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必须具备的职业心态
校长管理学校,要有怀仁的心态、谦和的心态、务实的心态、开放的心态、研究的心态、尚贤的心态、服务的心态、克己的心态等。拥有了这样的心态,才能在领导和管理工作中,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从容不迫,运筹帷幄,凝聚智慧,和衷共济,破困发展,在改革创新中办好学校,成长为教育专家。
以敬畏的心态走进学校。
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校长并非是权力授命的官长,他是一个专业分工的首席,一个团队的价值引领者,一个为学校和师生发展承担责任的工程师,面对自己的使命要怀有必要的职业敬畏。同时,任何一所学校,无论原先基础状况如何,都有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办学基因,教职工对校长充满期待,都有渴望尊重、实现自我、办好学校、发展共荣的愿望。对校长特别是新任校长而言,接管一所学校,重要的不是去否定、批判甚至是颠覆,而是倾听、继承和发展,对学校抱有敬畏之心,敬畏学校精神,敬畏前任成就,敬畏师生关切,敬畏办学追求。当年,蔡元培先生就职北大校长,当他的马车进入北大校园,一名普通的校工向他行礼时,蔡先生急忙下车,毕恭毕敬地脱帽鞠躬还礼。蔡先生礼贤师生,民主治校,广纳英才,因而造就百年名校。蔡先生乃旷世师表,为天下所尊崇。蔡先生尚且如此,所以无论校长有怎样的威望和尊荣,走进一所学校,首先要学会敬畏,没有任何理由以主宰的身份,妄自尊大、趾高气扬、一言九鼎。因为,只有真诚、谦虚和敬畏,才能赢取大家的尊敬和协力。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准学校的经脉,把大家的想法变成共同的愿景,激活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办成一所让社会、师生、家长满意的学校。否则,一进学校就摆架子、逞威风,上来就失掉了民心,摧毁了团队,管理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以包容的心态成就师生。
经济学上的包容性增长理论,强调尊重、关怀、公平、共赢和共享的价值观,对学校管理不失为一种新的启发,学校同样需要包容性发展的理念。靠什么力量来发展学校?积极的要素可能很多,但最直接、最关键、最具持久力的,应当是源于学校内生的力量,靠师生本身来激发和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教师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只有师生的发展,才会有学校的发展。所以,梅贻琦先生讲,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春晖中学因其有了经亨颐、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等名师硕彦,因而英才辈出、名满天下。但名师不是天生俱来、横空出世的,也不是靠升学成绩、名誉称号包装而迅速蹿红的投机暴发户,他需要成长的空气、环境和土壤。真正的名师,并不在于某节课堂多么精彩、技法多么娴熟、光环多么炫目,名师的普世价值在于其育人的贡献、渊博的学识、乐道的精神、专业的建树、超群的智慧、执著的探索、崇高的品格,如章太炎,如刘文典,如黄侃,如傅斯年,正因其如此,名师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甚至特立独行,他们坚守知识分子的操守,专注学术教学研究,不擅处理关系或者不愿场合交际,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主张,与世俗的急功近利、投机逢迎格格不入,因而常常备受争议,不为当道者所赏识。培养名师,就要有识才之眼、容才之量、用才之道,创造宽松的环境、专业研究的自由和资源支持的保障,重要的是,给足时间和信任,而不是规定要求一年之内达到什么名次、出多少课题、获多少奖,换取所谓效率的虚长。普林斯顿大学允许安德鲁・怀尔斯九年不出一篇论文,潜心研究费马猜想,最终攻克了世界难题,这样的管理让人尊敬。其实,何止是名师,任何一位教师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夜成就,需要在长期的学习探索思考中积累智慧、历练成长,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个性品格又必然不同,不能指望用一种模式、一个制度、一个时限,就能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团队。这样的发展过程,校长没有包容的心态和科学的管理是很难实现的。学生同样如此,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潜能才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思维方法、不同的人生规划,更需要一种“允公允能”的包容心态来管理学校,始终坚守教育的精神,恪守教育的规律,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才能像哈佛那样,“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用道德的心态管理学校。
仁者爱人,校长是教师群体的精英,首先应当是道德的模范。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纵观古今君国吏治,无不以贤德而兴、失德败亡。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校长治校,尤应以德为先。建章立制、决策议事、推行改革、学校管理、聘任用人等,都要从道德的立场出发,坚持公平正义、民主公正、以人为本,才能凝聚团队智慧和力量,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学校发展才会有动力之基、智力之源。道德的心态还表现在对师生的尊重和关怀上,面对师生的困难,校长能够热诚帮助解决;工作出现问题和失误,校长能够主动担责,不随意推卸给下属;面对晋职、荣誉和奖励,校长不争不抢,给做出贡献、应该获得的人;办事公道正派,对教职工一视同仁,不偏爱不冷遇任何人;培养骨干,用人唯贤,不拉帮结派、排除异己;善于虚怀纳谏,倡导实话实说,能够听进不同甚至反对的声音,反思管理失误,不打击报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教职工劳动贡献,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让老实人吃亏等。道德的心态是阳光的心态,用达观的态度、尊重的管理、实干的精神,鼓舞士气,弘扬正气,则一呼百应,众志成城。相反,心理阴暗,心胸狭小,专宠亲信,揽功推过,粗暴管理,必定难成正果。“小成靠聪明,大成靠道德”,先贤之言,后世之师。曾经听说在一所学校,新任校长在班子会上,一语雷人:“人性本恶,所有人都会偷懒,千万不要相信教师,不逼不行”。于是,全部推翻学校原先的做法,制定了220多项新规定,推行所谓精细化管理,严格管控教师,监督教师,检查教师,不厌其烦地用各种条框考核教师,强令加班加点、题海训练、追求分数,结果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升,但终究难以为继,教师不堪重压,人心涣散,怨声载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校长却通过与政府部门、上级领导某些裙带关系,得到了提拔,引发了更多的社会非议。这样的学校管理和校长管理,不能不令人深思。
以理性的心态推进改革。
改革是当今最时髦的热词。在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下,民众对教育的关注更加强烈,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靠改革激发教育活力,靠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靠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是时势必然。于是,机制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培训改革、考试改革、评价改革等各种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毫无疑问,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特别是在树立教育价值观、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教育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改革成果举世瞩目,开创了教育发展的新纪元。同时,在学校层面也充斥着大量伪科学、反科学的“假改革”,有的学校选拔尖子组建所谓的奥赛班、校中校;有的学校给学生戴绿领巾;有的学校抢时间压作业不说,还在午饭后设立一节午课;有的学校以军事化管理为名,推行所谓的封闭式管理,把学生关锁在教学楼上,晚自习结束才开锁放人;有的学校打着改革旗号,集中校长权力,搞一言堂,甚至通过制定各种条规律令,整治教师;有的校长剥夺教师研究成果,集中荣誉成果包装自己,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有的学校不顾实际和师生教学个性,强令推行一些所谓的教学模式,限定教师讲课时间不准超过15分钟等,足以引起反思和警惕。面对改革,校长有必要保持理性的心态,改革改什么,为什么改,依据什么改,怎么改,相关利益群体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如何,怎么规避改革的风险,如何评估改革的效益,如何矫正改革的偏差等,这些,都必须理性思考和统筹分析。尽管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现实背景,有不同的改革思路,有不同的组织文化,但是,改革必须遵循底线和原则:(1)道德原则,改革必须基于道德的前提,一切违背公共道德的改革都是不正当的。(2)法治原则,任何改革不能与法律法规冲突,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3)科学原则,教育不同于企业、机关和其他组织,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改革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要有利于师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4)民主原则,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决策,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和认同,才能形成自觉和动力,坚决要避免和防止个别领导拍脑袋式的改革。(5)兼顾均衡原则,改革往往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对传统常规的扬弃,必然会带来一切不适应,改革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利益方的要求和接受度,不能冒进改革激化矛盾。(6)创新原则,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做好问题预测和风险对策,用改革的思路解决新的问题,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和创新。
【校长必须具备的职业心态】相关文章:
1.职业与职业心态
3.职业心态科学定义
4.如何调整职业心态
5.职业化的心态
6.何为职业心态?
7.职业心态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