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土石坝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三、浆砌石坝
1、砂、砾(碎石)、石料的规格与质量控制要点
(1)必须对砂、砾(碎石)、石料料场的分布、储量与质量进行复查。
(2)砂桨和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
(3)混凝土所用砾石(碎石)的质量
(4)砌石混凝土施工中,宜将粗骨料按粒径分成几个粒径。
(5)砌坝石料必须质地坚硬、新鲜,不得有剥落层或裂纹。其基本物理力学指标应符合设计规定。
(6)砌坝石料,按外形可分为粗料石、块石、毛石(包括大的河卵石)三种 。
(7)应合理选定砂、砾(碎石)料筛分设备的规格,严格控制筛网的倾角,以保证砂砾料成品的超径含量小于5%,逊径含量小于10%。
(8)砂、砾(碎石)料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必须用水清洗。
(9)用爆破法开采石料时,应遵守相应规定
(10)各种成品的砂、砾、石料,应根据其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严防混杂污染。堆放场地应平整、干燥、排水良好,位于洪水位影响带之上,并宜靠近交通干线,以减少转运次数。
2、胶结材料及其配合比、拌和与运输的质量控制要点
(1)浆砌石坝的胶结材料,主要有水泥砂浆和混凝土。此外,还有混合水泥砂浆。
(2)水泥砂浆系由水泥、砂、水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
(3)用作砌石坝胶结材料的混凝土系由水泥、水、砂和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的骨料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
(4)混合水泥砂浆,是在水泥砂浆中掺一定数量的混合材料配制而成。
(5)水泥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颁标准的规定。
(6)坝体各部位采用的水泥品种,应符合相应要求 。
(7)选用水泥强度等级的原则
(8)对胶结材料拌和用水的要求
(9)应根据施工需要,对胶结材料性能的要求和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外加剂。
(10)胶结材料的配合比,必须满足设计强度及施工和易性的要求。
(11)考虑施工质量的不均匀性,胶结材料的配制强度应等于设计强度等级乘以系数 。
(12)胶结材料的和易性,用坍落度、泌水性、离析及可砌性综合评定。
(13)胶结材料配合比、水灰比确定后,施工中不得随意变动。
(14)胶结材料所用的水泥、沙、骨料、水及外加剂溶液均以重量计,称量的偏差不应大于规定值。
(15)胶结材料的拌和时间,机械不小于2min,人工拌和至少干拌三遍。胶结材料应随拌随用,其允许间歇时间不应大于规定值
(16)胶结材料在运输中应保持其均匀性,避免发生离析、漏浆、日晒、雨淋;冰冻等现象而影响胶结材料的质量。
(17)应尽量减少胶结材料的转运次数和缩短运输时间,如因故停歇过久而初凝应作废料处理。
(18)不论采用何种运输设备,胶结材料自由下落的高度应不大于2.0m,若超过7.0m,宜采取缓降措施。
3、砌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砌体与基岩连接的质量控制要点
(二)工程测量及砌筑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
(三)砂浆砌石体砌筑的质量控制要点
(四)混凝土砌石体砌筑的质量控制要点
4、防渗体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混凝土防渗体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二)止水设施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5、冬、夏季和雨天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冬季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二)夏季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三)雨天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四、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的质量控制要点
1、槽(桩)孔建造的质量控制要点
(1)混凝土防渗墙的中心线及高程,应依照设计文件要求,根据测量基准点进行控制。
(2)划分槽孔时,应综合考虑地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混凝土供应强度、施工部位、造孔方法及延续时间等因素。合拢段的槽孔长度以短槽孔为宜,应尽量安排在深度较浅、条件较好的地方。
(3)建造槽(桩)孔的主要机具,其性能应满足相应要求。
(4)建造槽(桩)孔,根据地层情况采用相应钻进和出渣方法。
(5)确定孔口高程时,应相应的因素。
(6)建造槽(桩)孔前,应埋设孔口导向槽板,以防止孔口坍塌,并起导向作用。
(7)建造槽(桩)孔的钻机应设置在乎行于防渗墙中心线的轨道上。
(8)造孔过程中为保证孔壁的稳定,孔内泥浆液面必须保持在导向槽板顶面以下30~50cm。
(9)采用冲击钻机造槽孔时,可以选用钻劈法(主孔钻进,副孔劈打)或钻抓法(主孔钻进,副孔抓取)等方法。
(10)采用回转钻机造槽孔时,可以选用平打或主副孔钻进等方法,槽孔两端孔应领先钻进。
(11)孔内升降钻具受阻时,或孔内发生掉钻、卡钻、埋钻等故障时,必须摸清情况,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12)当地层中有密集的大孤石时,在立设槽板前,可采用小钻孔预爆的方法进行处理。造孔中遇到漂石、大孤石时,在保证孔壁安全的前提下,可采用小钻孔爆破或定向聚能爆破的方法进行处理。
(13)对漏失地层,应采取预防措施,当发现泥浆漏失时,应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漏浆,并加强泥浆供应工作。
(14)在较厚细砂、淤泥、人工松散堆积物及粘土心墙中造孔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钻进中应注意的事项
(15)在造孔过程中,应及时排除废水、废浆、废渣,以免影响工效或造成孔壁坍塌。
(16)在造孔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随时检查造孔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7)在造孔过程中,应切实掌握地层变化情况,摸清变层深度。发现地层有变化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孔斜。
(18)槽孔孔壁应保持平整垂直,孔位孔斜满足要求,槽孔水平断面上,不应有梅花孔、小墙等。
(19)槽(桩)孔底部钻入基岩的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
(20)造孔工作结束后,应对造孔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清孔换浆工作。
(21)清孔换浆工作结束后1h,应达到清孔标准 。
(22)二期槽(桩)孔清孔换浆结束前,应清除混凝土孔壁上的泥皮。
(23)清孔合格后,应于4h内浇筑混凝土。如因下设墙内埋设件,不能按时浇筑,可另行提出清孔标准和补充规定。
(25)一、二期槽孔间混凝土套接接头的造孔,建议优先选用接头管法。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钻凿法。采用钻凿法时,一期槽孔混凝土浇筑完毕后24~36h方可开钻。
2、对泥浆的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要点
(1)在松散透水地基中建造槽(桩)孔时,泥浆的主要功用是固着孔壁、悬浮岩屑和冷却钻头。成墙后,还可增加防渗墙体的抗渗能力。泥浆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2)配制泥浆的粘土,应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和矿物鉴定,其粘粒含量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0,含沙量小于5%,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比值等于3~4为宜。
(3)泥浆的性能指标,必须根据地层特性,施工部位、造孔方法、不同用途等,通过试验加以选定。
(4)不同阶段应分别测定泥浆性能指标。
(5)配制泥浆所用处理剂的品种及数量,必须通过试验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配制泥浆用水,应进行水质分析,避免对泥浆产生不利影响。
(7)搅拌泥浆的方法及时间均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按规定配合比配制泥浆,其差值不得大于5%。储池内的泥浆应经常搅动,保持指标均一。
(8)不得向孔内泥浆中倾注清水。在因故停钻期间,应经常搅动孔内泥浆。
3、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要点
(1)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试验决定,其性能应满足相应要求
(2)为满足上条对混凝土的要求,建议加入适量的掺合料和外加剂,其品种和加入量应通过试验决定。
(3)水泥、骨料、水、掺合料及外加剂等,应符合规定
(4)泥浆下浇筑混凝土采用直升导管法,导管内径以20~25cm为宜。导管应定期进行密闭承压试验。
(5)槽孔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拟订浇筑方案。
(6)为保证浇筑顺利进行,浇筑系统的主要机具应有备用,开浇前并应进行试运转检查。
(7)浇筑前,应仔细检查导管的形状、接口及焊缝等,在地面进行分段组装并编号。
(8)混凝土的拌和和运输应遵守有关规定。
(9)开浇时应准备好足够数量的混凝土,以便导注塞被挤出后能一举将导管底端埋住。
(10)在浇筑过程中应遵守相应规定
(11)在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检验的主要内容 。
(12)鉴于表层混凝土质量较差,混凝土终浇顶面高程应高于设计要求50cm左右。
(13)混凝土的冬季、夏季及雨季施工应遵守有关规定。
(14)在浇筑时若发现导管漏浆或混凝土混入泥浆,应立即停浇,进行处理。
(15)对浇筑过程中的质量事故,施工单位除了按规定进行处理和补救外,并应提交事故发生的时间、位置和原因分析、补救措施、处理经过等资料。
4、对墙内埋设件的质量要求及其质量控制要点
(1)当墙底以下基岩需灌浆处理时,可采用预埋钢管或预留孔法(拔管法)。也可优先选用预留孔法。
(2)槽孔内下设钢筋笼(网)的要求
(3)在槽(桩)孔内埋设观测仪器的要求
5、对特殊处理的质量控制要点
(1)一、二期槽(桩)孔套接处墙厚不够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
(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发生事故而影响混凝土质量时,必须予以处理。
【水利工程中土石坝质量控制技术要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