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掌握三类问题,令早教事半功倍
度过了第一年忙忙碌碌的养育期,我们发现自己好像越来越跟不上孩子的成长脚步了,带给我们的挑战也与日俱增——
喜欢说 “不要”、“不行”,跟家长对着干,一点儿也不听话;
约好了去商场时只买一件玩具,结果还是看到喜欢的就赖着不走,哭闹;
家里买了不少书,但就是不爱看,只对玩具或电视感兴趣:
……
面对第一个问题,有没有想过你的批评教育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激起更高一级的反抗?
面对第二个问题,有没有想过你的妥协只会令孩子变得越来越任性?
面对第三个问题,有没有想过你的做法永远只会让你的希望成为一厢情愿?
看到这里,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可能不经意间犯下了很多的错误,我们甚至会对随后的一连串提问感觉惊讶,原来这些看上去理所当然的做法居然会对孩子产生这样的影响!但我们并非教育专家,如何能够准确把握孩子在每一个年龄段的成长特点,如何预知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掌握最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如何找到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利工具?
其实,事情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复杂,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只需将其归为三种类型,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找到所对应的解决办法,就可以轻松踏上早教之路。
第一类问题——不是问题的问题
一向听话的丁丁2岁后突然变成了“拧脾气”,最喜欢说“不要!” “不行!”,家长说东,他说西,什么都要和家长对着干,一点也不听大人话,让人又着急又生气。
这类问题十分常见,家长最容易把它们当作孩子的缺点,要么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要么产生紧张或焦虑情绪:爱打人、抢玩具、认死理、怕生人、爱逞强……殊不知,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代表着孩子在某个年龄段某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如果家长错过它,就会丧失这种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机,日后要想再弥补,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严重的将永远无法弥补。就像问题中的丁丁,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敏感期,而自我意识的发展在2-5岁期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叛逆”。如果家长把这种“叛逆”作为负面问题来对待,并且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态度,则不但不能够令孩子变得听话,反而会压抑了他的自我意识发展,影响其今后完整人格的建立。
布奇专家总结:这类问题非但不是坏现象,反而是提醒家长: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正处于最佳发展的敏感期,属于“不是问题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只是尊重它,找到正确的方法对待它,使用恰当的工具解决它。
第二类问题——的确是问题的问题
4岁的牛牛撒谎了。明明是自己吃饼干弄脏一地,问起时却一口咬定不是自己做的。
这类问题常出现于成长在专断型、纵容型或放任型家庭中的孩子身上:不爱看书、电视迷、任性、不自信、怕困难……你可知道,每一个问题,孩子都在期待着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待。遗憾的是,更多的家长选择了讲大道理、甚至是训斥,放纵等消极手段,喜欢以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问题,无视孩子自身成长特点,往往事倍功半。这些不正确的方法只能使情况越来越糟,恶性循环,孩子们成了家长和亲友眼中的“问题儿童”。就像问题中的牛牛,大部分家长会因为担心孩子的品质出问题而选择讲大道理,甚至是训斥或恐吓,其实,面对这类问题,树立一个正确的行为榜样才是最容易被孩子所接受的方法。
布奇专家总结:这类问题是因为受到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引导或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如果不在入学之前解决掉,那么可能会在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成为绊脚石,属于“的确是问题的问题”。
第三类问题——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爸爸妈妈带着2岁半的朵朵去饭店用餐,刚一入座,就听到孩子着急地说着:我的餐具呢?我的餐具呢?
这类问题最容易被家长忽略,被当作是孩子的正常表现或有趣的行为而失去培养机会。家长们仔细回忆一下,就一定能够发现:照镜子、过家家、涂鸦、自言自语、喜欢夸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场景是经常能够见到的。面对朵朵的要求,家长可能会当作孩子饿了,或者对餐具好奇,不会敏感地认为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出现,也不是只有你的孩子才有的表现,而是所有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殊不知,朵朵要餐具并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使环境有个完整的感觉——她正处在秩序的敏感期。她想和大人一样,有一副自己的餐具。而如果你知道了这一秘密,则会自然而然地知道把握住这一时期,培养孩子养成诸多良好行为习惯。
【掌握三类问题,令早教事半功倍】相关文章:
早教如何达到事半功倍09-03
早教小知识:隔代教养问题07-08
宝宝早教常见问题以及误区06-01
婴儿早教玩具和早教误区09-02
11个月宝宝如何早教的问题08-28
早教的原则10-05
早教误区07-18
盘点早教的误区09-28
什么是幼儿早教08-03
幼儿早教的方法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