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常见中成药的服用禁忌
非处方类中成药多数是在药店经病人自选或药剂员介绍卖出去的,少数是经医师处方在医院药房配售出去的。由于多数人受“中成药无毒或毒性小”错误观点的影响,病人在买药,药剂员在配售药,医师在处方开药(特别是西医)时往往忽视了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由此引起的纠纷或差错屡见不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常见中成药的.服用禁忌,欢迎阅读。
一、感冒类中成药
1.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2.对本品过敏者不宜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小儿、年老体弱者、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品。
如:四季感冒片、香菊感冒颗粒、感冒水软胶囊、解热感冒片、感冒伤风咳茶等。
在感冒类中成药的组成中若辛凉及苦寒药偏重者,在使用时除注意上述五点外,还应注意两点。一是风寒感冒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嗽。二是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如:金梅感冒片、金青解毒丸、梅翁退热颗粒、清感片、银花抗感片、银菊感冒片等。
在感冒类中成药的组成中若加了马来氯苯那敏成份,在使用时除了注意上述五点外,还应注意一点,就是服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械及高空作业等。如:银菊清解片、重感冒灵片、速感康胶囊、速感灵胶囊、速克感冒片、维C银翘片等。
二、咳嗽类中成药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0C度,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4.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如:竹沥膏、咳嗽停膏、顺气消食化痰丸、止咳片、咳嗽糖浆、止咳口服液(丸)等。
在咳嗽类中成药中若含有麻黄或麻黄提取物者,使用时除注意上述四点外,还应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如:麻黄止咳丸、止咳宁嗽胶囊、良园枇杷叶膏、复方半夏片、复梨膏、苏菲咳糖浆等。
在咳嗽类中成药中若加了氯化铵成份,使用时除注意上述四点外,还应注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患者慎用。如:安咳糖浆、舒咳枇杷糖浆、苏菲咳糖浆、散咳宁糖浆、天一止咳糖浆、咳痰清片等。
三、中暑类中成药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婴幼儿、年老体虚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饮食宜清淡。
5.孕妇慎用。
如:祛署片(丸)、山茄子清凉颗粒、清凉防署颗粒(冲剂)梅苏丸、罗浮山凉茶颗粒等。
四、伤食类中成药
1.一般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主要表现为腹痛、水样大便频繁,或发烧。不适用于肠结核腹泻,主要表现为午后低烧、盗汗、晨时腹泻。
2.孕妇忌用或慎用。
3.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如:健脾八珍膏、山楂麦曲颗粒、糊药、益脾壮身散、楂曲平胃合剂、霞天曲等。
五、胃胀和胃脘痛类中成药
1.孕妇忌用或慎用。
2.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
4.忌食辛辣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如:舒肝平胃丸、胃气痛片、胃炎康胶囊、乌贝胶囊(散)、胃益胶囊、健胃宽胸丸等。
六、泄泻类中成药
1.孕妇忌用或慎用。
2.过敏体质者慎用。
3.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病史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如:胃立康片、香砂理中丸、养胃片、资生丸(浓缩丸)等。
七、便秘类中成药
1.孕妇忌服。过敏体质者慎用。
2.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如:番泻叶颗粒(冲剂)、常通舒颗粒(冲剂)、通便灵胶囊、莫家清宁丸、通便消痤胶囊等。
八、实火证类中成药
1.对本品过敏者不宜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小儿、孕妇、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如:大黄泻火散、凉膈丸、清心明目上清丸、栀芩清热液、芩连片、上清丸、清火片等。
九、不寐类中成药
1.外感发热患者忌服。
2.本品宜餐后服。
如:五味子颗粒(冲剂)、糖浆,安神胶囊,参芪五味子糖浆,灵芝北芪片,益脑胶囊等。
十、虚证类中成药
1.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2.孕妇忌用或慎用。
3.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本品宜饭前服用。
5.忌油腻食物。
如:补肾丸、北芪五加片、参芪五味子片、健脾丸、气血双补丸、全鹿丸等。
若治疗虚证的中成药组方中有人参类药物,在使用时除注意上述五点外,还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宜与藜芦、五灵脂或其制剂同服。二是不宜喝茶和吃白萝卜。如:五加参蛤蚧精、益气强身颗粒、至宝三鞭胶囊、壮腰补肾丸、气血康口服液等。
若治疗虚证的中成药组方中有酒精(药酒),在使用时除注意上述五点外,还应注意对酒精过敏禁用。如:人参天麻药酒、龙虱补肾酒、鹿鞭补酒、至宝三鞭酒、参茸三七酒、参杞酒等。
常用中成药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主要有木香顺气丸、附子理中丸、健脾丸、参苓白术丸、归脾丸等。
1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3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4参苓白术丸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5归脾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水化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所以温补脾胃是除湿的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