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 百分网手机站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强化考试题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7-06-27 15:31:17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 我要投稿

2017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强化考试题试题及答案

  强化考试试题一:

  A1型题

  1.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是( )

  A 《十四经发挥》 B 《难经》 C 《扁鹊心书》 D 《吴医汇讲》 E 《内经》

  2.正经是指( )

  A 督脉 B 冲脉 C 十二经别 D 十二经脉 E 任脉

  3.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 )

  A 阴阳学说 B 卫气营血理论 C 脏腑学说 D 经络学说

  E 五行学说

  4.十二经脉命名的主要依据是( )

  A 阴阳 五行 脏腑 B 内外 脏腑 五行

  C 手足 五行 阴阳 D 手足 阴阳 脏腑

  E 手足 五行 脏腑

  5.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 )

  A 手太阴肺经 B 足少阳胆经 C 足太阴肾经

  D 足太阴脾经 E 手少阴心经

  6.下列经脉循行流注次序错误的是( )

  A 肺经,大肠经,胃经 B 肾经,心包经,三焦经

  C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D 心经,膀胱经,肾经

  E 三焦经,胆经,肝经

  7.经脉的分支是( )

  A 奇经八脉 B 经筋 C 皮部 D 络脉 E 气街

  8.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的经脉是( )

  A 阴经 B 带脉 C 奇经 D 阴维脉 E 阳经

  9.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

  A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10.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

  A 头面 B 手足 C 胸腹 D 上肢 E 下肢

  11.手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 )

  A 食指端 B 小指端 C 鼻翼旁 D 目内眦 E 目外眦

  12.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

  A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 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 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D 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E 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13.足太阳膀胱经所络的内脏是( )

  A 心 B 三焦 C 肾 D 肝 E 小肠

  14.具有“主胞胎”功能的奇经是( )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带脉 E 阴维脉

  15.除下列哪项外,均属十二经表里相合关系( )

  A 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 B 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 C 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 D 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 E 手厥阴经与手太阳经

  16.奇经八脉中,起于季胁,环行腰间一周的是( )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带脉 E 阳维脉

  17.关于奇经八脉的名称,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

  A 督有统率、总管之意 B 任有总任、担任及妊养之意 C 跷有轻健矫捷之意 D 维有维系、连接之意 E 带指妇女白带

  18.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 )

  A 任脉 B 肝经 C 阴维脉 D 脾经 E 肾经

  19.行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 )

  A 任脉 B 督脉 C 肾经 D 膀胱经 E 冲脉

  20.脾之大络分出部位的穴位是( )

  A 丰隆 B 内关 C 大包 D 公孙 E 列缺

  2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

  A 足太阴脾经 B 足阳明胃经 C.足厥阴肝经 D 足少阳胆经 E 足少阴肾经

  22.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 )

  A 直线贯注 B 循环贯注 C 手足贯注 D 左右贯注 E 上下贯注

  2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是( )

  A 胃、大肠、胆经 B 心、脾、胆经 C.小肠、三焦、胃经 D 大肠、小肠、三焦经 E.胆、大肠、三焦经

  24.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 )

  A 带脉 B 冲脉 C 任脉 D 督脉 E 阴跷脉

  25.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 )

  A 冲脉、任脉 B 冲脉、督脉 C 任脉、带脉

  D 阴维脉、阳维脉 E 阴跷脉、阳跷脉

  26.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 )

  A 经别 B 别络 C 奇经 D 督脉 E 浮络

  27.头痛的部位在前额者,病变多在( )

  A 少阳经 B 阳明经 C 太阳经 D 厥阴经 E 督脉

  28.在头面部,行于头侧部的经脉是( )

  A 少阳经 B 少阴经 C 阳明经 D 太阳经 E 厥阴经

  29.行于腹面正中线的经脉是( )

  A 手少阴心经 B 任脉 C 足阳明胃经 D 足太阴脾经 E 督脉

  30.以下经脉入于上齿中者为( )

  A 手太阳小肠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手少阳三焦经 E 足少阳胆经

  参考答案

  1.E 答案分析:经络学说在《灵枢》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并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2.D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又被称为“正经”。

  3.D 答案分析:循经取穴是按照经络学说进行辨证,判断疾病属于何经,然后根据经络的循行路线和联系范围来选取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4.D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的名称各不相同。每一经脉的名称,都是由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组成。

  5.C 答案分析:足太阴配脾经,足少阴配肾经。

  6.D 答案分析:起于小指端的手少阴心经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再流至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

  7.D 答案分析: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部分,络脉是经脉小的分支。

  8.E 答案分析: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在躯干部手三阳经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足少阳经分布在腋、胁侧,即手足阳经分布在躯干的前、侧、后部。

  9.A 答案分析:手三阴经分布在上肢的内侧面,其中手太阴经在前缘,手厥阴经在中线,手少阴经在后缘。

  10.B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可以概括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上胸,交手三阴经,”故阴经与阳经的交接是在手足部位。

  11.C 答案分析:阳经与阳经的交接,是在头面部,其中手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鼻翼旁。

  12.A 答案分析:手足三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其中阳明经在前缘,少阳经在中线,太阳经在后缘。

  13.C 答案分析:手足三阳经与脏腑的联系规律是属腑络脏,故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

  14.B 答案分析: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经、胎、产的关系密切,故“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并有“任主胞胎”之说。

  15.E 答案分析:手厥阴心包经应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16.D 答案分析: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环行于腰腹部。

  17.E 答案分析:带脉的带有腰带、束带之意。

  18.B 

  19.B 答案分析:督脉在背部的走行是沿脊柱里面上行,故行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督脉。

  20.C 答案分析:十五别络的名称以其别出处的穴位而命名,脾之大络分出部位的穴位是大包。

  21.C 答案分析:足三阴经循行于下肢的内侧面,在内踝上八寸处以下,足厥阴经在前缘,足太阴经在中线,足少阴经在后缘。

  22.B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分布于全身的内外上下,其中的气血阴阳是流动不息,循环贯注的。

  23.D 答案分析: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经脉是手三阳经,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24.D 答案分析: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在下连属于肾,故其功能除与脑髓有关外,主要参与了肾的`生殖功能。

  25.A 答案分析: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其中“冲为血海”“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二脉均与月经有密切关系。

  26.C 答案分析:奇经八脉错综贯穿在十二经脉之间,起着调节其气血阴阳的作用。当正经中的气血阴阳充盛时,则流入奇经而贮蓄之。

  27.B 答案分析:阳明经循行于面额部,故头痛在前额者,病变多在阳明经。

  28.A 答案分析: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其中手足少阳经分布在耳颞部。

  29.B 

  30.C 答案分析:手足阳明经循行过齿中,其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

  强化考试试题二:

  B1型题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气之本”是指( )

  2.“罢极之本“是指(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3.在呼吸运动中,“气之主”是( )

  4.在呼吸运动中,“气之根”是( )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5.神志活动的主宰是( )

  6.调节神志活动的是( )

  A.口 B.舌 C.鼻 D.耳 E.目

  7.心之外候是( )

  8.心寄窍于( )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9.肝在体合( )

  10.肺在体合( )

  A.爪 B.口 C.唇 D.毛 E.发

  11.脾其华在( )

  12.肾其华在( )

  A.尿 B.唾 C.汗 D.涎 E.泪

  13.脾在液为( )

  14.肾在液为( )

  A.喜 B.怒 C.悲 D.思 E.恐

  15.肺在志为( )

  16.脾在志为(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7.“生痰之源”指( )

  18.“贮痰之器”指( )

  A.娇脏 B.刚脏 C.孤府 D.水脏 E.水府

  19.肝为( )

  20.膀胱为(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1.“生之本”指( )

  22.“水火之宅”指( )

  A.汗 B.尿 C.津 D.液 E.泪

  23.大肠主( )

  24.小肠主( )

  A.眩晕 B.吐血 C.胃下垂 D.咳喘 E.腰痛

  25.脾不升清可见( )

  26.脾不升举可见( )

  A.膀胱 B.三焦 C.大肠 D.小肠 E.胆

  27.“受盛之官”是指( )

  28.“传道之官“是指( )

  A.精明之府 B.元神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E.血之府

  29.头为( )

  30.腰为( )

  A.髓之府 B.精明之府 C.玄府 D.孤府 E.净府

  31.汗孔为( )

  32.骨为( )

  A.飞门 B.贲门 C.吸门 D.魄门 E.户门

  33.会厌被称为( )

  34.大肠末端被称为( )

  A.气门 B.幽门 C.户门 D.阑门 E.鬼门

  35.胃之下口为( )

  36.大小肠交会处为( )

  A.阳中之太阳 B.阳中之少阴 C.阴中之至阴

  D.阴中之少阳 E.阴中之太阴

  37.肺为( )

  38.肝为( )

  A.心与肺 B.心与肝 C.肺与肾 D.肝与肺 E.脾与肺

  39.与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是( )

  40.与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是( )

  A.白眼 B.黑眼 C.瞳神 D.眼睑 E.两眦

  41.水轮指( )

  42.风轮指( )

  B1型题

  1.D 答案分析:肺主管呼吸之气和气的生成及全身气机的调节,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

  2.B 答案分析:肝在体合筋,筋有连接和约束骨节,主持运动的功能,肝之阴血充足,则筋有所养,不易疲劳;肝之阴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而易于疲劳,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

  3.B 答案分析:肺是主管呼吸的器官,《类证治裁·喘证论治》说:“肺为气之主,……肺主出气。”

  4.E 答案分析: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协助肺完成呼吸的功能,故《类证治裁·喘证论治》说:“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

  5.A 答案分析:情志活动虽分属于五脏,但无不从心而发,受心神的主宰。

  6.C 答案分析:情志活动的产生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而五脏的功能活动赖气机的调畅,肝主疏泄,故肝对情志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7.B 答案分析: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窍,能够反映心的活动情况,是心之外候。

  8.D 答案分析:心血不足,心神失常等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常见到耳鸣等病症,故言心寄窍于耳。

  9.A 答案分析:筋有赖于肝之阴血滋养,故肝在体合筋。

  10.D 答案分析: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皮肤上的汗孔宣散肺气而助呼吸,因此肺在体合皮,肺与皮有着密切的关系。

  11.C 答案分析:脾的功能状况常通过口唇的色泽形态变化反映出来。

  12.E 答案分析:肾藏精,精化血,血养发,肾中精气的盛衰常显露于发。

  13.D 答案分析: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脾精通过经脉上溢于口化为涎液。

  14.B 答案分析:肾经挟舌根通舌下,肾精通过经脉上溢于口化为唾液。

  15.C 答案分析:悲忧过度易伤肺气,肺气不足,易见悲伤低落的情绪变化,故肺在志为悲。

  16.D 答案分析:思虑过度易致脾气结滞;脾气血不足,则不耐思虑,故脾在志为思。

  17.C 答案分析: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气虚弱,水湿内停,聚而为痰为饮,故被称为“生痰之源。”

  18.D 答案分析:脾气虚弱,水湿内停,生痰生湿,痰湿常上犯于肺,导致肺宣降失常,见咳嗽、痰多等症,故言“肺为贮痰之器”。

  19.B 答案分析: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多见肝气郁结,肝气上逆或阳亢风动等实证或本虚标实之证,故有“肝为刚脏”之说。

  20.E 答案分析:膀胱具有贮尿排尿的功能,故称其为“水府”。

  21.A 答案分析:心主血脉,脉中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心主神明,调节、控制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

  22.E 答案分析:肾中精气可以产生肾阴、肾阳两种不同的生理效应。肾阴,又称真水、命门之水,肾阳又称真火,命门之火。肾阴、肾阳能够补充全身各脏腑阴阳的不足,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根本,故将肾喻为“水火之宅”、“阴阳之根”。

  23.C 答案分析:大肠具有吸收食物残渣中部分水分的功能,故曰“大肠主津”。

  24.D 答案分析: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其中含有大量的水液,故曰“小肠主液”。

  25.A 答案分析:脾之清气不升,头目清窍失养,故见眩晕。

  26.C 答案分析:脾升举无力,不能升举固托内脏,故可见胃下垂。

  27.D 答案分析:小肠接受胃的传输之物,并进一步消化吸收,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28.C 答案分析:大肠能够吸收饮食残渣中的水份和排泄糟粕,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29.A 答案分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

  30.D 答案分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

  31.C 答案分析:汗孔在心神的调节下靠肺气宣发的卫气进行开合,从而排泄汗液,调节体温和水液代谢,并辅助肺呼吸,功能玄妙,故称为“玄府”。

  33.C 答案分析:会厌位于咽喉部,食管与气管交会处,能随着呼吸和饮食纳入的需要交替关闭或打开,故称“吸门”。

  34.D 答案分析:“魄”同“粕”,大肠终端即肛门是糟粕最终排出之处,故称“魄门”。

  35.B 答案分析:饮食水谷通过胃下口进入小肠,小肠幽长迂曲呈叠积状,故称为“幽门”。

  36.D 答案分析:小肠泌别清浊,清即精华部分被拦挡而吸收,浊即浅渣部分在进入大肠之前,再被拦挡而做相对时间的停留以进一步吸收,故将大小肠交会处称为阑门,“阑”同“拦”。

  37.B 答案分析:肺居上焦,在五行中属金,为清肃喜润之脏,功能主清肃下降,通于秋气,故为“阳中之少阴”。

  38.D 答案分析:肝居膈下右胁内,在五行中属木,功能主升主动,与春季相应,故为“阴中之少阳”。

  39.C 答案分析:肺为水之上源,行水之脏,肾为主水之脏,共主水液代谢;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共同完成呼吸运动。

  40.E 答案分析:肺吸入自然之清气,脾运化水谷之精气,清气、水谷精气是气生成的主要物质;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湿,相互协调维持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41.C 答案分析:瞳神属肾,称为水轮。

  42.B 答案分析:黑眼属肝,称为风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