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熬的基本常识2017
中药之所以能治病:人得天地之和气而生,故人之脏腑气血皆应于自然阴阳升降之道。中药皆源自天地之间,其各得四气(寒热温凉)及五味(酸苦甘辛咸)之偏性,故可用药之偏性以纠正人身阴阳气血之偏。明医治病,先诊查机体阴阳气血偏在何处,再处以与病性相反之药方,则左右上下,归于权衡,病无不可治。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药煎熬的基本常识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药煎熬的基本常识
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合理的煎煮中药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对于防治疾病意义重大。
煎药的首要环节就是选择好煎药工具。煎药时首选的锅就是砂锅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为这类锅具具有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等别的锅具所没有的特点,搪瓷烧锅也可选用。但是不宜使用铁锅煎药,现在的一些人经常会选用铝锅,严格说来这也是不符合标准的.。因为从化学角度来讲,铝、铁的金属活性都比较强,而中草药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很可能起化学反应,生成鞣酸铁或其他鞣酸盐之类的不溶于水的物质,使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并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另一方面,草药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于水,进一步地降低了药效。
目前通用的煎药锅是有盖的陶瓷砂锅。煎具的容量应该以稍大的为好,这样有利于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以稍高一些为宜,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此外,煎药用锅必须清洁,每次煎完药最好当即去渣洗净。锅内即使残存一点药渣,都会影响再次煎药的效果。
煎药时先将称量好的中药放入水中泡一段时间,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泡好后放进罐中,再于漏斗加适量的水入锅,加水至水能淹没生药为度,再塞上活塞,在文火上煎煮,煎煮时常用活塞压榨生药,如此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压出生药的含有物,并可搅拌药液。这种中药煎煮的优点是:生药不位于容器的底部,在水沸腾之前,生药中的有效成分已被水逐渐浸出来,被抽提的时间较长;由于煎煮器的圆筒装置适当,在煎药时能将生药成分很平均地熬出来;药物残渣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有效成分,有了这套装置后,不用手接触药材就可以挤压药渣,而且熬好以后,不用过滤,就可以得到较干净的药液。
煎一剂药,应掌握好用水量。通常情况下,煎药用水多少与饮片质地、吸水性及煎药时间长短有关。一般来讲,加水后按住饮片,以液面超过饮片约2厘米左右为宜。水太多的话,则会无端地延长药物煎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失效,况且药汁太多,病员也不能都喝下,也是一种浪费;太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也有可能煎不出来,且易煎干而没有药汁。
为了提高药物的煎出率,在煎煮前宜加水将其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使其得以软化,然后再加热煎熬。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否则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会因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从而有效成分浸出产生不利。
一般情况下头煎时加水量要多一些,最好不是浸没药材超过药2~3厘米;第二煎时加水量可视情况酌量减少。每剂每次煎熬成的药液在150毫升左右即可,为儿童煎熬的药液要少;而对热性病患者,煎熬的药液要适当的多些。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煎头汁需水约300毫升,二汁也是大约300毫升;解表药,头汁约300毫升,二汁只需约100毫升;一般药,头汁约200毫升,二汁约200毫升。
另外还有一种计量加水法,这是一个公式:头煎加水量=药品总重量×3+煎煮时间×10+服用量,二煎加水量=煎煮时间×10+服用量。
汤剂煎得以后,应立即滤取药汁,不宜久置锅中,以防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遇冷产生胶凝,增加过滤困难,同时亦易酸败。在滤取药液时,可加压过滤,尽量减少药渣中残留量,以保持疗效。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煎的时间长些,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都煎出来,溶于汤里。其实,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
实际上,中药并非煎得越浓效果越好。煎中药时,药液应保持一定的“量”。其实煎中药是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饮片中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如果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析出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其次,过分浓缩的药汁又会加重苦味,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一剂药煎三遍。先用冷水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煎煮。每遍水开后煎煮30分钟,三遍共计90分钟。这样可以充分将药物的有效成分煎出。
一般中药方剂是由多味药组成,而各种药的质地不同、性味不同,故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的时间内,不同药物的有效成分煎出速度不一样。因此,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煎煮,就会丧失部分药物的有效成分,那么如何避免这一缺点,减少损失呢?每遍煎煮过程中取药液三次。在煎煮时,水开后每隔10分钟适量取药液一次,每遍共提取三次,此乃煎中药的关键所在。也是煎药时减少损失的有效方法。
中药煎好后,其煎药液在通常条件下,能保存多长的时间呢?有人通过四个方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其煎药液,观察其变败程度,分别记录臭气、混浊、生霉及酸度等测定项目,结果说明温度越高,变败越快,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室温在25℃以上,一般汤剂保存不应超过2天期限,如果采取冷藏条件,保存2~4天一般并无变败现象。不同方剂即使在同一条件下,其变败程度差异也较大。如果药液内含有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较多,则变败甚速。因此汤药煎好后,在一天内服完为好。
【中药煎熬的基本常识2017】相关文章:
5.跑步的基本常识
7.中药煎药常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