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友谊?
作为成人来说,和朋友的关系以及友谊的形成是表示一个人是否适应社会,是否成熟的标志。作为孩子就更要从小学习结交小伙伴。
一周岁多到两岁的孩子,虽然很少在一起玩,但他们喜欢注视彼此的活动,也喜欢彼此靠近。不过多数情况下,依然是各玩各的。甚至3岁的孩子,彼此间的交往也是短暂的,往往是两三个人接触一下,很快又各自玩耍。研究材料表明:约有70%的3岁小儿都喜欢个人游戏。父母最好能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游戏场所,引导他跟别的小朋友玩。但是,一定要在自愿的基础上。
孩子参加群体活动,是以后参加集体生活的前奏。3岁前如果不和别的孩子交往,处于比较孤寂的状态,3岁后再开始参加集体游戏时,就会有不适应的现象,既不习惯和别的.小朋友共享玩具,配合行动,也不善于遵守交往规则,结果在集体生活中,像个多余的人,为了避免孩子形成不合群性格,3岁前,父母便应引导孩子习惯于和别的小朋友交往。
在和别的小朋友交往中,出现困难的往往是独生子女。某些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使他比较喜欢支配别人,因为他在家里称王,父母亲和祖父母亲什么都得依他,使他学会了专横。这个特点带到孩子群中,就很难被集体接纳。因为谁也不喜欢一个专横的人来发号施令。于是,这个专横的孩子就会产生另一个偏向,孤独、寂寞,不敢加入伙伴的行列。因此,父母要注意孩子在家里的言行,不能事事依着孩子,听他指挥,使其学会既能支配别人,也可以被别人支配。只有这两种角色都能担任的孩子,才容易加入同伴们的集体。
还有些独生子女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常常从一言一行中流露出对别人的轻蔑,这当然会引起别的小朋友的不满,从而影响彼此的关系。对这个问题,父母们应该培养孩子这样一种品德,多看小朋友的长处,即使对方不如自己,也要热情帮助。宽容大度是建立友谊所必需的,不能容人的孩子,是难以交上朋友的。
另外,有些孩子太“拔尖儿”。争强好胜当然不能算是缺点,但太“拔尖儿”就不好了。任何时候尖子只是少数,如果什么事都想拔尖儿,也很难交到朋友。因为朋友很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较强,如果因为别人超过自己就生气,就嫉妒,就心里难受,那怎么能交上朋友呢?友谊是需要为朋友的成功而骄傲的。
有些父母往往有意无意地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朋友,限制孩子的自由交往。当然,这些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等等。这样做等于父母们代替了孩子的思维,代替了他们分析,代替了他们去和伙伴“算帐”,这样做的结果无疑是把自己的孩子推到孤立的地位,而且使孩子产生依赖性,觉得有父母的坚强后盾,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回到父母身边,寻求庇护。这对孩子增长交友方面的知识是极为不利的。
父母是应该帮助孩子的,当孩子在交友期间,受到冷遇排斥时,父母应该及时发现,给予关心,并且从实际出发,解除孩子心理上的怀疑等,让孩子勇敢地再次接触小伙伴,孩子也只有在通过自己独立结交朋友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智!
我们的研究表明:幼儿同伴交往分为受欢迎型儿童、被拒绝型儿童和一般型儿童。受欢迎儿童情绪稳定、不激烈、活动的强度和速度适中,即不过分爱动,也不过分安静。反应快,敏捷、接受新事物快,适应性强,与人交往灵活。坚持性强、注意力不易分散;被拒绝型儿童特点为情绪不稳定、爱冲动、情绪稳定,其活动的强度大、速度较快,特别好动,感知他人方面反应性习得较低,较外向,适应性一般,注意力易分散,坚持性差;被忽视儿童不爱动,反应较迟缓。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经这样问他的弟子:孤零零的一滴水,论份量只能以毫克计,论体积也微乎其微,其寿命能有几何?弟子们回答不出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一滴水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当汇入海洋,与浩瀚的大海融为一体时,它就将获得永生。一个人也是如此,他必须能融合于集体、社会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帮助孩子学会建立友谊,无疑给心爱的小天使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友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