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配伍选择题
[1~3]
A.增强药物补脾止泻作用
B.增强药物补脾和胃作用
C.增强药物健脾止泻作用
D.增强药物清热化痰作用
E.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1.米炒药物的作用有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米炒的目的:①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②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③矫正不良气味,如昆虫类药物。
2.麸炒药物的作用有()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麦麸味甘性平,具有和中作用。明代《本草蒙筌》有“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的记载。故常用麦麸炒制补脾胃或作用强烈及有腥味的药物。
麸炒的目的':①增强疗效。如山药、白术、芡实等。②缓和药性。如苍术、枳实、薏苡仁等。③矫臭矫味。如僵蚕等。
3.药物炒炭的作用有()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炒炭的目的:经炒炭炮制后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4~6]
A.蕲蛇
B.杜仲
C.甘遂
D.厚朴
E.淫羊藿
4.宜用盐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蕲蛇多酒炙,杜仲多盐炙,甘遂多醋炙,厚朴多姜炙,淫羊藿多油炙。
5.宜用姜炙()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蕲蛇多酒炙,杜仲多盐炙,甘遂多醋炙,厚朴多姜炙,淫羊藿多油炙。
6.宜用油炙()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蕲蛇多酒炙,杜仲多盐炙,甘遂多醋炙,厚朴多姜炙,淫羊藿多油炙。
二、多项选择题
7.有关血余炭炮制叙述正确的是()
A.血余炭是将头发反复用稀碱水洗净,扣锅煅法煅烧成炭而成
B.血余炭煅制可以在关火后直接取出
C.煅制是需要用盐泥封固
D.血余炭具止血作用,可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E.本品不生用,煅制成血余炭后,改便了原有性能,产生了新疗效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血余炭:取头发,除去杂质,反复用稀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装于锅内,上扣一个口径较小的锅,两锅结合处用盐泥或黄泥封固,上压重物,扣锅底部贴一白纸条,或放几粒大米,用武火加热,煅至白纸或大米呈深黄色为度,离火,待凉后取出,剁成小块。血余炭味苦、涩,性平。归肝、胃、膀胱经。具有止血、化瘀的功能。本品不能生用,入药必须煅制成炭。血余炭具有止血作用。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8.藤黄的炮制方法有()
A.山羊血制
B.荷叶制
C.水煮制
D.豆腐制
E.高压蒸制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藤黄的炮制方法有:①生藤黄;②制藤黄:a.豆腐制;b.荷叶制;c.山羊血制。
9.煮制操作时一般要求()
A.只用清水煮
B.先用武火后用文火
C.煮至内无白心
D.煮至辅料汁液被药物吸尽
E.趁湿润先切片后干燥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煮制的注意事项:①大小分档,药材大小不同,对煮制时间要求不同,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均有一致,在炮制前应先对药材进行分档。②加水量适当。加水量多少根据要求而定。如毒剧药清水煮时加水量宜大,要求药透汁不尽,煮后将药捞出,去除母液。加液体辅料煮制时,加水量应控制适宜,要求药透汁尽,加水过多,药透而汁未吸尽,有损药效;加水过少,则药煮不透,影响质量。③火力适当。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否则水迅速蒸发,不易向药物组织内部渗透。煮制中途需加水时,应加沸水。④及时干燥或切片。煮好后出锅,应及时晒干或烘干,如需切片,则可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先切成饮片,再进行干燥,如黄芩。或适当晾晒,再切片,干燥,如乌头。
10.有关川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含的双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
B.乌头原碱类毒性很弱或几乎无毒性
C.主要是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
D.炮制后毒性降低
E.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毒性比乌头原碱类小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川乌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其中双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毒性较小,乌头原碱类毒性很弱或几乎无毒性。酯碱型乌头碱毒性比双酯型乌头碱小,但还有相当的毒性。其中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包括乌头碱、中乌头碱、乌头次碱是川乌中的主要毒性成分。炮制后由于双酯型的乌头碱类成分的分解破坏而使其毒性降低,但其镇痛、抗炎作用仍然很明显,但若炮制太过,水解完全,则药效降低。
【中药学《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