他们并不认识的村子里,赊给他们并不认识的人们,然后他们在一个本子上记上村子的名字和赊鸡人的名子,等到谷穗弯腰的季节,他们再来把钱收走。那个年代的社会风气和赊小鸡的买卖,随着与时俱进的步伐,消失在流年的风里。
儿时的我们玩的更是开心,记得我们村子里面有一颗古老的椹子树,它躯干不高但是很粗,一个大人搂不过来,它的枝丫很多,但都弯弯地向下垂着,也许是数辈人爬过的缘故吧。这颗树就成了村里孩子们的乐园,爬上爬下身子像猴子一样敏捷,有的孩子爬上去,直接从枝丫上面跳下来,我们追着闹着。等椹子树结果子的时候,那更是我们每天必去的所在之地,树上的椹子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树丫,我们结帮成群地在树下仰望,观看,等待它的成熟。那是的我们虽然穿的破衣阑珊,脸上蓬头垢面,玩的是土泥巴,吃的是红高梁,地瓜干,可我们那时玩的很开心,没有现在孩子的压力和约束,有的只是孩子本能的贪玩与调皮,我们爬树上墙,到湾里去捉泥鳅,赶的鸭子呱呱叫,在草垛里捉迷藏,做在地上用土块玩走四方,用毛毛草编的草帽,用地瓜秧做的耳坠,儿时的我经常戴,更有趣的是,我娘用一辆独轮木头车子推着我去出工,到地里把我放在地头,然后逮几个蚂蚱和我作伴,等收工的时候顺便从地里折一个高粱杆劈好了给我当甘蔗吃,我乐滋滋的坐上车子,甜滋滋的吃着,听着小车轮子吱呀噶的唱着歌回家。
虽然过早地离开了故乡,可故乡却是我经常思念的地方,随着岁月转变,时光流失,儿时故乡一不复存在,它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定格,定格在儿时,成为我经年后的回忆。
【儿时的故乡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儿时的故乡散文06-14
儿时故乡的记忆散文09-16
儿时的记忆散文随笔07-10
儿时的礼物散文随笔07-13
儿时的校园散文随笔02-27
儿时的神秘桥散文随笔11-09
儿时的童年与故乡初一作文03-07
忆儿时新年散文随笔07-07
怀念儿时麦收季散文随笔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