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知识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

时间:2024-07-14 16:46:18 舞蹈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

  舞剧是舞台剧本的一种,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长期以来,传统式结构在舞剧创作中占主流地位,如《宝莲灯》、《小刀会》、《白毛女》等均为传统式结构的代表作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舞剧的作品中出现了以人物内心活动来组织舞剧结构的框架,即“心理结构”,这才脱开了原有传统舞剧结构的创作模式。从早期的芭蕾舞剧《魂》到现代舞剧《闪闪的红星》,“心理结构”方式打破了传统式结构模式,并在中国舞剧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历史回顾

  新时期以来,“心理结构”方式在舞剧发展的历史中有两个比较繁荣的创作时期。在这两个历史阶段中,涌现出多部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现了舞剧“心理结构”方式擅长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创作优势。

  1、探索的高潮期(1980——1985)

  1980年作为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创作的起始时间,是因为大量具有“心理结构”方式特点的作品出现。虽然这一时期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创作规律尚未成熟,但是在《魂》、《家》、《蘩漪》等舞剧作品中已经呈现出淡化情节的冲突,注重心理描写的结构特点。肖苏华指出“根据于平的分析,当时有三路人马几乎同时开始向舞剧‘心理’结构发起进攻。”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相关文章:

舞剧的起源及作品08-08

击剑运动在中国的发展05-12

街舞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06-29

跆拳道在中国的发展的发展现状04-02

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05-12

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04-06

中国象棋历代发展10-07

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及策略06-13

中国传统乐器发展历程07-02

春之祭芭蕾舞剧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