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药怎样熬制和服用效果最好
吃药治病是再正常不过了,吃药的时间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注意这一点,不同的药,服用时间也不同,喝对时间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药的功效,那么,什么时候喝中药效果最好呢?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药怎样熬制和服用效果最好的知识,欢迎阅读。
喝中药要在餐与餐之间
《汤液本草》指出:“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药物与食物不宜同时服用,二者必须间隔一段时间。
“因此,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一般中药方剂皆选在两餐之间服食,即上午九至十点,或下午三至四点各服一次,如须服用三次,可在临睡前再加服一次。但急性重病则不拘时间、次数,应根据医师的医嘱,尽快服药或频服,有的甚至可每隔1~2小时服1次,或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中医专家解释。
此外,服用中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作用与人体节律同步协调,即阳药用于阳长之时,阴药用于阴主之时等等也需要注意,像升阳的生姜就宜在早上服用,但要综合整剂中药来说。
中药服用时间细细分
中医专家提醒,许多老人喜欢服用中药治病,不过想要发挥药效,需要注意用药时间,不同类型的药物服药时间也不尽相同,如想达到最佳中药的效果,也要细细区分。
空腹服
空腹服的中药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病证。从部位上说,它适宜于治疗人体心腹以下的疾病(如胃、肝、肾等)。而具体的服药时间包括:天未明时服(如鸡鸣散);平旦(清晨天刚明)时服(如十枣汤);饭前服(如三大承气汤)等。一般,饭前空腹服药,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
饭后服
适用于人体胸膈以上的疾病,饭后服药能使药性上行。传统认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等五官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药。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此外,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用,以避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
顿服
所谓“顿服”是“指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通常指病情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取急病急治之意。像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
睡前服
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可在此时服用,睡前服药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入夜是脏腑功能最低的时候,如在此时服用滋阴进补药,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有些人来医院看完中医,手里拿着中医开的中药不知如何下手,其实熬中药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下面我们来看看自己熬中药究竟有哪些步骤和要求。
煎煮中药
一、煎药前需浸泡
你知道吗?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区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分钟~60分钟,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你知道吗?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传热均匀缓和。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煎煮过程中会与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影响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煎药,水是煎煮中药汤剂最常用的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
你知道吗?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煎出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服药时不方便。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吸水量差别也较大。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水宜超过药物表面2厘米~3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2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中药怎样掌握火候
我们煎煮中药火候的掌握要根据药物的性质。
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补益类药物滋腻质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头煎药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分钟~30分钟,二煎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分钟~40分钟。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次~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煳。
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有些人不小心将中药煎煳了,便又加水再煎,这样做是不妥当的,绝不可取。因为焦煳的药物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例如,滋补性中药煎煳后,其性味会由甘甜变成苦涩,不再起到滋补作用;活血化瘀药物煎煳后,会变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药物。大部分中药煎煳后,有效成分都会遭到破坏,甚至效果相反,该清热的不能清热,该滋补的不能滋补。因此,中药若煎煳了应丢弃。
四、一副中药可以煎几次?
一般一付中药煎煮2次为宜,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有效成分含量将减少,达不到疗效。解表药煎煮一次即可。如一付药的量较少,可以在多放些水煎煮一次。一付药的量很大也可以煎煮三次。要注意的是:不论煎煮几次都应该将每次煎好的药液混兑在一起后再分开服用,这样可以使得每次服用的药力均匀。
五、煎中药要加盖
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挥发油,挥发油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但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绝大部分挥发油的比重都比水小,所以很容易随水蒸气一起蒸发出来,如果煎中药不盖锅盖,中药内的有效成分便易随水蒸气“跑”出去,降低药物的疗效。
六、留取药液量
通常成人留取药液量为400毫升~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毫升~300毫升,每日分2次~3次服用。(特殊情况以医嘱为准)
煎中药也有一些术语,文火、武火等等,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
1、文火、武火
慢火煎谓之文火,急火煎谓之武火。前人有急煎取其生而疏荡,久煎取其熟而停留之说。一般煎药先武后文,即开始用武火,煎沸后用文火。如《本草纲目》载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者。
2、烊化
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化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鸡血藤等,用时应先单独加温溶化,再加入取渣的药液中趁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以免同煎时粘锅煮焦,且粘附他药,减少药物有效成分而影响疗效。
3、先煎
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坚而难煎出味,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20分钟,再下其他药,如龟板、鳖甲、代赭石、生牡蛎、石决明、龙骨等。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以及质轻量大的药物如芦根、茅根、竹茹等,亦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后用澄清液代水煎煮其他药物。
4、另炖
有些贵重药,如人参、羚羊角等,为了保护其有效成分不被损失,可将其切成小薄片,隔水炖2~3小时,取汁服用。
5、包煎
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咽、喉及胃肠道的刺激,如赤石脂、滑石、旋复花、蒲黄等,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入锅煮。
6、后下
薄荷、砂仁、沉香、大黄等气味芳香的药物,借其挥发油起作用,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久煮使其有效成份散发而降低药效。
【中药怎样熬制和服用效果最好】相关文章:
怎样熬中药药效最好10-06
怎样熬中药药效最好201710-09
怎样熬制一碗合格的中药07-10
熬中药的讲究和服用方法09-30
怎样熬中药药效更好-熬中药的方法05-11
中药怎么熬效果最佳07-15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08-13
怎样熬中药才对06-23
怎样正确的熬中药07-12
中药汤剂的熬制方法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