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分析教学需求与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和方案,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检验方案实施的效果,并修订完善方案,以优化教学的一种规划过程操作。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教学内容
教科书35—36页,例9及做一做。练习九第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能准确的计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三)德育渗透点
进一步感知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100以内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1)40是( )个十
(2)45里面有( )个十( )个一,4个十和5个一是( )
(3)38里面有( )个十( )个一,3个十和8个一是( )
2.口算(出示口算卡)
①6+3=②5+8=
③9-4=④15-7=
⑤8+9=⑥15-6=
⑦14-6=⑧4+6=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通过口算练习,同学们对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掌握。那么,如果再给你一些比20大的数字,让你计算加减法,你能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教师边口述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9
(1)用小棒摆一摆。
请同学们先摆出4捆小棒,明确:它们代表4个十。(板书:4个十)
再摆出5根小棒,明确:5根小棒代表5个一。(板书:5个一)
请同学们把两部分合到一起,讨论一下,一共有多少根?
引导学生明确: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所以一共有45根。
4个十是40(板书:“40”)
5个一是5(板书:“5”)
教师讲述: 40加5(边口述边板书上“+”)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所以40+5=45(板书:“45”)
(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40+5的计算方法。
把40看成4个十,5看成5个一。
40+5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
所以4O+5=45
(3)教师出示:60+3
引导学生思考用小棒怎样表示,学生叙述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
引导学生说出:把60看成6个十,3看成3个一,
60+3就是把6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63
所以60+3=63
(4)反馈练习
①做一做第1题,第(1)小题。
投影出示题目,学生摆小棒。
明确:5捆小棒是5个十,也就是50
6根小棒是6个一也就是6
5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56
列成算式是:eq \x(50) eq \x(6)=eq \x(56)(填书)
②让学生边说算法边计算出结果。
30+4=20+8=50+2=
3.教学:“45-5”
(1)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试着算出45-5=?说一说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明确:45是4捆小棒和5根小棒组成的,也就是4个十和5个一,减去5就是去掉5个一,还剩4捆,就是剩下4个十,也就是40
所以45-5=40。
(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45是4个十和5个一,45-5就是从4个十和5个一中去掉5个一,还剩4个十也就是40,所以45-5=40
(3)学生试算 63-3(板书:63-3=)
引导学生说出:63是6个十和3个一,
63-3就是从6个十和3个一中去掉3个一,还剩6个十,也就是60,所以63-3=60(板书“60”)
把例9填充完。
(4)反馈练习
①做一做第1题,第(2)小题。让学生看书摆小棒填书启发学生说出想法。eq \x(35) eq \x(5)=eq \x(30)
②计算并说出算法。
36-6=
48-8=
4.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想一想:5+40=□(板书)应该怎样计算?
(1)可以启发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引导学生明确:
5+40表示5个一和4个十合起来,得45。与例9:“40+5”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但结果相同。(板书结果“45”)
(2)反馈练习
①试算2+50并叙述计算方法。
②自己编几道同类加法口算题,再颠倒位置口算。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2.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个十和5个一是( )
3.看图写算式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结合例9说一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36页练习九6题。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情况,我们认为有的孩子已经能够口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多数学生也能够自主解决本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所用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孩子们要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层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数学问题。 现在我就结合本次课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大量练习唤旧知——功夫在诗外
各位老师已经感受到这节课的复习旧知时间很长,共出示了15幅图片,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来回答,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旧知。与本课知识的链接是在两个单元之前,相隔时间较长,孩子们年纪小易记但遗忘也快,大量的`练习就是一个对学生思维慢慢预热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细节:开始孩子们还一个一个地去数是不是整十,后来一眼就看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所以当这个练习结束之后,面对本课的新问题,孩子们很自然地理解30+5=35算理是3个十和5个一加起来就是35。算理的难点迎刃而解。陆游曾在教孩子写诗时说过:“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本节课我觉得要想弄懂算理,其功夫也正是在旧知。
二、为后续学习作铺垫——无意插柳柳成荫
作为计算教学,前后知识紧密衔接是其显著特点,每节课相对后续学习来讲都是下一个知识的生长点,对后面的学习影响很大。弄明白了,以后的学习水到渠成;理解不透,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纵观本课所处的第八单元,不难发现无论是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还是笔算加减法,都需要学生明确算理,而本课又是这一知识链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将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明确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其意在为学生深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这一知识作好准备。如果我们每节课都扎实地为学生营造说算理的活动,让学生每天在这种看似无意的训练中得到“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