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十大年报审计风险提示2017
风险导向审计下,防范企业年报审计风险至关重要。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十大年报审计风险提示的知识,欢迎阅读。
1、 关注短期内频繁变更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风险
短期内频繁变更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通常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有的还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或调查,时常引发媒体热议,上市公司管理层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较大,在年报审计过程中,事务所会面临较大的审计风险,承受较大的外界压力,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计提示一
要与前任注册会计师充分沟通,特别关注上市公司变更审计机构的原因,前任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在重大会计、审计等问题上存在的意见分歧。
审计提示二
要保证审计资源投入,恰当安排审计时间,委派审计经验更为丰富的项目组成员,合理分工,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审计计划。
审计提示三
要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性,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审计提示四
要加强项目组内部复核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力度,及时化解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
2.关注重大非常规交易审计风险
针对重大非常规交易,尤其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在交易实质的判断上存在困难的重大非常规交易给予特别关注,警惕上市公司通过该类交易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陈述或掩盖侵占资产的行为,充分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产生的特别风险。
审计提示一
要详细了解上市公司的业务类型、组织结构和行业状况等内外部环境,关注管理层是否设计和执行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应对与重大非常规交易相关的风险。
审计提示二
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扩大问询人员的范围,多角度分析各项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交易合同的条款和金额进行函证。
审计提示三
要关注重大非常规交易是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理由,交易对手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存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情形。
审计提示四
委派具有相应技术专长和经验的人员进行项目质量复核,加强复核力度,评价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妥善处理各种意见分歧。
3、关注审计费用显著降低及屡次被处罚、调查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
审计提示一
对于审计费用显著降低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中注协提示,事务所要将其作为高风险业务,严格实施执业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程序,合理确定 审计范围,恰当安排审计人员和审计时间,强化业务执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绝不因业务收费低而在审计过程中疏于管理或偷工减料。
审计提示二
对于屡次被监管机构处罚、调查的上市公司,中注协提示,注册会计师要警惕其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实施舞弊的风险,及时关注监管机构有关函件和媒体报道提及的各项问题,防范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
4、关注创业板新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提示
目前,沪深两市新上市公司中,近一半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创业板在服务对象、准入指标、运行制度和风险特征等方面与主板有着明显的区别,创业板公司内部治理规 范程度相对偏低,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在风险提示函中,中注协要求事务所高度重视创业板上市公司,尤其是新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风险,充分识别和恰当应 对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提示一
要关注公司上市前后的异常变动情况,包括上市前后交易对象的异常变动、同一交易对象上市前后交易金额的异常变动、相同材料上市前后采购价格的异常变动和相同产品上市前后销售价格的异常变动等,考虑是否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形。
审计提示二
要关注上市公司的业务形态、收入模式、技术水平、市场前景、风险特征和偿债能力,关注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合理判断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持续经营能力。
审计提示三
要关注募集资金是否专户存储并投入承诺投资项目,是否存在募集资金使用不当造成的经营风险,超募资金的使用是否履行恰当的决策程序。
审计提示四 要关注税收政策变化风险,关注上市公司是否满足税收优惠政策所规定的条款要求,判断其在报告期后是否能继续取得税收优惠。
5、关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
2013 年10月6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指出,我国部分行业供过于求矛盾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 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在风险提示函中,中注 协要求事务所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给予格外关注,谨慎评估和应对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况与事项,合理设计并充分实施分析程 序,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认真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同时,重点关注以下关键审计领域:
审计提示一
要关注收入是否真实发生以及成本费用的完整性,分析产能、产能利用率和水电能耗等非财务信息和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判断上市公司的实际产量和销量是否与行业的总体趋势及市场需求相符,成本费用与收入是否匹配。
审计提示二
要关注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可回收性,考虑是否存在通过未披露的关联方虚列应收账款,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的准确性,关注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和偿付能力。
审计提示三
要关注存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等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在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是否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时各项关键假设是否符合产能过剩行业的市场预期,各项估计是否存在管理层偏向。
审计提示四
要关注政府补助分类的合理性,补助资产是否直接从政府取得,政府补助所附条件是否能够满足,补助项目是否明显违背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必要时应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或执行函证程序。
审计提示五
要关注研究开发支出的核算是否准确,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是否恰当,研发支出可资本化时点的判断是否合理。
6、关注多年未变更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
审计提示一
强化独立性监控,认真做好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定期轮换,注意评价与长期客户可能产生的密切关系或者利益关联,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利影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加以消除或者将其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审计提示二
始终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充分了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业务性质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最新变化,增强审计计划的针对性,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必要时对期初数重新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审计提示三
强化项目的质量复核,加大项目现场复核和事中复核力度,确保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加强对分所承接业务的实时监控。
7、关注事务所合并后高风险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风险
对于被合并事务所或新吸收的其他事务所审计业务团队带入的业务,尤其是高风险业务,事务所要根据质量控制准则规定和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要求,将其作为新业务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承接。对于事务所合并带入的高风险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事务所要高度重视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监控。
审计提示一
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守则关于审计业务独立性的相关要求,认真做好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委派和定期轮换。
审计提示二
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性,对财务报表易于发生因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方式和领域进行充分讨论,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审计提示三
实施相关的审计程序以确定是否存在管理层以前未识别或未向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联方关系或交易,关注关联方交易的公允性和合理性,此外,对于重要的联营企业,应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取得了实质控制权,是否应当将其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
审计提示四
要恰当应对收入、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和会计估计变更等高风险领域,关注异常重大交易和疑难特殊事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多角度充分评估已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审计提示五
切实强化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对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断和审计结论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应当妥善处理项目组内部、项目组与客户之间以及项目合伙人与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之间的意见分歧,合理确定审计报告意见类型。
8、关注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
审计提示一
要关注收入、成本和费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警惕通过自我交易或未披露的关联方交易实现收入增长,或者通过延迟成本费用发生期间虚构利润的情况。
审计提示二
要关注关联方交易的公允性和合理性,尤其是管理层是否存在通过关联方关系进行串通舞弊、操纵利润的行为。
审计提示三
要关注资产减值计提的充分性和合理性,分析减值准备是否反映资产的真实信息,防止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审计提示四
要关注债务重组、长期股权投资或处置、会计估计变更等非常规事项的合规性和合理性,非常规交易涉及的价格是否公允,相应的现金流入流出是否真实存在。
审计提示五
要关注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以及连续亏损对持续经营的影响,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作出合理判断。
9、关注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
审计提示一
要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如公司近期是否存在无法偿还到期债务、难以获得必需的资金、存在大量不良资产等财务风险,或者主营业务连续亏损、失去主要市场等经营风险。
审计提示二
了解管理层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以及是否计划采取或者正在采取改善持续经营能力的相关措施。
审计提示三
要对公司持续经营改善措施的可行性作出独立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改善措施能否打消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疑虑,以及由此对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可能产生的影响。
10、关注正在实施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
审计提示一
要高度关注公司目前经营情况和重整计划的进展情况,充分识别、评估和应对公司可能存在的主营业务停滞、暂停上市或管理层操纵利润等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提示二
针对偿还债务的履行情况、债务重组收益确认及置入资产的价值,设计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出恰当确认和充分披露,考虑资产重组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审计意见的影响。
【十大年报审计风险提示】相关文章:
什么是审计风险08-22
国家审计风险的防范04-23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07-16
关联交易审计风险有哪些06-12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哪些06-3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10-08
土地出让审计方法-土地出让审计风险09-13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201710-15
如何应对潜在审计风险2017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