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师

中药师考点:半夏

时间:2023-06-20 14:13:36 路燕 中药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药师考点:半夏

  半夏是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块茎,叶基出,有长柄,叶柄基部常有珠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师考点:半夏,欢迎阅读!

  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

  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至透心,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加生姜25kg,白矾12.5kg。

  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石灰水配制的石灰水中,搅匀,加入上述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在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生半夏呈扁圆形、类圆形或偏斜形,大小不一,表面类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扁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切面淡灰色至淡白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微咸、涩,微有麻舌感。姜半夏为淡黄色棕色片状,质硬而脆,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辛辣,微有麻舌感,嚼之有粘牙感。法半夏为黄色或淡黄色较为均匀的颗粒,质较松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生半夏有毒,多作外用,用辅料制后,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清半夏可增强燥湿化痰作用,姜半夏可增强降逆止呕作用,法半夏燥湿化痰,多用于中成药中。半夏的毒性主要是对眼、咽喉、胃肠等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半夏块茎所含尿黑酸及其苷刺激舌根,有强烈涩味,3,4-二羟基苯甲醛有强烈的辛辣味。

  拓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

  外消痈肿。

  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

  (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

  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

  (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

  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

  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

  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

  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

  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

  《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

  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钨;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默。

  【宜忌】

  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射干为之使。

  恶皂荚。

  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

  反乌头。

  ②《药性论》:忌羊血、海藻、饴糖。

  柴胡为之使。

  ③张元素: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

  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④《医学入门》:凡诸血证及自汗,渴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