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作的案例分析范文
引导语: 资本运作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下面是yjbys小编为你收集的资本运作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资本运作案例分析
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国资委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股权对外转让,底价为10亿元。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资产约60多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净利润1.07亿元。另外,双汇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双汇发展35.715%股份,所持股份的市值达33.89亿元。2006年4月26日,由美国高盛集团、鼎辉中国成长基金Ⅱ授权,代表上述两家公司参与投标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 根据挂牌信息,此次双汇集团股权转让要求受让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国外资本、财务投资者、管理团队不变、税收留在当地。另外,双汇集团规定意向受让方或其关联方在提出受让意向之前,不得在国内直接或间接经营猪、牛、鸡、羊屠宰以及相关产业,也不得是这类企业大股东。闻讯,JP摩根、美国国际集团、新加坡淡马锡、高盛等国际资本展开了对双汇股权的激烈争夺。从受让者条件来看,本来JP摩根是最有可能获胜的。相比早有准备的JP摩根,进入较晚的高盛赢面并不大。因为高盛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双汇受让者的要求:其一,高盛在2005年承销了双汇最大竞争对手南京雨润的IPO,并持有雨润13%的股份,而且在雨润董事会派驻了一名非执行董事,不符合竞标条件。其二,代表高盛和鼎辉的香港罗特克斯公司事实上并不符合双汇要求的管理资产500亿元的条件。但最后的胜出者却是罗特克斯,实在有点出乎外界的意料。高盛和鼎辉能够最终胜出,其竞标之外的运作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他们的理解,以万隆为首的经营管理团队,在此次股权转让中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为此,高盛和鼎辉将目标锁定在了双汇发展的第二大股东海宇投资身上。拥有双汇发展25%股权的海宇投资,其股东中有多名双汇高管。2006年4月24日,双汇发展突然刊登公告宣布海宇投资转让手上所有双汇发展股权的决定,如此一来,其他竞标方进退两难。另一方面,高盛不断提高收购价格,最终使出价在12~15亿元的JP摩根败北。2006年5月6日,双汇
发展第二大股东海宇投资与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海宇投资将其持有的双汇发展1.28亿股(占总股本的25%)全部转让给罗特克斯,转让价款总计
5.62亿元。至此,高盛旗下的罗特克斯以25.72亿元共赢得了双汇集团100%的股权和上市公司双汇发展60.715%的绝对控股地位。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已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2006年6月1日,罗特克斯以每股18元的价格提出全面要约收购,双汇停牌至今。
点 评:
1. .双汇此次产权变更的“主要动力”就是来自于双汇的高管。双汇集团虽然是国有企业,但是它的崛起却是以董事长万隆为首的高管一手做起来的,他们在公司里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在两次股权转让过程中,我们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万隆为首的管理层的身影。双汇在产权交易前,明确表示受让方必须是外资背景,此举将国内企业拒之门外,也引起媒体关于“国退洋进”的争论。据悉,中粮掌门人宁高宁与万隆曾就收购交换意见,但遭到后者的拒绝。而紧随其后的海宇投资转让双汇发展股份更是与管理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2. 双汇集团在国内外拥有60多家国有全资、参股、控股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还进入了世界肉食品加工行业40强。既然是国内肉食品加工行业的老大,国外同行业的佼佼者,同时业绩稳健,双汇集团为何还要卖掉自己?原因有二:自身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走出国门的迫切需求。在双汇的当家人万隆看来,要保证“双汇”这个品牌不被吞并,保证双汇继续发展,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引入知名国际投行,凭借他们卓越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本支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加快国际化发展,实现双汇占领市场走向国际的远期发展目标。高盛入主双汇,不仅“帮助双汇理清产权体系,打通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通道”,更是大大提升了双汇的“分配制度、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员工素质、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篇二:资本运作案例分析
今年相机光学产业界最重大的事不是索尼、佳能、尼康等一线厂商发布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产品,而是理光收购宾得相机事业部和奥林巴斯爆出严重财务丑闻。通过对这两个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并购运作中,机会的选择把握十分重要。
2011年7月1日,保谷、理光公司同时在网站发出公告,理光将收购保谷(HOYA)公司旗下宾得影像系统业务。为完成此次收购,HOYA将成立一家新公司,将旗下宾得影像业务,以及海外子公司PENTAX VN Co. Ltd分拆至该公司名下,随后再将该公司全部股份移交给理光。收购已于今年10月1日完成,收购金额100亿日元,约8.03亿人民币。收购完成后,理光将拥有宾得数码相机、镜头、附件、保安摄像头、望远镜等光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而HOYA还会继续运作现有宾得公司的余下业务,包括数码相机模块、DVD激光头用透镜、内窥镜、人造骨骼、语音合成技术等,核心为医疗器械产品。
通过此次收购,在数码影像方面以消费相机为主打的理光,可以获得高端相机如单反相机、镜头等技术,从而高效率地提升旗下产品的竞争力。HOYA在保留核心医疗器械业务的.同时,出售宾得影像系统业务,主要鉴于2007年收购宾得以来,其在相机市场份额仍一路下降,要重回往日地位,需更多的资金注入。对于HOYA这一本身不从事影像业务的公司来说,继续投资非传统业务是不合实际的,出售宾得在所难免。
2011年11月,被称为“日本的安然事件”的奥林巴斯财务丑闻事件爆发。一个月前,奥林巴斯前首席执行官伍德福德像外界披露了公司有关巨额咨询费丑闻。11月8日,奥林巴斯官方公告披露,该公司前董事长菊川刚、前执行副总裁森久志和审计长山田秀雄曾通过向咨询机构支付天价费用等方式,来掩盖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投资证券所造成的亏损,总额高达1000亿日元。受此影响,奥林巴斯股价狂泻,11日上午收盘时,股价下挫150日元,报584日元,跌幅达 20 .44%。这是奥林巴斯自1978年1月以来的最低股价。经过连续近一个月的下跌,公司市值蒸发超逾65亿美元。更为严重的是,此案涉及时间长达20余年,相关责任人处理,报表调整修改难度巨大。如无法在11月14日披露2011财年上半年财报,奥林巴斯将被列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名单,面临退市风险。
一般来说,企业并购价值等于并购后能够实现价值减去并购前价值。并购后能够实现价值取决的并购对象创造价值能力和并购整合成功度。从理光收购宾得的案例来看,由于双方行业相同、技术相似、文化背景相同,并购后的企业资源整合不是影响并购后价值和企业并购价值的关键因素。并购对象创造价值能力才是决定因素。如果将宾得和奥林巴斯同时作为并购对象,显然拥有自主传感器生产能力的,同时掌握高端相机、镜头制造技术,市场占有率达到6.07%的奥林巴斯优于经营惨淡的宾得。但优质企业,一是其规模往往较大,二是其价格往往被高估,并不是合适的收购对象。一旦出现可能造成优质企
业价值被大大低估的情况,就是发起收购活动的最好时机。这类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经营不善,形成巨额亏损,二是严重影响企业市场形象的事件,三是面临严重的法律或政治风险。奥林巴斯爆出财务丑闻,同时面临以上三种情况,市值严重缩水,民事刑事诉讼接踵而至,极有可能将医疗、影像两大主业分拆出售其一,以渡过难关。这一时段是最有可能以较小代价实现收购优质资源的时段,也是开展并购活动的最好时机。设想理光利用这一时机收购奥林巴斯影像业务,即便会多付出代价,也可以获得较收购宾得更高的回报,特别是在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据报道,奥林巴斯财务丑闻爆发后,表明收购意向的有HOYA、松下、富士等多家企业。这进一步说明了并购时机的把握对实现并购价值的重要作用。
【资本运作的案例分析范文】相关文章:
6.《静夜》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