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知识资料

朗读者告别观后感800字

时间:2024-08-17 13:50:16 中小学知识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朗读者告别观后感800字

  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在央视播出,获得了观众的一致点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朗读者告别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朗读者告别观后感800字

  【1】朗读者告别观后感

  对,你没听错,我的感想由这本书的书评而来。其实原因很简单,书和电影我都看了,愣是没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看了书评之后才发现,这本书的涵盖面比想象中的广的多。

  “肉体:没有灵魂的书写;灵魂:没有肉体的朗读”

  借用作者的比喻:如果汉娜是甲,米夏是乙,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丙,后来作为结果的无期监禁是丁,而这些所产生的影响是戊,那么丁、戊都是不变的,即使甲乙丙的角色被替换了。上一代的人如果是一块石子,他们的行为是把石子投入河中,他们的除了罪恶核心外,还会激起一圈圈的涟漪,这就是波及下一代人的影响(戊)。下一代人要如何面对这些荡漾的水纹?其中关乎着太多人性与个性处理。当法律审判变成符号化的自我伸张,没有人会去关注汉娜这个事件背后的真正动机,而是会带有成王败寇的优越感和报复感。

  这里没有“个人”,都是那个时代有的甚至是现在的一类人或一类心理。其中作者把与纳粹同时代的汉娜(甲)写为上一代,整体性罪责与个体性承担的没有自我认知的的时代象征,其实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被当做刀子使。而她“掩盖文盲”的`行为,她遭受了终生监禁。这其中也体现了自卑心理塑造下的维护自尊的行为,但是这个低价太大了。而米夏(乙)作为下一代,没有参与纳粹活动,但是确实上一代人战争罪恶的承担者。这两代人该如何处理这些关系。他能却没有为汉娜脱罪,最后留下的是终生后悔。他的想法有关良善,行为越因为社会政治压力与自身的少年恋情而退缩了。他们的这些行为,部分是因为他们间关系——性爱(丙)的影响。汉娜想维护自己在米夏以及其他人面前的尊严,而米夏因为羞涩和压力选择了隐藏。最后才间接导致最后的结果(丁)。而这个历史事件的影响(戊),关乎的是反省,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反省。当然不能只反省这个果,跳出这个思维模式,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战争?(就像一直在试图理解苍蝇为什么飞不出玻璃瓶,却忽略了为什么要将它放进去)。与汉娜的忏悔相对应的是:战争的最大受害人——犹太人,作为幸存者的他们觉得“不能宽恕”战争的加害者。或许这恰恰是“宽恕”的前提。

  【2】朗读者告别观后感

  日前,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在央视播出,获得了观众的一致点赞。《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看到了董卿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此次董卿则转型担任了《朗读者》的制片人。节目播出后,董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朗读者》首播的成绩让董卿十分兴奋,“大家的关注给我们带来了鼓舞”。

  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与《中国诗词大会》相似,《朗读者》也是央视倾力打造的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这一次,“才女董卿”再次发力,请来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经典作品中,给大家调制了一碗“文化鸡汤”。

  谈起节目的制作初衷,董卿说,她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22年,已经到了去做一档自己真正喜爱的节目的时候,“再加上我个人的兴趣爱好吧,因为我本身对文学的确是很感兴趣,《朗读者》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

  从主持人转型为制作人,董卿坦言,这档节目对自己来说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撞击灵魂的力量;嘉宾的选择标准与一般的综艺节目截然不同,“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情绪感染力。据了解,在已经结束的录制中,很多嘉宾的动情朗读让全场震撼,斯琴高娃朗读的《写给母亲》更是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董卿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素人带来惊喜感动

  在首期节目中,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等嘉宾带来了各自的生活情感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嘉宾方面,《朗读者》采用“明星+素人”的方式。董卿说:“起初考虑的'是全明星阵容,但后来我们发现,明星已被过度消费,在他们身上比较难捕捉到大开大合的人生故事,而普通人或者说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能给人带来惊喜和感动的一些人生经历和感悟,所以我们坚定地采用了 星素结合 的方式。”

  董卿表示,首期节目中,来自四川的“鲜花山谷”夫妇让她觉得节目效果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我们都没有想到,一对很普通的夫妻还能有如此真挚、美好、单纯的一种生活,他们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想象”。

  老百姓同样能看懂

  今年春节档,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走红荧屏,此次的《朗读者》也是文化类节目,这是否意味着文化类节目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对此董卿直言道:“文化类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中国诗词大会》或《朗读者》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就标志着中国文化类节目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但起码这是一个风向标,大家的关注给我们带来了鼓舞。”

  在董卿看来,文化类节目需要更精心的设计。节目制作之初,很多人担心老百姓看不懂这个节目。节目播出后,董卿难掩兴奋之情,给记者分享了她刚刚收到的各方反馈意见。董卿说,96岁的大翻译家许渊冲是本期节目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嘉宾,也是离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较远的一位嘉宾,但他的讲述引起了观众的普遍共鸣、关注和赞赏。“许老先生的情难自禁和他的可爱、执著,是真正打动人的地方。”董卿说,“对于这档节目,我的好朋友娄乃鸣导演告诉我,第一观感两个字——惊了,哪里请来的大神,在不经意间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

  【3】朗读者告别观后感

  今天,在和英语小组成员讨论的时候,无意间讨论到老师要求看的电影。《朗读者》被大家公认为很好看的一部电影,并一致认为电影的最后的一部分很深刻,不过可惜我还没来得及看。

  回到宿舍我立刻翻开了这部吸引众人的电影,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连贯性很好,并且电影以一种回忆式的方式上演,现实和记忆的结合的很密切,很容易时观看者在脑海中形成故事的整体。

  整部影片围绕朗读者展开,电影开始的片段,看着基本跟一部xx片差不多,两个相差接近二十岁的男女主角,开始了一段不正常的恋情,一种以性开始的恋情。但是认真观看的朋友们,不难发现,女主角到后来要求男主角前,必须的先给她朗读一段故事。看到了朗读,你可能和我一样,以为自己已经开始抓住故事的主线。不错,这确实是故事的主线,但是光开始那些东西,我们还很难把握准到底女主角的这个习惯和表达一部电影有什么关系,还有故事究竟想表达什么。故事慢慢进展,男女主角关系开始破裂了,男主角感觉自己不受重视,自己回绝同学们替他过生日的要求,来陪女主角一起,但女主角却不闻不问,还因为一些小事无辜乱发脾气。但此时的女主角也为自己要被升职调离,而感到困惑。两人不欢而散,结果此次离别却是一次长时间的分离。

  下一次的见面却是在一次法庭上,男主角已是一个法律系的大学生了,而女主角却是被审判者,理由是她为纳粹党做过卫兵,在一次意外的火灾中,在犹太人被关的`教堂失火了,按照人性的标准,卫兵们应该开门救那些人,但是他们没有。在一份当时这六名卫兵上报的报告面前,其他几个卫兵开始团结起来一起说是女主角主使报告也是她写的。所以法官要求女主角验笔迹,但是只有坐在下面的男主角知道,女主角不会写字。奇怪的是女主角没有验笔迹,她却出人意料的说了句,我看没有这个必要了,报告是我写的。在今天聊天的时候,有同学也说了,她为什么不肯说自己不会写字,而承认是她写的呢?我想这也正是全片把朗读者这个意思升华的阶段,女主角由于不会写字,但她有很爱文学,或则她是一个自视很高的人,她不愿承认自己不会写字的事实,所以习惯了听别人为自己朗读,来弱化看不懂书这个缺点,这也是为什么她在纳粹营里,在和男主角交往时要求他们为她朗读。而她承认报告是她写的很显然还有一个原因,对一个不懂法律的人而言,她根本就不知道她承认这个报告是她写的需要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这也是从一个卫兵的角度,重新阐释纳粹,对一个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的人而言(可能当时她有亲人),为纳粹工作只是因为那份工作工资更高,杀死那么多人也只是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牢房给新来的犯人,需要腾出房子来,在她看来如此正常的一切,确是在常人眼中如此恐怖的景象。这也使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说一个纳粹军官拒绝承认自己的罪行,在他眼中那只是在服从命令,做自己职责份内的事情,文章的最后还提到了一个政治的方向偏离,比人心险恶还要可怕万倍,我觉得从影片中也能看到一些类似的地方。

  朗读还在继续,女主角坐牢了,生活对她而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混混沌沌。直到有一天,男主角回到家,开始直面自己内心的愧疚,他开始是用磁带朗读书本,并把磁带和录音机给女主角寄过去。从此女主角也重新开始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念,在几次收到磁带后,她从《牵着狗的女人》开始学着写字,逐字逐字的学,并开始给男主角写信,在受到了很多信之后,男主角并没有回任何一份信。一次又一次对男主角可能回信的期待,变成炮灰之后,女主角似乎是迷失了。到最后女主角出狱监狱前,监狱方面给男主角打了个电话,希望他给女主角找一个工作和住的地方,之后男主角来到监狱,两人终于见了面,面对眼前白发苍苍的老人,男主角还是问了一句,你会想起以前吗?这句话道出了男主角一直没有过来看女主角和他当时没有去帮女主角的原因,她无法接受女主角在纳粹时期犯下的错。而当面对这个问题时,女主角以为是两人在一起的日子,在她的内心中,还是一如既往的认为,那只是她的工作,她并没有犯下如此大的罪。这似乎也是在告诉我们一种朗读中的误读,没有她的经历就不要把自己主观的认识强行加在她身上。最后女主角选择了自杀,并把她的遗产留给了那个大火幸存者的女儿,还在遗嘱中写到和麦克说声HELLO,这似乎开始告诉我们那是一种重新认识,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则她不愿再面对这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尘世,因为这里没有人可以理解她。

  故事的最后,男主角来到美国来完成女主角的遗愿,在面对那位火灾幸存者的女儿的时候,她跟他说了那么一段话,奥斯维辛不是什么大学,也不是一个可以学习的地方,那里有的只是苦难的生活。也许影片是想告诉我们,不管是作为遇难者还是实施者(卫兵),他们的动机,他们的苦难其实不是我们所能体会,所能朗读的。我们要的不是去批评,去判断,而是留历史一个真相,给已故者一份安宁。

【朗读者告别观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萨朗吉简介01-13

朗读者观后感(通用10篇)09-06

CCTV朗读者第9期观后感07-19

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07-19

2024《朗读者》综艺观后感(通用13篇)09-04

朗读者第九期嘉宾梁晓声观后感11-21

朗读者开场白集锦04-12

调酒师知识:朗姆酒简介03-20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300字10-21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800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