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知识资料

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时间:2024-10-05 18:36:12 中小学知识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课件,欢迎参考!

2017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1】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在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完全融入了课堂教学。它以强大的知识储备量以及形象的感官刺激,简便的操作,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优化了课堂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音乐课还是体育课,都能发挥着巨大的功用。它在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就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直观、动态、逼真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氛围,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之中。

  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广西桂林山水相映的秀丽景色和独特风貌,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课一开始,我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出示一张文字片:桂林山水甲天下。通过对甲字的讲解,点出了桂林山水在世界游览胜地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激起学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欲望。然后抓住时机播放一段编辑好的配乐录像,展现了桂林山水的奇特风光,把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境地,从中感知桂林山水独特的美。随着画面的移动,学生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这样,渲染了气氛,很自然的将学生带入了课文中,学生们怀着对美的向往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景。接着,我播放了课文配乐朗读的课件,学生们在欣赏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诵之后,个个跃跃欲试,都想读一读课文,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我用语言、录像、音乐的渲染,营造了课堂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直观呈现,化难为易

  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抽象思维正开始发展,而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再加上学生生活阅历不足,生活空间狭窄,对有些涉及专业化知识的课文很难理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直观地演示事物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如《詹天佑》一课,有关工程学知识的“人”字形线路的新颖设计,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而对课文中文字叙述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通过利用移动幻灯片演示,使学生对“人”字形线路有了具体的形象,进而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从心底里敬佩他,学习他。化难为易,突破了难点。

  三、活跃思维,启发想象

  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与一些课文作者所处的背景年代久远,学生很难体会其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所涉及的事情有些也是学生无从耳闻的,这时可以凭借多媒体的优势,将它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而且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开拓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古诗教学中,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很难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让多媒体课件来处理,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在教学古诗《暮江吟》时,为了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我先让学生找出诗句中难理解的词“瑟瑟”和“可怜”,然后演示课件,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欣赏大自然从黄昏到晚上的美景,欣赏夕阳照射下江上半红半绿的景色,领会深秋夜晚实在非常可爱,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瑟”实则是“绿”的意思,“可怜”则是“可爱”的意思。在动听乐曲配音中听诗歌朗读,观察诗歌所描绘的景色,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提高了想象力和分析力。

  四、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实现课内外沟通,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知识,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系列美丽的大自然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多么迷人,激发学生了解地球的兴趣。通过学习课文,学生知道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然后播放录像,看看目前我国严重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可怕现实,激发学生“应该好好珍惜”的强烈欲望。最后,学生讨论收集到的地球污染现状资料,教师再补充许多目前地球严重受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组讨论,想想办法,“我们应该怎样做”?此时,教师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让学生课后自己去看有关书籍,围绕“如何保护地球”,设计一份宣传小报和一则公益宣传广告,或写读后感和倡仪书。这样,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更形象表达了在传统教学中不能表达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理解和接受,相应提高教学质量。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脱离目标,哗众取宠

  因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为了投其所好,往往会片面的追求花哨,舍不得割爱,认为课件越多越好,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其实有时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学中思维空间少。

  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自豪。然而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代替了板书。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许多老师将板书设计进了课件中,板上不写一个字。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课件中不能及时表现出来,教师只能通过板书方式来讲解。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所有。

  四、生搬硬套课件,缺乏个性教学。

  目前市场上发行的教学课件,绝大部分无法使用。究其原因:一是教材更新较快,教学内容变化大,课件中的素材和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吻合;二是制作者和执教者的设计意图出入较大,缺少个性特点。如果生搬硬套,则达不到教学目的。

  总之,多媒体作为辅助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不仅延伸了学生的眼、耳,甚至延伸了学生的脑。我们既要发挥优势,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服务于我们的学生;也要避免因注重形式,过于花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把握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真正发挥多媒体手段的实际效用。

  【2】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教学课件ppt模板08-03

2017九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第二学期06-12

小学静夜思古诗ppt课件10-10

第二学期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6篇)06-21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期中试卷10-04

演讲培训课件07-29

怎样教学小学语文知识辅导08-24

小学元宵节课件教案(通用7篇)07-09

医院礼仪培训课件07-29

服务礼仪培训课件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