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保持期散文随笔
我们常常忘去一些事情,忘去一些人对我们说过的话,甚至会忘掉曾经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过的某些人,这些都有保持期,这是我们的保持期。
经常听到一句客套话,大意是自己的知识老化了。真正的知识是不会老化的,比如爱与宽容,只要你掌握了,你活多久就保鲜多久。就算许多人所指的知识仅仅是资讯,那确实是在天天更新,不过这种“过时”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之一,花点时间重新灌入就行了,就像要吃饭补充能量一样,不必慎重地说。
不过真有太多的人活在知识上的僵硬状态——既没有真正的知识,对当下的资讯也不感兴趣。仿佛保质期已过的速食品——这当然不是人生的目的,现在许多国家在提所谓的国民“终身学习”能力,那是深知国家的价值建立在个人价值之上。拥有大脑的国民,他/她的经验值、判断力、柔韧性、包容度都在增长,再不停地吸纳新知识,这种人就是钻石,时间流逝只不过在提升其价格。
一亿袋泡面可能换不来一粒有历史的钻石。我们的`教育就是更喜欢把可能的钻石变成泡面。教育建立在对人的本能及心理毫无知识的基础上。
侄女阿柠上了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中部重点班。发现她每日的作业至少得做到半夜12点多,家远的同学甚至要到一两点才能完成。有次课上,她本意想揉揉眼睛,结果头一有轻微的支撑就睡着了……而据说,全市所有的重点高中都是这样的,榨取孩子的每滴时间,成为我们教育不变的核心。而她那位从全国选聘录取的班主任,告诉学生上卫生间时,得占第一位,这样就可以省下时间读书。学生问:“怎么可能次次第一呢?”老师说:“你们得挤呀!”——你看,为了读书,公德都可以牺牲,更不用说个人的感受了。
一个曾经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到后来把很多知识都忘了,她的保持期是有多久呢?
我不怀疑这种做法在应试教育上的奇效,孩子们身体似乎也能扛得住3年的重压。但是他们原本就不强大的心理可能会迅速崩溃,以至于以后再无建设的可能。阿柠的一位朋友上了另一所重点中学,寄宿。有天家里让她回家吃饭,放松一下,可是回到家里的孩子一想到其他同学全在读书,自己却浪费了一个晚上,在负罪感的压迫下,忽然情绪崩溃,哭喊着冲到书店买了本教学参考书才平静下来。
这样很好理解为什么在不需要考试之后,多数人不读书了,终身学习就更没影了,最后一次考试就是我们的保持期。
作为看不见的大猩猩研究的一部分,Simons和Chabris发起了一向针对全美1500名成年人的直觉的调查。其结果发表于上一周,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被调查家庭相信即使在他们集中注意力于某事上时,他们也能够注意到那些出现在他们院子或者视野中的不寻常的事物。而非注意盲视和失聪完全证实了这样的直觉是子虚乌有,同时也很好地解释了Simons和Chabris所说的“注意力带来的错觉”。
这些发现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有着显著且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过马路时发短信,会让你忽视正在飞驰的车辆发出的噪音。同样地,在你用手机导航或者关注在路边的广告牌时,你可能注意不到汽车的喇叭或者自行车的铃声。Lavie和Macdonald的文章向伦敦交通及自行车安全骑行活动提出建议,提醒广大司机不仅应该提防“非注意盲视”带来的危险,也应该防范“非注意失聪”。
【我们的保持期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散文随笔《保持快乐的心境》06-25
保持距离散文随笔06-26
散文随笔:我们02-27
我们的爱-散文随笔06-23
散文随笔:我们的爱06-23
那时的我们散文随笔02-25
我们的蜕变散文随笔02-25
我们在乞讨散文随笔02-25
我们的清晨散文随笔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