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下面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草原教学设计的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1】草原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2、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3、去过草原吗?谁去过?请问你第一次去草原感觉怎么样?(高兴)
4、请带着你的高兴读读这句话。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开始汇报预习:
第一项: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我认为:“迂回的迂” “勾勒的勒” “低吟的吟” “渲染的渲”“蒙古的蒙” “鄂温克的鄂”
请大家跟我读
谁来读一遍
第二项:听写生字,你最想给大家听写哪些生字?(指两名学生上黑板听写)并评讲对错、书写
渲染、勾勒、襟飘带舞、礼貌、羞涩、舞蹈
第三项:展示朗读:今天我们在三人小组内展示,读完选出你们小组就这篇课文的朗读榜样。
2、思考:孩子们,读完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来?(美)
3、那么,草原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师: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自由练读
现在,丁老师特别想读这一段,可以吗?
你也想读,对吗?那就学习丁老师和你小伙伴读课文的优点放声读一读吧。
3、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美请你拿起笔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一句写了草原的“天”很清鲜、明朗,
师:同学们,作者为什么用“清鲜”而不用别的词语呢?你试着给它换个词,可以换成什么?(新鲜)
师:空气可以用新鲜来形容,还可以换成(清新)
师:那作者为什么用“清鲜”,而不用“新鲜、清新”呢?
(“清鲜”里含有清爽、新鲜两个词语的意思)
师:是啊,不仅作者感受到了草原清鲜的空气,你也感受到了,真了不起!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师:老舍先生想要高歌一曲,这时候,如果你也在草原上,你想怎样呢?
学生自由说,如:我想要躺在草地上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
我想深吸一口着清鲜的空气。
师:让我们在齐读这句话,表示你内心的愉快。
还有哪儿写的美?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让我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一望无际、大。
师:请看,(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这就是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大片大片的绿色让我们近处看到的是绿色,远处也还是绿色,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草原的一碧千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这么大、这么绿的草原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没有边际看不清楚)“茫茫”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给人一种很空旷的感觉,而草原并不空旷)。
师:为什么呢?
(因为有高高低低的小丘、羊群、牛羊、各色的小花的点缀)
师:所以作者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还有哪里写得美?
(3)“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使人感到十分舒服,一见便生爱慕之心。
师:说得多好呀! “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是一碧千里。
还有哪里写得美?
(4)“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作者用一个比喻句写出了一碧千里的草原有了羊群的点缀变得非常美丽。
师:这句话把什么比成了什么?(两个)
把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把草地比作了无边的绿毯。
师:嗯,你真棒!两个比喻都说出来了,来,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师:孩子们,再读读作者的这个句子,看看哪一个字用得最巧妙? (“绣”)
为什么?(因为一碧千里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就像一幅画,像一幅手工作品,吃草的在作者笔下,就仿佛绣上了一朵朵白色的大花。这样的美,美得让人兴奋,美得让人陶醉。所以作者说“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还有哪个句子写得美?请你读一读。
(5)“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一片翠色,轻轻流入云际。”
我觉得这能表现老舍看见的小丘线条很优美,他在欣赏这种美。
师:这里确实写得美,里面有一个词“渲染”,“渲染”是什么意思呢?
请看注释,“渲染”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师:同学们,看这幅图,这是用渲染的手法画的一幅画,它用色彩涂抹画面,达到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如果说,中国画是渲染出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那么老舍笔下的草原就是那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一片翠色,轻轻流入云际。
师:孩子们,这个句子里,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师:看到这个词,你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出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这翠绿的颜色都要流入云际。)
师:是啊,翠绿的颜色都要流入云际了。近处是绿的,远处还是绿的,请同学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一片翠色,轻轻流入云际。)
(6)“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让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可以感觉到老舍在看到这一望无际、一碧千里的草原的时候,已经被陶醉了。
师:你是一个用心读书的孩子。
还有哪个句子写得美?
(7)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拟人)这句话让我感觉到就连静立的牛马也被这如诗如画的草原景色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可见草原有多么美丽!
4、师:同学们,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文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草原上美丽的风光吧。(音乐响起)
5、指导背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文字都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吧。可以看着不同的提示背一背这段话。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 ,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 。四面都有小丘, 是绿的, 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 ,一会儿 ,走在哪里都像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 ,就像只用 ,不用 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 。这种境界,既 ,又 ,既 ,又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 ,好像回味着 。
四、总结写法:
这优美的文字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同学们,作者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是从草原的天空写到了天底下的一碧千里,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从远处的小丘写到的近处的羊群、骏马、大牛,这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所以,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作者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这样才能让文章更有条理。
【2】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
一、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为孩子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主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阅读方法,然后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进行阅读实践,在读中找(批画),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再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情和体会,设法使学生能在整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激情满怀,积极主动,并能自觉地与学习伙伴合作探究。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努力体现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实践活动,力求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优美句段,感受草原绮丽风光和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好客。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
(2)学习本文边描绘边议论抒情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的内在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播放草原风光录像,学生边看边想怎样概括地描述草原的绮丽风光。
2.同桌交流,概括草原的绮丽风光。
3.师: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草原美丽的风景?
生:那里天是那么蓝,飘着几朵白云,那一望无际的天底下是成群的牛羊。放羊的姑娘手里拿着鞭子,正在高歌一曲。
生: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白云,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牛羊在悠闲地吃着草,清清的湖水泛着微波,此情此景真使人难忘。
4.师:今天老师和你们去草原看看那里的优美风景和热情的蒙族人民。
[点评:用录像的画面展示草原美丽的风光,引人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和衔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继续自由读课文,要求一定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朗读(或开火车读),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生依据读得正确流利的标准自评,互评)
4.默读全文,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桌交流。
5.指名说。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热情好客的蒙族人民。
生:课文主要讲了草原的迷人景色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点评:读准每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整体把握和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
(三)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画出有关语句。
(初见草原――接近陈巴尔虎旗――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