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题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一定的考核需要编写出来的。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题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
A.工农联盟
B.无产阶级
C.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联盟
D.工农商学兵联盟
2、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4、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5、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6、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B.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A.生产方式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生活资料
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9、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自然观
10、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11、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社会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学技术革命
1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革命性和批判性的统一
C.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D.创新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3、 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
14、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自然观
15、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16、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17、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 )
A.理论性
B.实践性
C.指导性
D.科学性
19、 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
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20、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21、 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自然科学
D.科学技术
22、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3、 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 )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24、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5、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惟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26、 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真相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相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
C.真相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
D.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27、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
A.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28、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 )
A.“参与制”来实现
B.“个人联合”来实现
C.资本输出来实现
D.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来实现
29、 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共财产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30、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有一组是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的,一组是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性的,它们分别是( )
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
B.政治思想、逻辑学、哲学
C.法律思想、语言学、艺术
D.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
32、 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经历的决定性环节有( )
A.从反应特性到刺激感应性
B.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心理
C.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3、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 )
A.工人在工厂织布
B.农民在田里插秧
C.科学家在实验室做试验
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34、 商业资本的作用是( )
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D.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35、 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指( )
A.英国的欧文
B.英国的斯密
C.法国的傅立叶
D.法国的圣西门
36、 劳动的旧式分工,在人类历史上突出表现为( )
A.工农分工
B.城乡分工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
D.工商分工
37、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 )
A.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B.生产资本的构成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38、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这是因为( )
A.社会平均利润的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
B.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C.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39、 认识主体的属性有( )
A.自然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对象性
40、 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例说明(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42、 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43、 简述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的含义以及二者同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
44、 简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45、 简述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 试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47、试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对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题 2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
A、科学性
B、革命性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D)。
A、运动的绝对性
B、本质的可知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客观实在性
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B)。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B)。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D)。
A、客观性
B、有限性C、可知性
D、相对性
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A)。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
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A)。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
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
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D、实践观点
25、真理是(C)。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D)。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2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B)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0、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D)。
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A)。
A、物质生产发展史
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
C、理性思维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史
32、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D)。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
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3、社会形态是(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4、经济基础是(D)。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B)。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
3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37、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
C、科学技术
D、精神文明
38、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B)。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39、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C)。
A、复杂劳动决定的
B、具体劳动决定的
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抽象劳动决定的
4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B)。
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D、两种不同的劳动
【自考《马原概论》考前模拟题】相关文章:
2016年自考《企业会计学》模拟题及答案07-16
《原鬼》的原文及译文10-14
薪酬管理自考试题03-29
广东省英语听说模拟题02-22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模拟题翻译01-04
广东高考英语听说训练模拟题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