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们不再手书-随笔散文
假如我们不再手书
您还记得小时候被老师罚抄错字的苦恼吗?您还记得用钢笔写作文把错字涂抹成“花脸”的尴尬吗?您还记得父亲蓝色制服上衣口袋里插着的两只钢笔吗?您还记得用钢笔写了错别字被老师或领导修改的窘困吗?大概这早已成为了回忆,唯一能记得的恐怕只是不久前曾用一次性签字笔在信用卡付账单上签过字。
写字,具体说是用笔写字的习惯悄然在世界各地的年轻一代中发生着变化——各种各样的键盘和触摸屏取代了笔的书写功能。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键盘正成为全球通用的书写工具:大大小小的手在电脑、手机键盘上飞快地敲打,屏幕上呈现出几乎全球所有的文字,这似乎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尽管人们写字还是用手,但写字的媒介却不再是钢笔、圆珠笔、铅笔、毛笔,而是统一的键盘。这不是很好的事吗!又快又省力,而且字迹工整,可以随时不留痕迹地书写、修改、剪辑、摘录,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事情似乎并非那么简单。世界各国都对传统书写方式的“衰落”而惋惜。近年来,每年中国的“两会”都有委员提交“加强写字教育”的提案,呼吁重视当前存在的“汉字书写文化没落”现象,他们甚至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中小学生写好汉字出谋划策。一些省市也就中小学生的书写问题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如增加钢笔和毛笔书法课,一些重要的论文需要手写等等,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缺少手书的现象。
无独有偶,欧美国家的一些研究机构也就“拇指族”的书写问题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追踪调查研究。据最近一期的法国《观点》杂志报道,尽管用键盘书写具有手书所无法替代的快捷、迅速、整洁的优势,但键盘书写缺乏的是“情感”。英国在2012年圣诞节前进行的'一项书写调查发现,40%的英国人在过去的6个月中没有用笔写过字,而且他们也不准备在圣诞节期间改变现状——因为他们发的是电子圣诞卡。被调查的一些英国人甚至认为,手书已成为过去。另据报道,到2014年,美国有45个州将把书写课改为“选修课”,在一些欧洲国家,学校过去总是建议书写不好的学生在业余时间花钱请“书写辅导员”帮助纠正书写习惯,而现在“书写辅导员”门庭冷落,许多人被迫改行。
认为可以用键盘取代手书的人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首先,字迹潦草的手书能害命。据美国医学界的一项调查,每年约有7000余美国人因误读医生手书的药方而致死。这听起来难以置信,但病人的生命的的确确有过毁于医生潦草字迹的现象。第二,键盘书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在汽车出现前的几个世纪,骑马曾经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和最快捷的出行方式,而今,人们出行不再骑马或坐马车,而是驾车或乘坐舒适、快捷的公共交通工具,海陆空“立体式”的交通出行方式将骑马演变成一项优雅的体育运动。第三,键盘书写省时省力,可将时间用于其他事务。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不论哪种文字,写一手漂亮的手书需要多年的学习和训练,而使用任何一款软件都可以随意“敲出”优美的文字,尤其是为学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位中学书法老师安娜·图贝克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手书因速度慢和效率低正在退出历史舞台。在传统书写方式向现代书写方式转变之际,人们不自觉地为传统披上一层浪漫、怀旧的色彩,但历史总是优胜劣汰。美国散文家罗贝尔·拉风在其《因特网让我们变傻吗?》一书中写道,当一项大众工具或行为方式被取代之际,人们自然会分成赞成和反对两个阵营,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实用性往往超越理性。
支持手书的人大多是理想和浪漫主义者,他们将手书视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当我们从阁楼尘封的箱子里找到祖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颤抖的手书写的遗嘱时心情会怎样?可以想见,此时阅读者的心情肯定与看一张电脑打印的“清单”不一样,因为从手书的字迹中透露出的细微情感是键盘所无法传递的。法国南特大学文学教授雅克·日贝尔认为,手书实际上是人的肢体在大脑的支配下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我们通过文字可以感受到书写者当时是处于义愤填膺、幸福快乐还是匆忙的情绪中,可以想象读到的文字则是在怎样的情绪下完成的,而键盘文字则完全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千篇一律,毫无个性。不过日贝尔教授坦称,尽管他是手书的坚定支持者,他还是喜欢学生通过电脑来完成论文,因为“在电脑上改论文的确比手书修改方便许多”。应该承认,近三十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写不好字,不敢写字,甚至不愿意写字……在中国,写字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纵观历史,亚非欧曾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但遗憾的是,战争、动荡、毁灭,灾害、迁徙,将人类的文明一层层分割、掩盖,导致古埃及文字已经无法破译、衰落的希腊文明被罗马人传承才得以保留,而两河流域文明早已灰飞烟灭,留给后人的是战乱和荒芜。只有中国的文化没有出现断层,这得益于中国文化的连续性,也得益于文字的一脉相承。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之一,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睿智。中国人将文字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雕刻在石碑上,书写在绢纸上,使中国文化得以流传。我们从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的拓片中都能深切地体味到中国文字的神韵、情感、爱憎。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两千年前的文字感受当时人的所思所想,体味他们的爱恨情仇,在这一过程中,手书功不可没。
尽管近年来关注写字的人有所增加,可是“写字危机”并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笔者在撰写本文时也使用电脑“书写”。我们讨论是否保存手书不在于得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结论,也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越来越现代化和自动化的社会,即便没有手书,文字也不会消失,只是换了种“书写”方式而已,而且电脑的书写更快捷,储存量更大,一个小小的芯片可以保存一个小型图书馆的藏书量,只是同时,我们也失去了手写的精髓——情感。
记得小时候,外婆常说,写一手好字就像穿了件漂亮衣服。中国自古就有“字如其人”、“字是人的第二张脸”之说,写好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代即使选取武状元,在比武的同时还要考作文,一张书写得整洁娟秀的答卷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功效。古人所谓“琴棋书画”中特别指出“书”的重要性。写一手好字是有文化和修养好的体现。不仅在中国,在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也十分注重手书和书法。2010年底,笔者在韩国土地住宅公社访问,只见主楼正面墙上赫然悬挂着汉字书法“有志竟成”。2012年3月,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以日本青少年访问团团长身份访华,笔者在宋庆龄故居观看了村山富市先生写下“传承时代友好,开创美好未来”的汉字书法。这都说明,即便在科技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手书也并未成为现代书写手段的“障碍”。
坦率地讲,从短期来看,键盘“敲字”会越来越多,手书也不可能很快“回潮”,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
【假如我们不再手书-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假如我们不曾相遇-随笔散文11-16
书包不再随笔散文06-26
不在不再散文随笔07-07
雨季不再来随笔散文07-21
我们不再是孩子经典散文11-16
假如那天-随笔散文03-14
青春不再优美散文随笔07-08
当沙漏不再寂寞散文随笔07-12
秋来不再去-随笔散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