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孩子明辨是非能力
平常多让孩子看行为判断方面的幼儿书籍或图片,从中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如随地吐痰一图,可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呢?他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呢?应该怎样做才对呢?通过图上行为判断,可以大大提高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
作家长的还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明辨是非的情境,比如在家中,当父母和小孩一块玩耍时,家长可以任意的创设情境,让孩子能够从情境中明辨是非。又或者玩乘坐公共汽车的游戏,创设让座或不让座的行为,让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去明辨是非。下面请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如何培养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吧。
作家长的要明白,小孩子面前也有许多是非问题,家长应该细心观察,不可掉以轻心。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剧中人说了一句脏话,家长应该及时指出,表示这样说不对。和孩子一起上街,孩子要随地大小便,家长应该及时制止,并立即帮助他找厕所。2、3岁的孩子提出不合理或办不到的要求时,家长应该明确地用摇摇头来表示否定。相反,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和行为,则用点头、微笑来加以肯定。而不能无视孩子想学会明辨是非能力而付出的努力,我们在培养孩子明辨是非能力的时候,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明白儿童的分辨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对1、2岁的小孩,是初步建立良好习惯的问题,使他从家长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中,逐步了解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比如小孩用哭来要求家长满足他的不合理的要求(非要吃地上的脏东西之类),家长不理睬他 或制止他,几次以后,小孩就记住这样做是不对的了。3、4岁以后,家长可以对孩子讲些浅显的道理,比如随地吐痰有什么不好,打人为什么不对等,孩子渐渐听 懂了道理,也就能比较自觉地辨别是非了。对孩子来说,家长的教育总是外因,要通过孩子的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要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必须注意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进行比较和辨别。喋喋不休、越俎代庖、随意威胁或嘲笑孩子的过错、 随便蒙骗孩子、 不尊重孩子的意愿与个性、 吹毛求疵,要求完美等等方式都是不正确的,更不能不顾原则,有求必应。
孩子的有些行为我们应该制止而有些行为,家长只要引导得当,适当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去做:
宝宝在学步后,随着腿部力量的增强,会比学爬时更喜欢爬高。这种体能上的锻炼,有利于宝宝额叶和小脑的发育,还有助于增强宝宝对空间感的认知。所以,这时父母千万不能一味地说"no"、"不允许"、"不可以",以免打击宝宝的自信心,挫伤积极性。所以,这时候家长不应该制止,但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
当宝宝六七个月大的时候,基于一种好奇心理的,当他们发现用过手的动作能改变纸张的形状而且有发出声响是一件很神奇、很好玩的事。他们从中感到快乐,好奇心也得到满足。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应该阻止宝宝的撕纸行为,毕竟这也是宝宝主动自发学习的表现。相反,还应鼓励这种行为。
宝宝4个月左右的时候,准备出牙,因此牙龈肿胀等等不适让宝宝喜欢啃咬东西,而且这时的宝宝根本不知道咬人是对还是错。在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一些蔬果片、饼干,或者是磨牙棒和牙胶,提供他更多的咀嚼机会。这样宝宝缓解了出牙的不适,也就不会咬人了。父母要注意搞清楚宝宝咬人的原因,是发脾气,还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引导宝宝正确对待"咬人"这件事。
孩子有扔东西的行为时,家长应适当教育,而不要严厉制止。宝宝在扔东西的过程中锻炼了手眼的协调能力。对各种不同的物体也有了全新的认知。这时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扔扔捡捡"的游戏,例如让宝宝把小皮球扔出去再让他捡回来。可以顺势引导培养宝宝东西扔出去还要收回来的好习惯,让他知道自己扔的东西要自己捡回来。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当孩子在玩弄**器时,父母首先应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给予有趣的玩具或者安排丰富的活动,让宝宝的双手忙起来,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小鸡鸡";其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会对性产生好奇心,父母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句,解答宝宝的性提问。
如果你发现宝宝不好好吃饭,有手抓食物的习惯时,家长应放手让宝宝自己动手吃饭,其实这是宝宝探索认知的一种方式,也是愉悦的体验。如果父母允许宝宝用手去熟悉食物,对宝宝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是大有裨益的。家长宝宝喜欢藏东西,不用制止,注意收拾好家中的贵重物品就行,其实这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如果你的孩子特别小气,家长需及时干预,引导宝宝学会分享
据有关砖家研究发现,中国的家庭教育往往存在着以下几大弊病:
1.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管教过严,而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天长日久就会丧失生活的快乐
2.家长不尊重孩子
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这一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但却不知这样一来养成了孩子的紧张型人格,这样的人大多是从小就被父母过分管制,泯灭了自己的个性,除了服从,没有胆量和习惯坚持自己的想法。走上社会后成为了没有能力的一类人, 他们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眼界狭窄、思维刻板、缺乏自信。什么也干不了。
3.家长不相信孩子
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当孩子关上房门,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坏事。
4.家长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
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得到老师表扬了,而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
5.家长喜欢横向比较
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可以说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
6.家长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
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稍不顺就拿孩子撒气,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而缺乏安全感的状态将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负担。
7.家长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这会将孩子变成书呆子,这样的学生虽然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缺乏必要的适应和变通能力,看问题很容易绝对化、理想化。
8.家长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
最本质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承诺,没有理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失望。
9.家长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见,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10.家长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
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剧——粗暴的父亲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残疾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形成道德败坏、趣味低级。精神空虚,缺乏修养,追求感官刺激;惟利是图,居心险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巧言令色,好耍手腕的性格缺陷。
11.家长娇惯孩子、对孩子缺乏要求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变得聪明自恃,特爱耍小聪明,从来不踏踏实实做事。这种人不但做事很难成功,交友也很难长久。怨天尤人,抱怨、矫情。脆弱无知。
【如何培养孩子明辨是非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07-11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自律能力06-30
如何培养孩子的英文阅读能力06-08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10-02
培养孩子的舞蹈能力08-18
如何培养领导能力09-04
如何培养宝宝阅读能力?10-22
怎样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06-25
如何培养孩子财商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