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知识资料

CCTV朗读者第5期完整版观后感

时间:2024-08-04 13:57:20 中小学知识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CCTV朗读者第5期完整版观后感

  央视一档最新的节目《朗读者》引发网友好奇,据悉这档由董卿担任制片人的节目还没有开播就已经人气十足,网曝胡歌、姜文、徐静蕾等大咖都会加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朗读者第5期完整版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CCTV朗读者第5期完整版观后感

  【1】朗读者第5期完整版观后感

  文学作品“最正确的打开方式”,莫过于朗读。通过声音——这种语言最原始的表现方式,聆听字句背后作者的情感表达,这样才最真切动人。在信息爆炸时代,巨量信息流冲击下,人们变得无暇朗读,“碎片化”、“读图”等信息获取方式挤压着朗读的存在空间。以至于我们一度忘却了最后一次朗读文章是在何时。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今春电视节目“朗读者”亮相银屏,颇受关注。受邀嘉宾带来自己的故事与选择的文章,登台动情朗读,分享自己的独特经历,唤醒观众的朗读记忆,同时又将观众带入各自情感世界,与其同哭同笑。

  热度背后,不乏热捧:观众们通过这档节目找到久违的朗读体验,将其视作文化精品。但面对日益萎缩的朗读生活和国人并不高涨的读书热情,一档电视节目,能够拯救我们日渐远去的朗读吗?或者,这样一次文化尝试,又能带来怎样的思考呢?朗读者在继续,朗读的故事也在继续。

  不能忽视的朗读危机

  只有濒危物种,才会受到保护;只有将近灭绝的动物,才屡次在银屏亮相。人们不会关注一只麻雀的生死,也不会顾及一只牛羊的情感,往往因为其数量庞大,而且寻常可见。“朗读者”出现,透露着一个事实——我们已经与朗读渐行渐远,一旦走出校园,可能终生也不会朗读一篇文章。

  2016年读书日期间,2015年度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公布:当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份)和4.91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与2014年相比,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略有上升,纸质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今年4月将发布2016年相关数据,预计数字不会有太大波动。在阅读已经不甚兴旺的时代,声情并茂,生动悦耳的朗读更弥足珍贵。

  朗读不会灭绝,只会与我们渐行渐远,直至我们想不起来最后一次捧起书本,高声朗读的记忆。随着这种文学审美方式的落寞,以朗诵为代表的'严肃文学阅读难免相应缩减,加重了读者与严肃文学间无形的隔阂。面对现状,以电视节目面貌出现的“朗读者”能做些什么呢?

  难以抹去的综艺印记

  濮存昕作为首位嘉宾来到“朗读者”舞台,他回忆起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童年,他因跛脚被同学冠以“濮瘸子”的绰号,直到他遇到了一位医生,帮他扔掉了拐杖,重拾信心。濮存昕说:“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濮存昕。”生命的奇妙之处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幸运的是相遇后发生的美好故事。因而他选择朗读老舍的《宗月大师》。在宗月大师帮助下,老舍开始上学读书,改写人生轨迹。作为表演大师,濮存昕的朗读温暖而平和,动情之处也不露声色。

  其后,柳传志朗读了《写给儿子的信》,演员王千x选择朗读《老人与海》,红丝带校长郭小平、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等依次登场……特别是徐静蕾在朗读史铁生作品《奶奶的星星》时,情深之处,泪流满面,一度哽咽,很多观众为之动容。濮存昕式的温暖平和愈加稀少,而徐静蕾式的“泪流哽咽”的动情故事逐渐增多。

  不能否认的是,“朗读者”策划团队赋予其最初的属性是“文化情感类节目”,这个基本定位决定其第一功用是情感沟通,而非单纯地朗读文学经典。其最直接的目的是给诸位“朗读者”提供表达情感的舞台,而非在舞台上赏析文学作品。因而,濮存昕的朗读,表达的是自己的感恩,徐静蕾的朗读完成自己的追思,与老舍、史铁生并无关联。因而,那些催人泪下的场景,泣不成声的字句,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舞台表演,就无足重要了。

  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人们推崇这种完全沉浸式的阅读,没有过多情感附加其中,朗读者享受纯粹的读书乐趣。朗读带来的第一感受应是快乐,而非眼泪。

  朗读动机与文化使命

  “朗读者”文化情感类节目的属性判断,决定了它不能承担过多文化使命,至于“老舍”的“舍”字到底读上声还是去声,《奶奶的星星》里是否能加入衬字,并不是一档电视节目要解决的。与其寄希望于电视节目的文化意义,不如大胆肯定电视节目的文化视野,毕竟,承担文化责任的,是台下与电视机前每一位观众,书前每位读者。幸运的是,“朗读者”抛给我们这样的问题:究竟我们为什么要朗读?

  不经意间,一些朗读者们透露出最初的朗读动机:王千x提起出演《钢的琴》的故事,人活着是为了精神;红丝带学校的校长郭小平登台,为33个艾滋患儿朗读……96岁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最为直白且切中要害,谈到自己一直以来在翻译上的坚持,他激动地说“这个乐趣是别人夺不走的”,所以他每天为了翻译仍旧坚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2007年曾被诊断为直肠癌,“被判”只有7年寿命。他笑呵呵地说:“人的寿命是可以掌握的,喜欢什么就做什么。”所以,他朗读、翻译、高龄带病工作,并不为谁,只是喜欢这样去做。纯粹的朗读,并不需要完整、复杂的动机与声光电舞台效果,也不需故事陪衬与情感烘托,乐趣是最佳的朗读动机与需求。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的学者为了提升自己的素养,而今日学者追求别人的评价。何兆武先生也有相似的一段话:“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大价值,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将人为附加的功用、意义、情感摒除,剩余的成分是最纯粹的朗读。

  2016年3月,“全民阅读”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同年12月,《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今后5年,全民阅读将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深入推广。阅读的“复兴”或能带来朗读热度。“朗读者”或许不是最佳解决方式,但它却不失为解决并改进的有益尝试,不失为严肃阅读与文学朗诵的一次复兴契机。与守在电视前观看别人朗读相比,我们是否更该去高校走走,到中学转转,听听最稚嫩的声音朗诵,是否该翻出一本压在柜中的书籍,大声朗读出来呢?

  【2】朗读者第5期完整版观后感

  在最新一期《朗读者》中,李亚鹏不仅分享了自己陪伴女儿成长的故事,还朗诵了朱自清的《背影》,听之让人动容;而昔日“央视一姐”倪萍则讲述了她多年为子求医的心路历程,并朗读了自己写的《姥姥语录》,她饱含深情的声音直抵人心。“让我们一起去朗读吧!”主持人董卿的这句话,把人们带入一个久违的场景,也让亿万观众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朗读的“引力”。继《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朗读者》,该节目在央视一套黄金档一经开播,迅速爆红,受到观众热情追捧,在新春伊始就让文化类节目迎来了一个小高潮。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当下,文化生态越来越多样化,观众不仅需要爆笑来解压,更需要悠久的文化来滋养。正如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在与董卿的访谈中讲的一句话:“人生就是要创造美,享受美。”相信许老这句话,将成为更多人的共识。明晚,《朗读者》第五期将在央视一套八点档播出。

  节目筹备一年多

  《朗读者》力求高而不冷

  事实上,文化类节目并不是初次进入观众视野,从2013年至今,《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三个“大会类”节目的大受欢迎,为《朗读者》的面世做了足够铺垫。

  首当制片人就推出了一个爆款,在董卿看来,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一方面,大的时代背景在呼唤着更有文化品质的节目,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们这个节目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怎样把文化类节目做得高而不冷上花了一番功夫。”据节目组介绍,每次的台本都有将近100页,都是董卿跟导演们凌晨4点左右收工,上午9点开始开工磨出来的。

  不少人形容《朗读者》是电视综艺的“一股清流”。有些专家认为,说它“清”,是因为《朗读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内容清新、让人内心清净,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的力量,引发共鸣,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和情感之美,而这也正是节目火爆的文化密码。

  形式上,《朗读者》每期设置一个主题,首先会分享一段人生故事,然后再朗读一篇文字。这些文字是嘉宾一段人生经历的投射,而不会显得是两张皮:故事是故事,朗读是朗读。两者之间选择一个很巧妙的切入点,这也是《朗读者》的核心策划所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点评:“《朗读者》别具一格, 慢下来 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内容上,朗读者既有濮存昕、柳传志这样的名人,也有蒋励、成都鲜花谷夫妇这样的普通人,至于读什么,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鸣。执行总导演夏欢欢回忆说:“我们确定要请成都鲜花谷的夫妇,但让他们读什么呢?董卿听了他们的故事后,一下子就想到了朱生豪写给妻子的《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期节目播出后,他们的人生故事与朗读被网友誉为最美丽的“遇见”之一,网友评价:“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懂什么朗读技巧,但是他们那蕴含着感情的声音却不停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真情实感引发共鸣

  文化类节目成为风向标

  荧屏上,《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异军突起,激起了不少观众对诗词、书信、朗读等传统文化方式的热爱。这也呼应了董卿做《朗读者》的初衷:“尽我们所能去做情感类的一种共鸣,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一种认知和最温柔的记忆。”

  《朗读者》在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享受人文艺术之美的'同时,更满足了不少观众的审美需求。当下,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时代主流,大众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精神食粮。从朗读的层面看,不是每一位朗读者都能展现出专业高水准,但真正打动人的,是朗读者结合个人独特经历所传达的真情实感,与观众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濮存昕那句“记住帮助你的人,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回应了人们内心对善的需求;而《愿你慢慢长大》中,初为人母的张梓琳寄语孩子的“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所传达的,则是人们内心对安静平和的向往。“汉语之雅驯,文化之宽广,情感之丰厚,全都在节目不疾不徐的节奏中渐次打开。”

  不过董卿也说,这一小高潮的到来,并不能乐观地视为文化类节目就迎来了春天。业内专家也表示,相较于娱乐类节目,文化类节目确实有一定的准入门槛,需要更精心的设计,也需要观众多一些耐心,多一点思考。但这起码是个风向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们永远都有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这种精神文化需求还会有更强劲的表现。如果我们表现出高度的文化智慧,还会出现更多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CCTV朗读者第5期完整版观后感】相关文章:

CCTV朗读者第9期观后感07-19

cctv朗读者第6期观后感范文10-20

CCTV第5期朗读者观后感(通用23篇)06-08

cctv朗读者观后感第七期09-23

2017CCTV朗读者十一期观后感08-25

CCTV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06-29

CCTV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10-08

朗读者第8期观后感09-09

CCTV朗读者告别观后感第七期06-01

CCTV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