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6自考《经济思想史》问答题专项训练
(一)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重商主义的观点带有强烈的经验主义色彩,这表现为:1、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货币(即金银),货币就是财富;2、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即商业中;3、重商主义认为,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只有对外贸易才会真正增加一国的财富,也只有通过对外贸易,出口商品换加金银,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和金银量;4、重商主义认为商品生产只是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5、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活动,管理和指导经济,保护国内有利于增加金银货币的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的有利发展。
(二)简述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答:早、晚期重商主义共同特点都是混淆了货币与财富,以货币积累为目的。
区别在于: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是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主要是贸易差额论,马克思称前者为“货币主义”,后者为“真正的重商主义”。后者反映成熟的商业资本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经营目的:赚钱。重商主义的两个阶段反映了资本主义初期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经济要求和特点。
(三)简述配第的方法论。
答:配第以“自然运行”的原则指导自己,开始探求政治经济学的一般规律。他力求把同时代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方法引进到经济学的研究中,主张制定经济政策要对国家的情况有详细了解。他以事实、感觉、经验为依据,着重对经济现象的数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找出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性根据。他推崇经验的归纳方法和解剖方法。他主张要用数字、重量、尺度来说明问题,要分析材料,找出“自然的标准”。
(四)简述配第的自然价格论 劳动价值论。
答:这是配第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之一。在这方面,配第把以前出现的有关零散见解构成了整体,从而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最初基础。他也因此成为劳动价值论的奠基人之一。
1、他区分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以及“真正的市场”;2、配第已说明了商品价值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3、他感到创造价值的劳动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有区别,这样,他就把生产金银的劳动从其他具体劳动中分离出来了;4、配第的劳动价值的缺点和错误:(1)他没有科学的价值概念,把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混在一起;(2)他没有把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始终一贯坚持下去;(3)由于配第没有区分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当他发现表现价值的劳动与表现使用价值的劳动之间有矛盾时,就试图从土地和劳动二者之中寻找一种等价和等式关系,以便单独用土地或单独用劳动来表示任何一种东西的价值,从而,最后寻找到一种稳定不变的外在价值尺度。
(五)简述休谟的经济思想。
答:休谟的哲学基础《人性论》中认为,人的本性是各种学科的基础和中心,以及最后的回归点。从经济学上来说,自私和贪婪乃人之本性,人的欲望则是经济活动的动机,也是分析经济行为的出发点。自然界的供给远不能满足人的欲望的需要。所以,人必须依赖于社会。在休谟看来,财产所有制是确立人类社会的最必要的条件,人们追求私利时发出的矛盾需要建立政府,来“维护正义和法制”。
(六)简述休谟的货币数量论原理。
答:休谟的货币数量论原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一国中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2、一国中流通着的货币代表国内现有的所有商品;3、如果商品增加,其价格降低,货币的价值就提高。(课本74页)
(七)简述布阿吉尔贝尔关于农业重要性的思想。
答:布阿吉尔贝尔关于农业重要性的思想有:1、布阿吉尔贝尔事实上把农业看作在历史上各个经济部门形成的出发点;2、他把农业的繁荣看作是社会其他各部门存在和繁荣的基础。其他部门完全依赖于农业的繁荣而发展起来。3、他与重商主义针锋相对地提出,一切财富都源于土地的耕种。他只注重财富的物质内容,认为“只有衣食等物品,才应当称为财富”。所有有人认为他是重农主义的创始人。
(八)简述重农学派关于自然秩序的思想。
答:该思想源于神学的“自然法”思想。封建的神学家区分了“上帝的法”和“人为的法”。“上帝的法”就是所谓的“自然法”。重农学派接受了这种思想,认为“自然法”是“上帝制定的最高的法”,“自然秩序”则是上帝为了人们的幸福而根据“自然法”安排的、。最有利的和最根本的社会秩序。“自然秩序”思想是重农学派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自然秩序思想是同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在客观上相一致的,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受“自然秩序”的支配。
(九)简述魁奈的“经济表”的贡献。
答:魁奈的“经济表”是经济思想史上对社会总资产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分析的首次尝试。其有价值的创见表现在:1、“经济表”把分析的出发点确定为农业部门本年内的总收成(总产品),从本年的收获物的分配开始循环,表明他分析再生产的基础是正确的;2、他把资本的全部生产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仅仅表现为再生产过程的表现和实现形式,把货币流通从属于资本流通,并作为资本流通的一个要素。3、把各阶段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消费和最终消费的关系,都包括到再生产过程中;4、把资本和收入间的流通包括在资本流通中。把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间的流通表现为下年再生产的要素。
(十)简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
答:1、比较优势原理的地位和意义。李嘉图继承了斯密的优势原理学说,但他更强调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原理,他主张即使效率最低,成本最高的国家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而而也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他反对“谷物法”,推动本国产业发展,也由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还由于他以劳动价值论思想为基础,所以,该学说至今仍具相当大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2、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内容。李嘉图采用了“两个国家 两种产品”的简单国际贸易模型来说明比较优势原理。如:
生产同量毛呢所需人手 生产同量葡萄洒 成本的比较
英国 100人/年 120人/年 1.1(毛) 1.5(酒)
葡萄牙 90人/年 80人/年 0.9 (毛) 0.67(酒)
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英国处于绝对劣势,葡萄牙处于绝对优势。英国绝对劣势中的比较优势是毛呢,葡萄牙绝对优势中的比较优势是酒。如两国按照比较优势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再进行国际贸易,都比自己同时生产两种产品所得到的更多,对双方都有好处。
这样,李嘉图就从比较劳动量的角度说明,比较优势的基础是比较劳动生产率。
3、国际分工模式。李嘉图最后总结说:“正是这一原理,决定葡萄酒应在法国和葡萄牙酿制,谷物应在美国和波兰种植”等。
(十一)简述穆勒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答:1、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财富的性质及生产与分配的规律”。
他认为,生产规律具有永恒的自然规律的性质,而分配规律则是暂时的,可以随人的意愿而变动的规律。财富的生产规律与条件,具有物理学真理的性质。分配依存于社会的法律与习惯。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他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从事理论研究的抽象的思辨科学科学,属于“社会哲学”,。因而要从人的本性、心理、精神和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各个角度加以研究,主张采取抽象演绎法和经验实证法相结合进行研究。
(十二)简述萨伊的价值理论。
答:在价值理论方面,萨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看法,1、关于价值的本质。他把生产归结为创造效用,又把效用归结为提供服务。2、关于价值的来源。他从“生产三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出发,认为,既然生产中的三要素创造了效用,当然它们也就同时创造发价值。3、关于价值的尺度及衡量。萨伊认为,价值既然是由效用决定的,价值量就可以用效用的量来决定和衡量;价值由效用决定,效用又由生产中的三要素创造,因而,效用实际上包含了三要素本身的收入,即生产费用,或是工资、利润和地租。
(十三)简述萨伊的销售论(实现论)。
答:这一理论的中心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萨伊定律”的思想,即认为,买卖只是商品之间的交换,货币只是便利商品交换的转瞬即逝的媒介;另外,商品的供给会为本身创造市场需求。其要点有三个: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它将使商品生产供求平衡;2、利率能自动调节消费、储蓄和投资,使储蓄和投资相等;3、商品最终总是以商品购买的。
(十四)简述历史学派经济学的一般特点。
答:德国历史学派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经济学的研究,他们强调各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位,否认经济规律在各国间的普遍意义,主张以研究各国特定经济问题为对象的国民经济学来代替古典的政治经济学。2、在关于德国的国民经济学研究中,他们强调国家和精神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3、在经济学研究方法方面,他们反对古典学派倡导的抽象演绎法,而主张以历史性归纳方法代替之;4、在经济学研究中,他们否认理论概括的意义,而强调对于具体经济问题的资料收集,统计和初步整理工作;5、他们在阶级立场上,既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也为涉及既得利益的封建残余辩护,千方百计论证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在阶级利益上的一致性。
(十五)简述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答:李斯特认为历史证明各国经济发展都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1、原始未开化时期;2、畜牧时期;3、农业时期;4、农工业时期;5、农工商时期。只有处于第五个阶段上的国家才要求自由贸易;第四阶段的国家有必要也有可能实行保护政策;第三个阶段则不存在实行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十六)简述萨伊的分配理论。
萨伊的分配理论以他的价值论和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在他看来,生产的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产品的效用,也即产品的价值,它们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就得到相应的报酬——工资、利息、地租。这样,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源泉。马克思把萨伊的这种观点归结为“三位一体公式”,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
(十七)简述均衡价格理论(价值理论)
这是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在价值决定问题上,认为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价值。他把需求和供给具体化为用货币表现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并引导出均衡价格。所谓均衡价格就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或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上达到均衡状态时的价格。
(十八)简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说史上的主要贡献。
答:(1).研究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律,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
(2).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提出和建立了劳动价值学说
(3)不同程度地研究了剩余价值形态
(4).试图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初步分析
(5).对分工、货币、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等进行了论述
(十九)简述亚当·斯密的分工学说。
答:分工学说是斯密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斯密认为:1)、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分工的优越性所在。2)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3)分工产生的原因。斯密认为,分工是从人的交换本性产生的。4)分工发展的条件。他认为,分工产生后,其发展会受到交换范围的限制。
斯密的论述有一定片面性,但他毕竟强调了分工、强调了分工的客观作用,这在当时是个贡献,是优于重农主义的。
(二十)简述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
答: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由收入不足导致的消费不足,从而使产品不能得到实现,发生经济危机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小生产者破产,丧失了收入,从而降低了消费。生产无限的扩大,但由于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使劳动生产者收入不足,从而使国内市场日益缩小,产品实现受到阻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自考《经济思想史》问答题专项训练】相关文章:
2016自考《现代汉语》单选题专项训练06-03
2016年自考《会计信息系统》专项训练题10-23
高考英语写作专项训练05-06
高考英语专项训练材料08-11
中考英语复习专项训练07-28
深圳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1-02
自考《金融市场学》专项试题及答案09-08
韩语语法专项训练的单词讲解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