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和企业文化的文章

时间:2024-07-14 09:24:16 企业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领导力和企业文化的文章

  企业要想得到发展,打造优秀成功的领导力是关键。有哪些关于领导力和企业文化的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领导力和企业文化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领导力和企业文化的文章

  领导力和企业文化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打造卓越的领导力是关键。培育卓越的领导力,首先要求企业必须构筑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团队并使它高效运转。其次,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运用各种领导方式。企业文化和领导力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想打造卓越的领导力,企业必须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并始终以这一价值观来指导行动。

  一、构筑企业核心团队

  企业要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核心团队,这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搭班子”。作为企业领导人,搭建一个优秀的核心团队是你的第一要务,也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反过来说,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团队能够促成企业领导力的提升,而搭建一个失败的核心团队则会迅速削弱你的领导力。

  1、选择核心团队成员

  如何搭好这个班子,企业领导者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核心团队成员的选择问题,这也是班子建设的基础工作。从来源上看,不外乎有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两种方式,但无论是你自己带大的还是从外面聘请来的,核心团队成员必须拥有不同的层次和特长,这样才能使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互相配合,获得“1+1>2”的效果。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核心团队里大家的专长、能力和经验类似,那就意味着整个团队在其它很多重要的地方专长就越少,就会产生管理学著名的“木桶理论”所说的“短板”,永远也达不到最大的储水量。

  除了专长、能力和经验需要互补外,选择班子成员时,还应考虑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核心团队成员的要求不尽相同。处于创业时期的团队,其核心成员一般都较少,少则三四人,多则十来人,这时候就应该选择相互熟悉的同学、朋友、校友或同乡,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核心队成员之间因为相互不熟悉而造成的各种矛盾或纠纷,有利于迅速形成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位列中国民营企业三甲之一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其创业团队中的5人均是复旦大学毕业,相互之间知根知底,创业之初就能够根据每个成员的能力特点做出合理分工,形成了一个战斗力极强的核心团队,在10年中创造了近百亿净资产的神话。

  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核心成员就不能局限于创业时期的人员,而应该在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平衡,否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而且还可能会为企业长期发展埋下致命的隐患。譬如,如果一个企业的核心团队成员大部分都来自同一所大学或地区,一方面,不利于吸引来自其他大学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很容易形成不良的非正式组织或小利益集团,给企业的决策和日常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更为可怕的是,倘若其中的某位核心成员离开公司,很可能会引发“集体辞职”事件的发生,企业苦心经营的核心团队随之毁于一旦,很可能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例如,某跨国公司的中国区经理、人事总监、财务总监、渠道总监、代理商部总监、售后服务部总监,以及上海、成都、广州等重点区域的总经理全部来自于台湾,当总经理由于业绩不佳被迫辞职后,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这些部门总监或区域经理大部分都随原来的总经理而去,使得公司辛辛苦苦打造了十年之久的核心团队几乎散尽。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引以为戒。

  2、建立信任关系

  正确选择核心团队成员仅是班子建设的基础,要保证这些核心成员能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真正形成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建立信任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团队成员之间貌合神离、互相猜疑,那么这个团队怎么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合作?怎么有可能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在团队内部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

  营造互信的氛围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考虑。在横向方面,团队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加强沟通、增进了解、相互支持对方的正确观点等来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在纵向方面,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除了可以使用上述方法来增进与核心成员之间的信任外,有效的授权也是必须的,这是建立你与下属之间信任关系的最佳方式。

  从领导者方面来说,有效授权一方面能够让你的核心团队成员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战略决策等重大事情上来。这两个方面都是直接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的大事。从团队成员方面来说,获得授权能让他们确实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信任,能够进一步激发灵感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授权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一些方法,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增进信任的目的,反而会引出不必要的误会。

  [1]授权时要有明确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或没有挑战性,不仅起不到对团队成员的激励作用,不能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被充分的信任,而且还会使他们无所适从,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例如,如果你对新任的某位产品经理说:“你负责本年度A产品的推广工作,好好干,公司会给你丰厚的奖励。”那他可能就会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甚至会怀疑你是否真正信任他。对于同样一个授权,如果你明确对他说说:“你负责本年度A产品的推广工作,如果能够在国内达到30%的市场占有率,公司将给你50万元奖励。”他可能就会为能得到这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而自豪,把自己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

  [2]千万不要重复授权,授权时也千万不能犹豫不决、反复无常,否则会摧毁团队之间的信任关系。不幸的是,这种随意性的授权在国内企业中经常发生。以前我就职于某软件公司时,总经理将研发部的差旅费审核授权给研发部经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又将审批权收回,使得研发部经理认为企业对他不信任,甚至有受辱的感觉,在审批权回收的第三天就离开了公司。当然,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授权后不能将权力回收,而是要告诫领导者,在授权之前你应考虑清楚可能带来的风险及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这或许会比授权后再回收权力更为有效吧!

  3、有效利用冲突

  团队虽然着力使成员形成合作关系,但这并不意味团队中不允许存在不同意见。事实上,团队上的冲突随时都可能发生,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有些是建设性的,有些是破坏性的;有些是认知层的,有些是情感上的;有些可能危及企业存亡,有些可能不值一提。面对企业核心团队中发生的冲突,作为企业领导者应该正确面对它、分析它、解决它,从而明朗团队气氛,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

  不同性质的冲突,企业领导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对于破坏性的、情感上的以及危及企业存亡的冲突,我们应尽量它们避免发生,一旦发现这个迹象,就应该快刀斩乱麻,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而对于建设性的、认知层的冲突,则应加以适当的引导,利用冲突发掘不同的意见,激发更多的创意。GE公司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就十分重视发挥建设性冲突和认知层冲突的积极作用。他认为,企业必须反对盲目的服从,每一位员工都应有表达不同意见的自由,将事实摆在桌上进行讨论,尊重不同的意见。正是这种建设性冲突培植了通用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使GE在过去的二十多年获得持续、高速的发展。

  存在冲突可能不是件坏事,团队里若没有任何冲突则是绝对的可怕。如果你的核心团队里没有冲突,大家一团和气,对你或其他成员提出的议案都举双方赞成,听不到任何异议,那么,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你就要当心了。箭牌口香糖执行长小威廉·来格礼曾经说过:“如果两个人的意见永远一致,就表示其中有一个人是不需要的。”按照这种说法进行推理下去,是否意味着你事实上已经成了“光杆司令”?这时,你就应该彻头彻尾地检讨一下你的领导能力了,是信任危机?是独断专行的领导方式?还是管理制度出现了问题?

  二、灵活运用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

  随着领导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领导实践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归纳出诸多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例如,管理学家怀特和李皮特认为存在专断独裁方式、民主方式和放任方式3种基本领导方式;吉米·道南和约翰·麦克斯韦尔将领导作风归纳为居高临下式、与人商量式、耐心说服式、以身作则式和下放权力式5种;丹尼尔·戈尔曼则以全球2万个职业经理人数据库为样本,总结了当今全球企业普遍存在的6种领导方式,即强制型领导、权威型领导、联盟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带头型领导和教练型领导。

  就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本身而言,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完成任务有好处,同时达到效率、效果最大化就好。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若能够了解这些不同的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的优点与不足,将有助于形成你自己独有的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进而影响你的员工潜力的发挥,影响整个企业的绩效。从国内外众多领导者的实践来看,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运用各种领导方式去指导员工、教育员工、激励员工,并在各种方式之间自由地进行转换,才能充分发挥出卓越的领导力。

  1、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规模大小和管理对象,随时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和方法。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当我的员工有l00名时,我要站在员工最前面指挥部属;当员工增加到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万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心存感激即可。”

  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规模应该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比如说,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由于员工数量较少,企业的领导者可以身先士卒,以行动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和榜样力量,引导员工仿而效之,即采用“以身作则式”的领导风格;也可以结合“耐心说服式”领导风格,注重亲情化管理,倾听每个成员的报怨并加以说服。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和员工队伍的逐步壮大,“耐心说服式”的领导风格也许就不再切合实际,这时就应逐步向制度化方向转移,采用其它更为有效的领导方式。

  不同的行业或产业应该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否则企业的领导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把企业领向死亡的边缘。比如说,高科技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多变、快速、竞争激烈的环境。这时就需要更多地激发团队活力,鼓励创新,如果企业采用“强制型”的领导方式就可能会抑制创新;而传统企业面对的是相对稳定、发展缓慢的市场,利润空间较小,这就需要深入、全面、严格的管理来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此时“强制型”的领导方式就可能成为比较理想的选择。

  2、与文化背景相适应

  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比如说西方文化很直接,而东方文化则比较含蓄。即使同属东方文化的中国和日本,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存在很大的异。因此,对于跨文化管理的企业领导者来说,应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或人员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否则会影响影响领导力的发挥,严重时还可能会引发文化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例如,企业在做决策时经常采用的“头脑风暴法”。在欧美等国家做头脑风暴时,参与者都把自己的观点写在一张纸条上,当着大家的面说明白己的理念和观点,然后大家再把理念和观点整理到一个框架里面去,针对整个框架进行讨论,效果非常好。但是在日本,用这种方式做头脑风暴却完全行不通,你可以让他们私下里写出自己的想法,但要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下说明白己的想法却很困难,更不用说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客观的评论,因此根本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改变领导方式,比如说把大家所提的想法或观点私下里进行集中整理,这样大家都不知道谁提的什么意见,讨论起来顾虑就会少很多。

  三、建立企业文化

  文化和领导力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能分开来理解。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者的文化,他们的认可和支持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此,领导者要有独特的能力来创造、融合、管理文化。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价值观得到成员的广泛认同,使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产生使命感,又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领导力。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不同的价值观与之相匹配。例如,以研发为主高科技企业,可以将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文化之一,因为只有持续的创新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著名的芯片制造商Intel公司在创新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改进芯片的设计,把普通的芯片制造工艺改造成为世界上最高效、最尖端的工艺,并始终处于行业领导地位。而对于以流水线生产为主的传统加工制造企业来说,一线员工从事的只是一些整齐划一、没有变数的常规工作,不合时宜的创新不仅不能带来效率上的提高,反而可能会生产出更多的残次品,更严重者还会引发伤亡事故。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在于拥有一套核心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以这一价值观来指导行动,这样才能使企业领导力得到升华。如果只是把企业的价值观当作口号,领导人在大会小会上做做秀,而实际上并没有以企业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那你只会给人以虚伪的印象,就会在员工、客户面前丧失威信,久而久之你的领导力就会荡然无存。

  全球著名的鞋类制造商耐克公司有两条基本价值观:一是创新,二是享受毫不留情摧毁竞争对手的乐趣,竞争的准则成为超越其他一切准则的至高无上的信念。这种价值观可能对社会没有多大的贡献,但耐克却始终如一遵循,这使得走向了成功。而曾被誉为美国新经济(310358,基金吧)楷模的安然公司,虽然曾经塑造了“沟通、尊重、诚信、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但它并没有始终如一地道循,在高喊诚信的同时采取欺诈的手段谋取暴利,也就是缺乏格守价值观、以价值观来指导行动的能力,因此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破产。

  当然,有些时候死守团队的价值观也可能会给团队带来灾难。如果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中突,这时企业就应认识到顺应社会价值观的战略意义。社会可以给企业施加压力,却不能把价值观强加给企业,作为企业的领导就应充分发挥领导力,发起对企业价值观的修正。例如,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如果你的企业还没有树立环保意识,那么你的产品或服务就不会受到公众的欢迎。在这种情况下,环保的价值观就成为企业发展一种战略需要。

  对企业文化和领导力的理解

  沙因在《组织文化与领导力》中提到企业文化是对事情基本问题的假设,怎么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怎么看待人性,怎么看待时空观等。

  1、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基本关系是建立在是看重团队关系还是个人力量,不同的看法会产生不同的行为。看重团队关系才会让员工聪明的工作。企业两个东西重要,团队合作和员工参与,这是员工聪明的两个法宝。

  2、对人性的看法,是相信人善还是人恶?有很多说法。联想柳传志先生认为,人不善也不恶,关键看环境,而且人是可以改变的,领导要做两件事:推正气,推方法论。公司有正气了整个公司的状态就不一样。

  3、时空观,是在无限的时间内做事还是有限的时间内做事?公司的事业可以发展到什么范围?很多人没有时间概念,做到哪里就算哪里。梅格·惠特曼在《价值观的力量》第二章提到这个观点,技术人员做事要有时间节点。关于空间的问题,是说没有能力发展到外地的时候,发展到外地就不是正确的假设。

  我们最底层的价值观,是相信人,认为人是善的。公司的好和善是员工内心感受到的,不是交易来的。基于价值观的招聘极其重要,只招聘认同价值观的人,团队领导要严格基于价值观选拔,不要因为碰到一点点挑战就改变。EBAY做拍卖、做网站,如果担心有些人会不付钱、卖假货的`话,就会设计很多规则去约束。但是EBAY不是这样,他们假设人是善良的,只设计简单的规则。他们在实际中也会碰到一定的挑战,但是不会影响基本价值观。

  公司的价值观如果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而且也被证明是行得通的,就不能轻易改变。好好先生做不了领导,领导必须有坚定不移的价值观,要基于价值观进行选择。文化和领导力的关系,就是每个领导都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否则做不了决策,也吸引不了下属。坚守公司的价值信念,是领导力的关键。

  每一个人的机会都是有限的,机会是稀缺的。当有机会去找人的时候,就有选择问题,选择有标准,标准就是价值观。领导的选拔,重要的就是基于价值观的考虑。

  马云谈论企业管理文化和领导力

  讲到文化和领导力,马云首先从分析制度和文化的关系开始。一个企业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根植于其强大的法治文化,因而非常强调制度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向西方学习管理时,往往制定一条又一条的规章制度,恨不得把每个员工从头管到脚。

  对于这样的观点,马云不敢苟同。马云认为,制度有其天然的缺陷。首先没有人愿意在制度的条条框框下干活,制度越多,员工干得越不开心,企业何来活力?其次, 制度再多,总有制度无法到达的地方,况且,再严密的制度,总能找出规避的办法。在制度之外,如何引导员工如企业所愿地做事,马云认为只有“文化”。

  “中国不缺制度,很多倒下去的国有企业,规章制度多到负责制定的部门自己也搞不清楚。但是没有很好的企业文化,制度再多,得不到执行,最后还是空的。”

  马云认为,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一种油然而生的使命感。一群人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或者说使命感而组织起来,从而产生了比离散的个人更为强大的力量。因此,使 命感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必不可缺的。尤其是当一个公司成为行业的先驱和领军者时,因为没有可以模仿的对象,“企业如何往前走,这个业务做与不做,全赖使命 感来驱动和抉择。”

  “每一个企业都要找到自己的使命,根据这个使命才有你的行动准则和方向,你才知道去哪里。”

  马云以我们自身的成长为例,正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耳提面命,千叮万嘱,才塑造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观念、行为的准则。“文化是一定要训练和考核的,不训练不考核是没有用的”。

  马云认为,企业如宗教,企业的价值观如同宗教信条,信则进(加入企业),进则必须信,不信则换(换工作)。进入企业,你就必须以积极心态去适应企业文化,转变自己的价值观。

  马云强调,领导力首先不是权力,而是责任心,责任心多大舞台有多大。

  继而马云比较了员工和领导岗位的不同。他说,做为员工你首先是为自己干,别人也不应该用焦裕禄的标准去要求他。如果要模仿或者学习,也没有必要学习离自己太远的比尔盖茨,你身边的人就是你学习的榜样,只是你愿不愿意降低姿态去学习。

  但是成为一名管理者就不一样了。“你是经理,别人的成功才是你的成功,向你报告的7个人他们的加工资,他们的买房子,他们的快乐,他们家庭的快乐都跟你有关系的。”所以马云强调,在阿里巴巴,要提拔一个人做经理,首先要考核的是他愿不愿意为底下人负责。

  除了价值观,马云认为,做一个好领导,还需要考核三个指标,眼光、胸怀和超越伯乐。他尤其强调胸怀的重要性。他说,10个能干的人9个是古怪的。因为能干的人这儿能干那儿有问题,那儿能干这儿有问题,基本都是这样的。所以作为一个领导,需要能够包容他们的胸怀,“心中能够容纳千军万马。”

【领导力和企业文化的文章】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和领导力08-03

企业文化励志文章07-31

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力的文章10-15

开放的企业文化理念文章02-25

提升领导力:企业文化匹配是关键06-17

领导力的构成和提升08-29

领导力的层次和提升方法09-28

提升领导力的方法和途径08-11

战略领导力的概念和内涵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