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朗读者第六期眼泪观后感2017
《朗读者》舞台上的董卿和春晚舞台上的董卿不太一样。她不再身穿华服,也不再把发髻高高竖起,她穿着一身浅粉色套装,搭配白色的丝质围巾。她所讲的那些话也不再是导演给她的主持人文稿,她开始讲她心里的话。这一次,她的身份是主持人兼制作人。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朗读者第六期观后感,欢迎阅读。
【1】朗读者第六期眼泪观后感2017
大家最关心的本周六央视1套20点的第二期《朗读者》会不会有杭州的镜头。这位制片透露,看过第一期的人都应该知道,片子前面会放朗读亭在不同城市的录制画面。第一期有北京和广州的朗读亭内的画面,第二期当然也会出现杭州的朗读者,至于哪几条朗读会被选中,外拍组也不知道。“这得北京的后期编导定,不过留个悬念,不是也挺好吗?”
朗读什么
这几天,我差不多每天来朗读亭这边,和编导也混了个脸熟。昨天一大早,我在微信上和节目组的编导小费说想体验一下朗读者的角色,她就提醒我:估计今天来的人会很多,排队很辛苦。我说:有点小紧张。她说:加油。
紧赶慢赶,上午10点,我到浙
图时,朗读亭前的队伍已经排成了一条钱塘江潮水一样的横线。尽管如此,我像很多人那样心存侥幸,想中午吃饭时人会不会少一点。根本不可能。12点半,我咬咬牙,排在了队伍最后面。
过了一刻钟,有个之前采访过的读者下午上班时间要到了,等不牢,就把位子转让给了我。我差点没乐出来,我一下子超过了17个人,大举进步,有种玩跳棋的快感。
编导小费走过来,和我聊了下,问我要朗读什么。我之前和她提过一嘴,想读一篇《跑步日记》。但中午吃汉堡时和一个朋友商量,又想读写给孩子的一首诗。犹豫不决,请小费帮忙看看。我想起小费是个马拉松爱好者,我说读跑步日记是不是更合适。她说:你不用考虑这些,只要问自己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小费大名费株株,是一名90后,但声音特别沉稳。她说在片场也得装着沉稳些,才压得住场子啊。小费昨天高兴地说:“今天秩序很好,不用她操心排队的事,她可以四处走走,和人聊聊天,寻找好故事。”从主持人董卿到编导小费,节目组都贯彻同一个宗旨,就是朗读者=朗读+人+故事+情感。
然后我看到有个穿红衣服的阿姨拉着小费在唠嗑。走近看,阿姨还热泪盈眶。年轻的小费的手则紧紧抓住阿姨胳膊肘那里的衣服。
我的排友
昨天虽然没下雨,但天还是阴的,风还是冷的。气象预报显示:室外气温5℃,北风二级。在冷风里站三个小时,绝对是种没法言说的`体验。我吸取了前天在浙大受冻教训,出门时戴着厚厚的毛线帽,围了两圈羊绒围巾,裹得严严实实的,但还是感到了春寒的刺骨。
前后左右的排友(排队之友),大多都是90后,还有00后。队伍这个小小的空间,压缩了人际距离,也让不同的人开始了交流。
想开素食馆创业的文艺青年莫语(他说这个网名在莫言获诺奖前就叫开了),是个算内行的诗歌爱好者,能报出一连串喜欢的诗人名字:金子美玲,海桑、北岛、辛波斯卡……他在周梦碟的两首诗《我选择》和《不怕冷的冷》之间纠结不已,他最后选的是《不怕冷的冷》,因为里面的诗句很应景:“而冷是不怕冷的!”
风度很好、戴着一顶圆礼帽的于阿姨,12点就来给读高中的女儿小周排队。一点多,小周来了。和她的谈话,我深深感到了代沟。小周一会儿要朗读的书叫 《十字弓》,作者是她的偶像:恒殊。我完全没听过这个名字。而小周不停地问我:姐姐,郭敬明的小说都拍电影了,为什么恒殊的作品没人拍?
我转过身,用手机查了下:恒殊,北京人,国内吸血鬼文化的奠基人,青年作家……小周凑过来问:姐姐,她是不是特别牛?
和我们排在一前一后的,还有一位七十多岁的奶奶,她给上小学的孙女排队,外面风大,她就让孙女去图书馆待着,自己一个人站在外面吹风。
还有一个年轻的妈妈,抱着三岁不到的女儿来朗读。女儿叫糖糖,这个妈妈就自己做了一本《糖诗》,里面仅有两首诗,也是糖糖目前会背的,一首是骆宾王的鹅鹅鹅,一首是王维的红豆生南国。
【2】朗读者第六期眼泪观后感2017
在不知不觉中,董卿的《朗读者》已经伴随了我们六个星期了。第六期的主题词是眼泪,眼泪不只是因为悲恸,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感动。眼泪的味道是五味杂陈的,不同的是每次只有一种主味,或酸或甜或苦或辣或咸。每一次的落泪,背后都有着一个故事,眼泪多数是真实的,但不要忘了还有虚假的眼泪。眼泪是水,代表了一种感情。水约占人的70%,男性比女性多,年轻人比年长者多。奇怪的是女性比男性爱哭,年长者比年轻人爱哭,小孩子好像总爱哭。只要人活着,就会留下眼泪,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直至生命的消逝。
陆川的眼泪为可可西里而流
2004年的纪录片《可可西里》,至今备受好评。这是导演陆川率领100多人进入可可西里的无人区,用两年的时间才将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记录下来。2016年的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火爆社交媒体,背后的陆川同样付出了难忘的艰辛劳动。陆川有言:“可可西里不相信眼泪。”在《可可西里》的拍摄中,陆川经历了一次生死,失去了一个伙伴,流下了痛苦的眼泪。陆川朗读的.是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献给可可西里的生灵。“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陆川的朗读,不是看着文本,而是全程背诵,可见可可西里上的神圣而又脆弱生命已深入了他的血液。
斯琴高娃的眼泪为母亲而流
演员斯琴高娃,14岁登台,已纵横影坛50余年,塑造了无数母亲形象。斯琴高娃说,戏中很多的母亲角色,其中大部分都有自己母亲的影子。母亲是个刚强的女人,不轻易落泪,却在面对孩子的事时总是泪眼朦胧。在斯琴高娃的心中,母亲对她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斯琴高娃朗读的是贾平凹的《写给母亲》,献给挚爱的母亲吴云。无论走得再远,永远有个人惦记着你,那就是母亲。“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每每想起阴阳两隔的母亲,斯琴高娃就忍不住热泪盈眶,长声哭泣,现场更是一片哭声。
丁一舟和赖敏的眼泪为爱情而流
赖敏患有“小脑共济失调症”,俗称“企鹅病”。她在丈夫丁一舟的陪伴下为爱行走,在漫漫的旅途中谱写了真爱的赞歌。几个月前,赖敏怀孕了。这个原本是高兴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变成了难题。家族遗传的病魔,让他们喜忧参半,若是不能成功地治疗,就只能含泪割舍腹中的胎儿丁路遥。赖敏早早就给未出生的孩子写下了一封信,“我想每天吃完饭陪你一起散散步。”赖敏朗读的是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梦》,献给深爱的丈夫丁一舟。“毕竟,就算是一小束吧,也是他的爱情。”丁一舟和赖敏在有限的时光内一路陪伴,让“我爱你”三个字变得弥足珍贵。我们衷心祝愿丁路遥能够健健康康地来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张家敏的眼泪为乳腺癌姐妹而流
张家敏第一次乳腺癌手术后,无法面对自己残缺的身体。除了体肤之痛,更多的是精神与心灵的煎熬。在一番的阵痛后,张家敏艰难地走出来了。面对猝不及防的考验,张家敏没有低下头,而是选择了和更多的姐妹们在一起,为抗击乳腺癌而努力。张家敏先是公开了自己的家庭电话,为患病的姐妹们提供倾诉热线;后又和姐妹们成立了粉红丝带志愿服务队,为更多抗癌的姐妹们提供帮助。张家敏朗读的是泰戈尔的《生如夏花》,献给所有抗击乳腺癌的姐妹。“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如今78岁的张家敏一直行进在乳腺癌防治宣传的道路上。
张鲁新的眼泪为青藏铁路而流
冻土科学家张鲁新,被称为“不哭的男人”。有一次,他和同事外出勘察地貌迷了路,把生命寄托在三根即将燃尽的火柴,那时他流下了庆幸的眼泪。张鲁新把毕生的精力和汗水,献给了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流下了“生死、悔恨、圆梦”之泪。张鲁新的学生们朗读塞缪尔·乌尔曼的《青春》,献给自己的老师。将自己的年华奉献给冻土科研研究,看着青藏铁路从无到有,这是青春的见证。张鲁新和全场观众共同朗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朗读者第六期眼泪观后感】相关文章:
萨朗吉简介01-13
朗读者观后感(通用10篇)09-06
CCTV朗读者第9期观后感07-19
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07-19
朗读者第九期嘉宾梁晓声观后感11-21
朗读者开场白集锦04-12
调酒师知识:朗姆酒简介03-20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300字10-21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800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