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大家参考!
教材分析:
人们靠着手上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课文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变迁,更主要的是揭示村民们的错误行为以及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言简意深”是课文的主要特点。整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全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乱砍滥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之情会油然而生。
学情分析:
第二单元的训练目标是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文篇幅不长,长句难词不多,语言浅显易懂。通过预习,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小村庄的变迁,对于文章所蕴含的保护环境这个道理也有初步的认识。
然而课文看似简单,但含义非常深刻,文中可抓来细细品味的关键词句相当多。由于学生刚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处于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如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不管在数量方面,还是程度方面都应把握好一个“度”,做到适切,以符合年段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学习本课生字10个,重点掌握“润、黎”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景色的词语。
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景色的词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说说小村庄的变迁。
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读一个故事(板书: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变迁(板书:一个小村庄的)。
齐读课题
2、 (出示图片)谁能看看图,结合自己的预习,说说这个小村庄的变迁。
指名回答
二、学习第一节,理解运用词语。
1、 (出示图片)引读第一节。
2、 (板书:美丽)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小村庄的美丽,能说说这些词的大概意思吗?
指名回答(词语变色)
郁郁葱葱:树木茂盛。
湛蓝深远:天空很蓝,高高的,一望无边。
清澈见底:水清得能看见河底。
清新甜润:空气新鲜湿润,充满草木散发出的芬芳。
“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意思是什么?
3、 宁静的山林,美丽的村庄,多么优美的环境啊!让我们一起带着赞美的语气读一读。
齐读第一节。
4、 (出示图片)可是后来,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出示说话练习)谁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
5、 (板书:消失)美丽的小村庄消失了,优美的环境被破坏了,真令人惋惜。那究竟是什么毁灭这一切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了解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
1、 指名分节读课文,用“~~~~~”划出写小村庄为什么消失的句子。
指名回答(出示句子)
“黎”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 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1)那年的八月雨水奇多(板书:雨水奇多),我们可以查字典理解“奇”的意思。
(出示表格)指名回答(出示答案)
“雨水奇多”就是雨水非常多。
(2)你从句中哪些词语看出雨水非常多?
指名回答,随机讲解。
没喘气儿:指雨没有停歇。(“喘气儿”原来是用在人身上的。人一直干活,干得很累了,就需要停下喘口气儿。那么“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呢?)
一连:对,雨一直连着下。 五天五夜:哎呀,雨下的时间好长啊!
(3)这么多的雨水汇合到一起,形成了凶猛的洪水。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洪水的凶猛?(板书:洪水凶猛)
指名回答
咆哮:读词语,观察字形,你发现什么?两个字都是口字旁,那么词语的意思是?
对,“咆哮”的原本是指野兽怒吼,这里用来说洪水,使你感受到什么?
的确,洪水就像野兽那样一边跑一边张着大嘴吼叫,把一切都吞没了。
(4)(出示句子)看看图,再读一读两句话,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指名回答
看,洪水力量非常大,不但把东西冲垮,还翻转了起来,真是太可怕了。
3、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雨水奇多,洪水凶猛。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二、三、四节,了解小村庄消失的间接原因。
1、 除了洪水外,还有什么情况也是小村庄消失的原因呢?请你仔细读一读课文二、三、四节,找出一句话。
自由读,指名回答。(出示句子)
2、 大家看,山上的土地原先是被树木遮住的,现在树木被砍掉,土地就完全露了出来,这就叫“裸露”。(出示词语)
3、 当洪水冲下来时,山上的树木原本是可以阻当或减小水势的,但因为没有了树木,土地裸露,所以洪水中还会夹带大量的泥沙和石块,破坏性更强。(板书:树木减少 土地裸露)
4、 (出示说话练习)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小村庄消失的原因,用上文中的语句。
指名回答。
5、 为什么会出现树木减少,土地裸露的现象呢?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这些话。(出示句子)
自由读。
6、 同桌讨论完成这个填空,好好想想最后一个空该填什么。
指名回答。
做饭的时候,为什么会从屋顶冒出炊烟?
所以,树木都变成了做饭时烧的柴火。
7、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被砍掉的树木数量很多?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指名回答,随机理解。(词语变色)
一棵一棵:说明砍得多。
一栋栋:说明房子多,造房子要用木材,房子造得越多,树砍得越多。
各式各样:说明工具的种类多,要做这么多工具,树木被砍掉很多。
应有有:“应”和“尽”分别是什么意思?应该有的有了,说明家具很多,为做这些家具,树木被砍掉很多。
大量:说明被砍掉的树木数量多。
8、 有感情地齐读,红色的词语可以读得重一些。
五、学第五节,理解意思,揭示中心。
1、 引读。
虽然小村庄不断发展,一片繁荣,但是看看它周围的山上,一年年,一代代——
终于,巨大灾难降临了,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
洪水过后,什么都没有了——
2、 (出示说话练习)靠斧头得到的哪些东西没有了呢?请你说一说。
指名回答。
3、 几代人辛辛苦苦砍树,用木头做成的东西,都没了,真令人伤心。一起用悲伤的语气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
4、 你认为造成这场惨剧的究竟是什么?能看着板书说说理由吗?
5、 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乱砍树木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指名回答
6、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家园,破坏大自然的人,最终都会收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一起呼吁:不要再乱砍树木,保护环境。
板书:不乱砍树 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
美丽
9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人们随意砍伐树木
不乱砍树 树木减少 土地裸露
保护环境 雨水奇多 洪水凶猛
消失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义。教学中将文本分为三部分,依次呈现,并引导学生理解品味其中有相似表达作用的词语。第一部分是第1节,主要抓写小村庄环境优美的四个词语,并在说话练习中指导运用;第二部分是第3节第一句和第5节最后两句,分别是小村庄消失的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主要抓写雨水奇多、洪水凶猛的词和一个“裸露”,再通过一个说话练习,指导学生说清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达成课后练习的要求。第三部分是2~4节中的其它内容,讲述人们用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主要抓体现砍伐树木数量多的五个词语。要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找到这些表达意思相似却相对不明显的词语,难度是比较高的。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了一个填空,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这部分课文的大概意思,又让学生的目光集中到了需要关注的词语或词组上,从而为后面的品析词语扫清障碍。最后结合理解第5节“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的含义,指导运用这些词语。整堂课设计以指导理解词义为主线,结合朗读、说话训练,层层推进,力求扎实有效。
上完课,感觉有得有失。由于目标适切,取舍恰当,设计有坡度,在课堂上给予了学生较多读文、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学生课堂上参与面广,表达欲望强,整堂课各个环节的目标达成度较高。但最后一个环节没有完成,品完词语后没有当堂在另一个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文章中心未能揭示,使得整堂课的完整性不能体现。究其原因,可能在个别词语,如“清新甜润”之类的意思挖掘上太深了些。虽然老师觉得自己将这个词语讲得很透,但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对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帮助不大,从整堂课的时间分配和教学效果角度来观察,属于占用了时间的低效率环节。
由此得到的宝贵经验是:学生的“学”既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起点,也是终点。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量”、教学目标的“度”和教学过程的“法”,通过自己的课堂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切记:过犹不及。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反思(通用17篇)09-23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08-25
麦哨教学设计及反思08-16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及反思10-04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0篇)09-04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0篇)08-05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及反思08-26
广告设计中色彩构成的教学反思范本06-25
救命的口才哲理小故事10-05
初二英语小故事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