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知识资料

《秋水》读后感

时间:2024-10-17 08:39:25 中小学知识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秋水》读后感大全

  《秋水》是由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写的。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水》读后感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秋水》读后感大全

  《秋水》读后感(一)

  《秋水》是由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写的。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大。我读了《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深有感触。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学问是无止境的,因为宇宙是无穷大的,人在宇宙中显得很渺小,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它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本文用寓言形式设喻阐述深刻哲理。文中虚构了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人物的对话,北海若代表庄子思想,河伯则代表庄子思想的对立面,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故事,引领全篇,构思相当巧妙。

  本文在表达上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如文章一开头,作者用“秋水时至……不辨牛马”寥寥二十二个字,就把涨水时那种汹涌澎湃、气象万千而又浩淼无边的壮阔景象毫不费力地描绘了出来,给读者以不尽的韵味。文章的语言十分生动,写黄河,则浩浩荡荡,奔腾澎湃,气魄雄伟;写北海,则渺茫空旷,无边无际,意境开阔;写河神,则有喜有叹,逼真传神,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古至今,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这是真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们在做成功一件事后,应该记住如何成功的经验,不可以轻视比你差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会跟上你,甚至超过你。还要向比你更优秀的人学习,在他们眼中,你的成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我们要学无止境。做到了这些,那么你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2《秋水》读后感(二)

  庄子是道家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写得出色,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个道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我读了《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深有感触。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秋雨应时而来,百川流入黄河,黄河主流加宽,两岸和河中沙洲之间,辨不清对岸是牛是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河伯顺流东行,到达北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水的尽头。于是河伯改变了沾沾自喜的面容,对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话,说的正是我啊。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学问少,还看轻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信,如今我目睹了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我若不来,那可就危险了,我将贻笑大方啊。”

  河伯少见多怪,知识浅薄。后来,看到了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知识浅陋。

  河伯是仙,都会因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何况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人呢?宇宙无穷,而我们只懂得了很少的知识,知道了极其有限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如此渺小。因此,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因其环境所困,不能因其所受教育束缚。河伯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海,才望洋兴叹,而我们则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长更多的见识,千万不可以满足于现状。

  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比如说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杀敌勇猛,于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攻进北京城。明朝灭亡了,但是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这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守纪了,整天吃喝玩乐,听歌赏舞,他们好像忘记了他们的对手——一直想打进山海关的清军。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竟没有一位将士肯应战,李自成只好亲自出马,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前前后后,李自成只在北京住了四十二天。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从古至今,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这是真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们在做成功一件事后,应该记住如何成功的经验,不可以轻视比你差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会跟上你,甚至超过你。还要向比你更优秀的人学习,在他们眼中,你的成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我们要学无止境。做到了这些,那么你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3《秋水》读后感(三)

  读完《秋水》,明白了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文中提到北海若对河伯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此段从不能对井蛙谈论海,不能对夏天生死的虫子谈论冰天雪地,不能跟见识浅陋的人谈论大道理是因为它们各自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好的描绘出了人认识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而作为21世纪的我们,也经常能够感受到知识的有限和能力的有限。现在的家长从幼托班就开始给自己的孩子寻找最好的学校,为的就是想要好的`教育和教学设施。而同时这些又受着经济的影响。每个孩子从幼托班到小学,再由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毕业,期间接触了5个学校。而这5个学校中又能接触到多少老师跟同学,这期间的差异又能直接影响孩子的知识面。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的教学条件与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这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所接受到的知识量;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就算同属一个学校,不同教师的教育方法及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也对学生的知识理解掌握程度有所限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智力,兴趣爱好不同也均能影响到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掌握情况;从家庭环境来说,父母是自己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道德的学习楷模和引导者,父母的兴趣爱好,行为皆能影响孩子的发育成长……影响孩子所学所思有着太多的客观、主观因素,我们应该坦然的去接受。

  4《秋水》读后感(四)

  读了庄子的《秋水》,我不禁为其超凡脱俗的哲理思辨所震撼,奔放肆虐的理想色彩如同海神若般庞大无涯,游曳于天地间的清灵洒脱的思想却极其巧妙地以“个人”为切入点。我蓦地想到了《红楼梦》里“空云洁白”的妙玉最爱读的也是老庄,自比为“樫外人”的她是否像庄周一般对人世冷眼旁观?

  《秋水》中“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的,在庄子看来不过是“犹小石小木在大山也。”尘世间功名利禄变得可笑,诸公衮衮像红尘的丑态嘴脸成为社会的主体,叫庄周如何不幽愤?但他将对现实的失望化为木简上嘲讽激昂的文字和思想中案例剖析的材料,让文以载道,从社会的泥滓中飞出悠然的蝴蝶,于是濮水曳尾,漆园傲吏,终成了南华如诗的篇章。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庄子《秋水》中河伯很符合当下一些炙手可热的人的形象,自负狂妄,目中无人;而海若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的精神是理想中完美人格的化身。对比之下不仅感慨,当时离我们是多么远,又是多么近啊。受现代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濮水边拒绝楚王的庄子很容易被看做不思进取消极怠慢的自由主义者——可我们是多么需要自由的心灵世界啊,现实的实用是一缸水泥,凝固了,就会永远冷下去。几千年前,庄子拜见惠施却反被搜捕,几千年后,有人证明嫉妒者的本质是恐惧失去;然而庄子早就用鹓鶵栖梧的寓言告诉世人什么是真正的'高贵,不是富贵名利,而是保持自我。濠梁之鱼的故事充满了喜剧的辩证色彩,虽然照唯物论的观点谁也不能窥探心灵。如果撇开哲学,从诗意一点的角度看,庄周看到鱼儿高兴,仅仅是因为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河面碧波粼粼,河岸郁郁芊芊,庄子的心境替外物涂了一层明丽的光辉——鱼儿乐不乐不是我能指认的,但我看着它就觉得它很快乐。若干年有个叫王国维的替这种把感情加给生物的意境起名叫“有我之境”,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秋水》是庄子哲学思想方面的一篇论述,包括了他寻求个人自由“全性保真”的处世态度,和他辩证的宇宙观两个方面。

  “濮水钓鱼”是庄子自由精神的直接体现,面对浩瀚的人世,是寂寂漫漫,还是庸庸碌碌。选择精神的欢乐颂就意味着一种和凡尘的剥离,只因为战国是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即使如此,庄子依然要选择剥离。拒绝小吏,就是关闭了通向红尘的大门,红尘中不止有虚左以待的楚相之位,也有集体的认同,时代价值的体现,然而他关上了通向那些的大门,打开了另一扇名位“性灵”的窗,窗外,白鹭在湍流中戏水。

【《秋水》读后感】相关文章:

秋水原文及翻译09-05

《秋水》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08-10

公开课《秋水》教案设计(通用7篇)07-24

《地图》读后感10-27

《丰碑》读后感09-22

金锁记读后感精选10-10

英语读后感03-09

赢在口才的读后感06-14

演讲与口才读后感10-17

《演讲与口才》读后感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