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知识资料

爬山虎的脚教案

时间:2024-10-10 15:40:16 中小学知识资料 我要投稿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爬山虎的脚教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爬山虎的脚教案

  【1】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水彩笔。2、爬山虎实物。3.爬山虎的脚图片。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即爬山虎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区分“嫩”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2、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4、 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4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今天,咱们去观察大自然中的一种神奇的植物(出示实物)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

  2、板:爬山虎 指导书写:虎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淘爷爷写的一篇文章(补充课题)读题,质疑。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渎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注意了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蛟龙 痕迹 逐渐

  (认读、动作表示“重叠”,实物指出“叶柄”,给“逐渐”说个近义词,课文中把什么比作“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

  (2)书写指导:“均匀”、“叠”

  (3)出示一组词语:

  嫩茎 嫩叶 嫩红 嫩绿(区分“嫩”的不同意思)

  2、 指名分节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3、 想想哪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学生找出写脚的3—5节)

  三、学习爬山虎的“脚”

  1、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划出写脚的句子,与同桌讨论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脚。

  板书:位置 样子 颜色

  (2)引读句子。

  (3)你平时注意过爬山虎的脚吗?那么作者怎么知道的呢?(观察)你从哪个词知道?

  (4)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爬山虎的脚吧

  (课件演示动画)

  (5)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6)说话练习:看画面介绍爬山虎的脚。(自由说——指名说)

  2、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多有趣的脚,那它又有怎样独特的本领呢?想不想看看

  (课件演示动画)

  (2)自由读第四节,找出爬的动作词。

  ①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②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

  ③同桌演一演爬的过程,也可以画一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

  引读第五小节

  (2)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

  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

  四、总结全文、悬念引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对爬山虎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外再收集一些爬山虎的资料,也可以去观察校园旁边的爬山虎,下节课我们来作《爬山虎的自述》。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蛟龙 痕迹 逐渐

  嫩茎 嫩叶 嫩红 嫩绿

  【2】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突破方法: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没有过直观的认识,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爬山虎实物,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还欣赏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观赏一种奇怪的生物——爬山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读文后交流:

  ①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而不是动物。

  ②爬山虎有脚。

  ③爬山虎是靠脚向上爬的。……

  2.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①开火车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口头组词。(师生共同纠正易读错的字音:“均、匀”要读准前鼻音;“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chóng;“触着墙”的“着”不读zhe,应读zháo)

  ②分析字形结构,抽生说每个字的特点及部首。

  ③分四人小组讨论生字易错的地方及如何记忆字形。

  ④交流讨论结果:“逐”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里面没有一点;“叠”的结构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隙”字右边上面的小字没有勾。

  2。出示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①抽生读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

  (词语的理解在分析课文中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1.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两个部分?

  生自读课文,交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放多媒体课件(一墙的爬山虎随风摆动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3.刚才你看到的画面上是怎样描述的?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4.自己读这一段话,看有什么感受。(美)

  5.自己再一边读,一边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用手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

  6.再放多媒体课件,男女生分组读,一组读另一组就看画面,图文结合来体会叶子的动态美。

  7.作者怎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认真观察)

  8.再放刚才的课件,提问: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节课再解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风一吹过美丽极了,那么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因为它有脚)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认识爬山虎的脚

  拿出准备好的爬山虎实物让学生观察,指导从脚的样子,形状,色三个方面去观察。

  1.交流观察的结果。(只要学生认真观察,这个结果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因为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2.书上又是怎样描写它的脚的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有关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3.自己读这些句子,读懂了用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一份画得较好的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

  4.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而且还藏在叶子的下面,为什么作者还是描写得如此细致呢?

  (因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十分仔细的`观察)哪个词说明了作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呢?(注意)

  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爬山虎既然有脚,那它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那它究竟是怎样爬的呢?

  1.分小组学习4自然段,自学要求为:

  ①找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来;

  ②找出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

  ③在小组里演示一下它是怎样向上爬的。

  (生分组学习讨论,师指导)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②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触、巴、拉、贴 (板书)

  ③抽小组演示爬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纠正。(要让学生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再放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这一段,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4.齐读勾画的句子,想想它是不是只是往上爬的?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因为前面二自然段说是一墙的叶子。)

  5.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请生自读5自然段,看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读这一段。

  汇报自读情况: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②感受:生自由谈 (师注意引导:“……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③带着对爬山虎的脚的这种精神再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写作方法

  通过本文的学习,总结应该如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句)

  1.观察要细致,不能只看表面,要全方位的观察。

  2.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坚持长期观察,而不是一时。

  五、拓展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爬山虎的脚教案】相关文章: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09-23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通用15篇)10-04

2017年语文公开课《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06-21

爬山虎的脚读后感(精选13篇)10-26

艾草泡脚的禁忌08-14

艾叶水泡脚的功效与作用09-20

芭蕾舞的脚的要求10-16

脚部皮肤怎么护理09-04

象脚鼓舞的舞蹈分类09-11

2017夏季脚美甲精选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