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6-2017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学了一学期,究竟学得怎么样?我们自己想知道,老师、家长也想知道。而这个效果可以通过考试来检验。“复习”不是可有可无,要下工夫搞好。以下是关于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答案,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汉字。 10分
Huì jí páng bó tiào wàng chàn dǒu jǐn shèn
( ) ( ) ( ) ( ) ( )
xián yí bǔ rǔ qí qū zhī chēng jiǎo jié
( ) ( ) ( ) ( ) ( )
2、我会查,我会选。3分
“卸”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它有这样几种解释:①把东西从运输工具上搬下来。②把零件从机械上拆下来。③解除;推卸。在“拆卸”中应选择( ),在“卸车”中应选择( )。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5分
毫不犹( ) 风欺( )压 不( )争辩 众志( )城
安然无( ) 满腔( )火 一如既( ) 励精图( )
这个玻璃盘很坚固,从桌面上掉了下来,仍( ),没有裂缝。
4、给“然”字组四个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4分
⑴.( )过了一会,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⑵.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一只可爱的小鸟( )落到我的肩上。
⑶.看那表情,他( )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⑷.虽然老师病了,但( )坚持给我们上课。
5、判断题(对的划“√”,错的“×”。5分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写的诗句( )
(2)按时间顺序排:元宵、端午、清明、中秋、重阳 ( )
(3)汉字的演变是: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
(4)“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是“等待空闲”的意思。 ( )
(5)“目前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这句话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6、给句子中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怪:A感到奇怪 B奇怪 C 责备;怨 D很;非常
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
⑵.请你不要怪他,这一切都是我的错。( )
⑶.不要大惊小怪,这都是她努力的结果。( )
⑷.这种花只在夜间开放,真是怪事。( )
7、请按要求完成句子。 8分
(1)他怎么会知道拉车的民工日子过得有多苦呢?(改成陈述句)
(2)活泼可爱的弟弟津津有味地吃着又香又甜的大苹果。缩句(缩到最简)
(3)我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改为转述句)
(4)改病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端正了决心,要好好学习。
8、日积月累。10分
(1)小葱拌豆腐---
(2) ,白首方悔读书迟。
(3)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
(4) ,乌蒙磅礴走泥丸。
(5)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 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 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
二、口语交际 。5分
(1)我到医院接病愈回家的妈妈,看到妈妈我说:“ ”,看到照顾妈妈的护士,我说:“ ”。走到医院门口,我对相送的医生说:“ ”。3分
(2)迎面接力比赛就要开始了!请你给本班运动员鼓鼓劲。2分
三、阅读(26分)
(一)、阅读《桥》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纵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 拖)出一个小伙子,(骂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呼喊)。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3、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请你仿写一句。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请你联系上下文,老支书要喊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画出文中的让你感动的句子。我感动的原因是:
--------------------------------------------------------------------------------------------------------------------------------------------------------------------------------------------------------------------------------------------
(二)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个发生在西藏(zàng cáng)的故事。过去,藏北有一个老猎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随身携带的一顶小帐篷就是他的家。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看见对面不远处的草地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赶紧转(zhuǎn zhuàn)身拿来枪,瞄准了那只藏羚羊。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好像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 请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向前走了几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泪水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扳着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明白藏羚羊下跪是在向他请求饶命。但是,打猎的生活早已使他的心变得冷冰冰的。他双眼一闭,扣动了扳机。随着枪声,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跪拜的姿势,两行泪痕也清晰可见。
那天,老猎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当即把猎物开膛、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 呈现)着那只藏羚羊临死的样子。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瞬间。夜里,他久久难以入睡,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
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突然,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刀子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已经成型的小藏羚羊!原来,藏羚羊跪拜是为了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老猎人的心颤抖了,他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后来,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____________ ”上。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和音节,打“√”。
3、“形容心神不定”可用文中 ________________一词来概括。
4、这篇文章主要内容
----------------------------------------------------------------------------------------------------------------------
5、“夜里,他久久难以入睡,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这是对老人的__________描写,老猎人当时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藏羚羊向老人下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我的理解是:
-------------------------------------------------------------------------------------------------------------------------------------------------------------------------------------------------------------------------------------------
8、读了短文后,写出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30分)
童年有太多太多值得自己回忆的事。想起这些事,你就感到高兴、幸福,还是后悔、难过呢?请你选择一件事生动具体地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句通顺,标点准确,书写工整。题目自拟。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答案】相关文章:
2017语文期末考试答案07-18
五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07-03
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语文答案201705-31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答案201707-29
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语文的答案201710-21
2016语文暑假作业答案五年级下册07-17
五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2016语文10-29
2016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06-25
五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16苏教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