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年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古代传说中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欢迎大家参考!
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逐渐推广开来。
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就节日的长短而言,元宵节在汉代是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赏花灯
元宵节有观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时,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十天。
到了清代,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相会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那时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流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从元代起,开始出现了“走百病”的风俗。有《走百病》诗:“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共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明清时代在正月十六日傍晚盛行“走百病”活动,走百病又叫散百病、游百病、遣百病、除百病等,一般是登高走桥,赴庙行香,说是可以祛除疾病。一些地区是男女结伴,也有相当多的地区是女人甚至病妇进行。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放烟火
到了明代,放烟火成了上元节的又一重要景观,也增加了节日的热闹气氛。《琼台志》记载了海南的烟火:“官衙烧火树银花,巧藏故事、生禽,炮仗声震不绝。乡落男妇二三十里者入城聚观,名曰放烟火。”许多地方元宵节夜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
踩高跷
正月十五民间有踩高跷的活动。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
每逢元宵佳节,民间会舞狮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唐代舞狮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走百病、舞狮子等,是元宵节较为重要的民间习俗。
元宵佳节习俗多
“正月十五闹花灯”,猜灯谜、看舞狮…… 绵延至今,传统的元宵佳节仍有许多热闹有趣的习俗。记者表示,吃元宵、观灯放焰火是元宵节的主要习俗,也有一些舞龙舞狮的娱乐表演。此外,据记者了解,元宵节民间还有“走百病”习俗,希望来年健康平安。有的女性则会身着盛装,结伴走出家门,走桥渡危,摸钉求子。
元宵节燃灯:走马灯上图像可变化 冰灯晶莹剔透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别称,如春灯节、灯节等等,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即已有雏形。元宵节节俗活动随历史发展不断扩展,节期也从汉代的一天扩展到明代的十天,那时节期已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夜间燃灯放焰火 ,非常热闹。
元宵张灯是传统习俗。花灯样式各异,有的是仿照百物造型制作的形象灯,有活灵活现的金鱼灯、龙灯、虎灯……不一而足。有时候,能工巧匠还会在各式花灯上绘上民间故事、传说的内容,比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平添许多趣味。
因为灯期不同,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正月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宋朝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又叫做“打灯虎”,一般将各种灯谜贴于花灯,猜中的人往往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
“元宵节的灯笼,有密封性特别好的‘气死风灯’,也有‘走马灯’:灯内蜡烛产生的热流带动轮轴转动,灯笼几个面上的图象可不断变化。”高巍说,古代还有两三米高的冰灯,雕成武士或其他形象,晶莹剔透、栩栩如生。
元宵、汤圆有区别:蒸煮油炸皆美味
说到正月十五的头牌吃食,非元宵莫属。元宵,另有一称为“汤圆”,二者模样虽然相似,但制作手法略有不同。元宵是“摇”出来的:先把馅料切成大小适中的方块,再将馅块过水沾湿后放进形似大筛子的容器中,里头盛着江米粉。随着不断摇动,粘上江米粉的馅料最终变成常见的元宵。而汤圆则是事先和好面,擀成面皮,像包饺子那样把馅料包起来。
近年来,元宵的制作日渐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黏高梁面、黄米面多种类型;馅料的内容也十分丰富,甜咸荤素、应有尽有。偏甜的馅料有玫瑰、白糖、什锦、豆沙等,人们也会制作馅料含有芥、蒜、韭、姜等组成的五辛元宵,按照谐音来说,表示勤劳、长久的美好寓意。
元宵怎么吃?大多数人可能会说“煮”,其实,还有蒸食、油炸、炒吃等多种方法,同样美味可口。元宵节当天,一家围坐在一起,每人吃一碗带汤元宵,也是其乐融融。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文章:
立冬习俗有哪些08-30
湖北冬至习俗有哪些10-10
福建冬至有哪些习俗09-30
苏州冬至的习俗有哪些12-19
广东元宵节习俗有什么02-21
北方元宵节的习俗02-21
护发食物有有哪些05-04
股票分时形态有哪些-短线炒股方法有哪些08-07
食盐的用途有哪些07-11
色彩是特性有哪些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