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文化中的功能
企业文化是在其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那么,怎样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文化和企业中的功能呢?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文化中的功能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文化中的功能分析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利益的反映,可以使全体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在特定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共同的价值理念,引导利益相关者自觉遵循企业共同价值观,使自己的行为和意愿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形成一股企业发展的合力。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构建企业文化是建立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呢?
企业社会责任明确了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个体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集体目标上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利益的反映,可以使全体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在特定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共同的价值理念,引导利益相关者自觉遵循企业共同价值观,使自己的行为和意愿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形成一股企业发展的合力。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文化指明了明确的伦理方向,以道德伦理的软号召力引导利益相关者去共同实现企业的社会目标,凝聚起企业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积极追求社会理想的精神面貌。
企业社会责任加强了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企业用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精神信念使企业全体利益相关者同心同德,凝聚在一起。企业文化使其利益相关者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树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潜意识地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中的一种伦理要素,大大加强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任关系,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了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是指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激励企业利益相关者去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或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的这种机制能激发企业利益相关者服务企业的创造力和热情,以致于推动企业形成强有力的文化价值氛围,产生巨大的企业凝聚力和集体智慧,并使每个企业利益相关者都乐意为争取企业的总体目标作出较大贡献。基于伦理观念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恰好为企业文化的激励机制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企业利益相关者得到的实惠从思想意识、观念到客观环境都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全方位的积极渗透、影响,充分挖掘出激励功能作用,同时,避免了传统激励方法所引起的企业各种行为的短期化、非集体主义的倾向,使企业的行为趋向合理化。
企业社会责任强化了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是指利用共同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起到有力的约束作用。当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就形成一种文化定势,使其利益相关者自然而然地按照既成的模式思维和行动,而超出模式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受到群众舆论和内在思想情感压力的无形约束。企业社会责任把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企业职工自觉的行为,用一种无形的道德伦理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道德伦理规范,缓解自治心理现实形成的冲突,消弱由其引起的心理抵抗力,从而使企业上下左右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
企业社会责任扩展了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是指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本身,还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而同时企业文化也反作用于社会。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中新型的价值观体系,不仅能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而且辐射到整个企业界和社会。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活动,进一步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良性影响,进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同时,这种社会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全面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企业社会责任强化了企业文化的更新优化功能。企业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企业文化的更新优化功能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机制和社会对其影响力。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观念有其引导潮流的先驱魅力,其对传统经济观念的对抗过程也是对传统落后企业文化的否定过程,必然促进企业文化的更新优化步伐。
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都是舶来品,只是二者引入中国的时间有差异。企业文化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中国的,在华为推出《华为基本法》之后,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推出各自的文化纲领性文件,近年来则开始转向文化的量化测评,试图用更规范的方式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社会责任比企业文化的发展晚了十年。它虽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潜入中国,但真正大行其道则是在本世纪之初,在国家电网推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此后各种蓝皮书、白皮书、颁奖、论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都在热烈谈论企业社会责任。
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是两个不太相干的事情,所以会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部门负责管理。极少数企业会将社会责任放到企业文化的部门兼管。但不论哪种情况,企业都会碰到诸多疑问。若两者分开管理,企业会犯愁为何责任与文化有那么多的重合(譬如员工情绪的管理等)?若两者合并管理,企业又会觉得两者不重合的地方比重合的地方多很多。企业应该何去何从?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还是要先理清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的相互关系,明确二者在企业发展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作用。本文先做一个初级的探讨。
责任之于文化:气度决定高度
企业文化包括有三要素: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以回答“我们是谁”、“我们要做什么”等问题。通常,企业文化的三要素中都会或多或少蕴含社会责任的元素。譬如,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为“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前者代表的是责任,后者代表的是卓越。这显示出中国移动要成为优秀且负责任企业的决心。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国家电网的核心价值观是“诚信、责任、创新、奉献”;壳牌石油的核心价值观是“诚实、正直和尊重他人”。
为什么会是这样?肯定有人会说,这无非是企业做秀而已。虽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笔者认为,这里面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因素:优秀企业必有优秀文化,优秀文化必定弘扬责任。所谓气度决定高度,一个企业能走多高多远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有怎样的视野和胸怀。《基业长青》通过对多家百年老店的研究总结出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公司应追求包括赚钱在内的一组目标,这样从长远看才会赚钱更多”。这从实证角度证明了说明了上述道理。
从理论角度看,我们可以从企业文化转换理论(CTT)中找到答案。CTT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认为企业如同个人具有多个层次的发展需求,企业通过满足这些需求来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仅满足低层次需求(如利润)的企业成不了市场领导者,仅满足高层次需求(如服务社会)的企业缺乏维持有效运营的商业技能无法生存。因此,一个健康的企业既要关注利润,也要关注社会。这样的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宝洁公司也是将责任纳入企业文化的范例。它以“亲近生活,美化生活”为企业使命,倡导领导才能、主人翁精神、诚实正直、积极求胜和信任的企业价值观,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又催化了“力求最好地了解消费者极其需要”、“珍视个人专长,鼓励员工不断完善自我并且发展他人”、“与客户、供应商、学校和政府相互依靠、相互支持的生活方式”等原则和行为依据。在这些原则和依据下,宝洁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如在产品战略上,追求开发可持续创新产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满足消费者需求。由此可见,将责任纳入文化,对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之于责任:心动才会行动
上文论述到企业文化应当包含责任元素,换言之,社会责任理念应当是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社会责任理念的贯彻与落实也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企业文化工作讲究“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意指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口号上墙”,通过各种有形的宣传教育与活动在员工中进行宣贯,长期来看还要让员工内心认同并付诸实践,在制度层面通过规章制度确保文化落地。社会责任理念的贯彻与落实亦同此理。
当前,社会责任理念的宣贯更多还停留在“形”的层面上,“心”和“制”的层面还很少。最直观的表现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口号、愿景、目标很多,相关活动也很多,企业也很愿意通过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宣示自己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但却没有充分重视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认同和践行。
笔者认为,要真正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员工的认同才是最根本的。只有心动,才会行动。如果员工从内心深处不理解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或不认同企业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那么他们就不会在工作中尽心尽力,企业的目标就会落空。管理制度虽然可以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且也非常必要,但制度总是会有漏洞的,那些没有被制度覆盖到的真空地带就要靠文化的自觉性来弥补。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安全生产、诚信经营、反腐倡廉等事项的真正落实就要依靠文化的力量,让每个员工都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并体现在日常工作中,防微杜渐。
去年山东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是一场惨痛的教训。该事故最终被认定为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5亿元。石化行业是高危行业,中石化在历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也反复陈述其安全生产的理念与行动,建立了HSE管理体系,制定了应急管理办法。为何在这次事故中,这些制度安排都失灵了呢?根据事故调查组事后分析,事故原因包括安全生产大检查存在死角盲区、对一线员工安全和应急教育不够,培训针对性不强、对应急救援处置工作重视不够等。可见,培训、检查、应急救援等制度都有的,只是没有严格落实,这说明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问题缺乏足够重视,安全生产还没有形成每人每天每时每刻都思考的个人意识和组织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安全生产就很难有效贯彻落实。诚信经营、反腐倡廉等工作亦是如此。
此外,倘若社会责任没有融入到文化层面,社会责任的工作也不会持久。有的企业可能是因为有企业管理者具有责任意识,特别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但当该管理者任职期满,企业其他人员没有这样强的责任意识,企业的社会责任就会出现“人走茶凉”的境况。
文化是施政理念,责任是外交政策
此前已经论述过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相关性:优秀文化必有责任;责任落实仰仗文化。但这也仅是二者相关性之一,并非全部。要理清全貌,还是要追根溯源,从两者产生的背景和两者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着手分析。
企业文化是员工在长期的企业经营发展中形成并认可的规范制度、行为习惯、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即是企业有目的地在员工中传播、贯彻企业预设的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的过程。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是组织行为学,目标是促成组织成员的思维和行动的一致性,以提升组织效能及员工凝聚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为股东创造利润的同时兼顾员工、环境、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核心认为企业兼顾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无损甚至有益更持续地为股东谋求利润。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是促成企业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的一致性,为企业发展营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提升企业柔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虽然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侧重点是不同的。企业文化更侧重对内管理,对象主要是员工,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组织价值观与员工价值观的一致性;社会责任更侧重对外关系,对象主要是外部利益相关方(实际上也包括内部员工),强调的是内部组织目标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目标的一致性。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国家,那么企业文化就如同国家的施政理念,社会责任就如同国家的外交政策,一个对内,一个对外。两者虽密切关联,却不能完全相互替代。譬如企业文化中有关执行力、利润等方面的内容就和社会责任存在较大差距;社会责任涉及到具体管理、执行方面的内容(如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文化也差异较大。
一般情况下,企业文化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适宜分开管理,因为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若在某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合并管理也无妨。
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
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西方传统经济学理论将企业看作是一个生产函数,企业的.唯一责任就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将企业视为“社会公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本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有效管理企业经营对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合理配置资源,不断创造产品和服务价值,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企业社会责任常被视为一种单纯的增进社会福利的企业经营行为,有很多企业仅将履行社会责任当作增加企业曝光率、提高知名度、消除负面影响的一种手段或工具,被动履行社会责任的现象非常普遍。企业这种缺乏持续性的、形式化和功利主义的社会责任行为,无论是对企业自身长远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国内外众多优秀企业的实践表明,只有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只有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才能使企业社会责任担当成为一种自觉的企业经营行为;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只有依托于企业社会责任,才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先进性。
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将社会责任担当作为自觉的经营行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根据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不仅是“理性的经济人”,更应是“社会公民”,在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理应承担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公益责任。只有将经济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公益意识作为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才能使企业社会责任担当成为一种自觉的经营行为。
对企业而言,企业社会责任的自觉行为决定了企业和企业家的行为选择及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和变革;对社会而言,企业社会责任的自觉行为会对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和社会治理机制的发展完善产生重大影响,从而直接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效益和未来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具体演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从微观角度提供了一种旨在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的调节机制。它通过引导、凝聚和规范作用,增强企业的社会公民意识,提高企业内生的道德动力,促使企业通过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激发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创造综合价值的潜力,促进市场机制、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治理机制的有效运作,弥补可能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社会失灵”,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也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下,企业竞争越来越多的表现在企业文化的竞争,而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竞争活力,能够提高企业的声誉,从而有助于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增加其他组织与企业合作的意愿,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路径依赖”和“因果模糊”,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和复制,由此带来的竞争优势更具有持续性。
推动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可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企业文化转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包括经济责任意识、法律责任意识、道德责任意识和公益责任意识。通过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企业文化转型,即实现从基于单一的经济责任意识的企业文化向基于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文化转型。二是建立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和系统的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战略。企业还应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范畴,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权力制衡机制、激励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应着力把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延伸和拓展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领域,以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化建设促进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先进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实效,同时应将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和社会责任公告制度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之中,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综合评价结果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衡量依据,以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和不足,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从而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文化中的功能】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功能06-23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论文参考12-21
企业文化都有什么功能11-27
企业文化的功能有哪些10-11
企业文化的功能是什么11-25
关于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11-25
现代企业文化的功能是什么11-14
关于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功能11-27
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功能是什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