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6年中西医师中医基础资料:何谓中医病因学
中医病因学就是关于疾病发生原因的一门学说,中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原因。在这里,病因指的是由于人体的相对平衡状态受到某种或几种因素的破坏而最终导致疾病的原因。一起来看看中医病因学的相关知识吧!
一般说来,导致疾病的原因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
(1)导致疾病的内在原因
当体质良好、保持一种较佳的精神状态、生活习惯比较规律、居住环境较为舒适、饮食合理、营养补充充足、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时,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就维持一种较好的状态,如气血运行通畅、阴阳协调,人体内的正气比较旺盛,这样,身体就等于给自己铸造了一个铜墙铁壁,外邪很难侵入人体内部;相反,如果体质虚弱、精神萎靡不振、生活散漫、饮食不佳、营养缺乏时,人体内五脏六腑的功能就有可能发生紊乱,气血运行受阻,正气也会虚弱,此时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会下降,外邪很容易侵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2)导致疾病的外在原因
邪气入侵是导致人体发生病变的外部原因,邪气指的是导致疾病的各种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当人体内正气旺盛时,邪气往往会退避三舍,束手无策;当人体正气虚弱时,邪气才会乘虚而人,引发疾病。但是,也不排除“势力强大”的邪气侵入正气旺盛的人体内,例如瘟疫、外伤等,这甚致病因素往往不是人所能够控制的,即使正气非常旺盛,也往往无法抵御其伤害。
(3)病因学说的具体内容
具体说来,病因学说主要包括六淫、七情、饮食劳疲、痰饮瘀血、外伤等。有人还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和发病特点,把病因分为两类或者三类,病因两类说把病因分为阴阳两类,认为风雨寒暑属于阳,饮食起居属于阴;病因三类说把病因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类,其中,六淫属于外因,情志属于内因,外伤、饮食、劳倦属于不内外因。
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1.整体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中医学将人体与自然环境,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的功能联系起来,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探讨致病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中的作用。中医学,在天人相应统一整体观的指导下,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辩证地探讨了气候变化、『饮食劳倦和精神活动等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中医病因学的理论基础。如肝属木,在四时应春,在六气为风,在五味为酸,在志为怒,在体合筋,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故气候异常变化的“风”,情志过激的“怒”,饮食失调的“酸”等均可成为引起肝脏发病的原因。肝一旦发病,就会导致肝脏功能系统之胆、筋、目等产生病理改变。
2.辨证求因:
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某种致病因素影响和作用于机体的结果,由于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不同,以及机体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各异,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同。因此,根据疾病反映出来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来推求病因,就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从人体的反应状态和生活条件变化及治疗手段等因果关系,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从症状和体征来推求病因。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之为:辨证求因、审症求因“,这是中医特有的认识病因的方法。就症状而言,如周身游走性疼痛或瘙痒,因风性善行,风胜则动,故确认其病因为”风“邪。把这一临床表现和产生这一表现的一切因素,都概括为”风“邪,这就是辨证求因。临床上,不管实际致病因素多么复杂,只要人体出现了” 风“这种反应状态,就可以用”风邪“来概括之。治疗时只要用相应的。祛风”药物,就可使临床症状消失,当然也同时消除了病因及其病理反应。只有采用辨证求因的方法认识病因,把对病因的研究与对症状、体征的辨析联系起来,才能对临床治疗起指导作用。
【中西医师中医基础资料:何谓中医病因学】相关文章: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基础理论10-10
2017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冲刺题及答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