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发声法介绍
简谈一下卢氏发声法。不清楚的朋友不妨看看。以下仅供参考!
(一) 发声原理(包括物理声学原理、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原理)
1、生理解剖学告诉我们:人的发声器官是怎样组成的,可分成几部分,各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哪些部分是不可变动的;哪些部分是可变动的,可变动的部分的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是多少,等等。
2、根据物理声学的谐振共鸣最佳腔体的原理,发声器官哪些部分应该怎样变动才能有利于谐振共鸣腔的形成;哪些部分变动不利于谐振共鸣腔的形成。
3、根据神经心理学的神经对肌肉的调动功能,发声器官各部肌肉,哪些能直接调动,哪些不能直接调动;不能调动的肌肉必需通过哪些可调动肌肉的运动的连锁反映能间接的调动。
通过以上三大理论的指导,我发现口腔适当位置可以形成一组最佳谐振的若干种规则型腔体。三十年来我重点研究这一组腔体;如何成倍数的谐振来自声带所发的微弱的基频音和这个腔体如何从不规则型逐渐变成规则型;变成规则后如何渐渐稳定这个规则型;稳定规则型后又如何能使它自由地扩大和缩小,来谐和声带自由振动的音频。科学家发现:人的声带所发出的声音是很微弱的,这种微弱的基频音在通过梨状隐窝,咽腔,口腔等几处腔体后,声音被几十倍,甚至是百倍千倍地共鸣扩大了(可能还会更多),这不仅表现在音量上,而且对声音的高低,音色和音质上都有所改观,举个例子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这里我们不妨把声带看作是小号的号嘴或是或是唢呐的哨片,单单它所发出地声音,音量很小,而且音色质量不高(可能声音还会有些噪)但是,在经过小号的号体或是唢呐的杆体的处理后,声音完全改变了,不仅表现在声音的音量(分贝)上大了很多,而且还可以变换声音的高低,音色的自由度也更广了。再举个例子:我们的嘴在吹口哨时,我们并没有动用声带,只是气流在口腔里窝漩,通过改变口腔形状的不同(大小)来改变音高和音色和音量的大小,这样我们就可以吹出悠扬的曲调了。同样我们为了可以听到更加丰满悦耳得音乐,所以喇叭要装在音箱里。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共鸣腔体的重要性。腔体的大小和音源的基频音的波长之间在物理声学上有着科学的关系。腔体的质量大小,长宽高的比例不是随意地安排的。他们之间有特定的比例数。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注意了三个问题:
第一, 声带用不着特别的训练。(歌王卡鲁索的私人医生马拉费奥蒂检查了卡鲁索的声带,证明歌王的声带与常人无异--摘自《卡鲁索·我的发声方法》马拉费奥蒂著)。它本身能够发出四个八度以上的音频来。这个事例很好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歌唱家们的声带和我们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那么他们为什么可以唱出美妙得歌声?我想影响声音的因素很多,声带是发声的最关键的(音源),但它不是决定最终声音(音高,音色,音质)的唯一因素。,如:口腔的容积,口盖长宽高的比例,舌咽弓和腭咽弓的大小,牙齿的侧面倾斜角度,舌骨和甲状软骨的距离,甲状软骨切迹的夹角度,声带的长短,厚薄,后联合的距离,声带的完美度以及附着声带的一些勺肌和斜肌以及外肌的调控能力等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声音。声带在歌唱中应是主动性闭合,也就是说声带要发多高的音、需要多少气量以及气量的流速多大都是大脑自然调整的。如果违背它的自然运动规律,用不恰当的强气流去冲击,必然会产生副作用,轻则失调,重则病变。用句可能不太恰当地话,声带的一些病变(声带小结,声带肥厚,声带息肉等)都是因为发声方法不当不科学造成的。因而我采取只调共鸣体、不用声带发响音的训练方法。
第二, 歌唱发声必需在自然呼吸状态下进行。千万不要认为发声时用气越多就越好,特别是高音,高音的发音原理是制振,不在于太多的气,关键是对气的控制。这和吹笛子、小号是一样的道理。同样一件乐器如小号,会吹地用很少地气就可以吹出悦耳动听曲子。而不会吹地憋红了脸,但也吹不出来或是一些噪音。如果违背这一生理自然活动规律,硬是用气冲击,必然破坏了声带的自然闭合。使声带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很容易使声带产生不良病变。
第三, 我们还发现,人的感觉器官都有相当大的误差。这里我们主要谈的是听觉误差。我们常有这样一个情况:在歌唱发音时,自己听到的声音音量很大或声音感觉很好,但是别人听到的却说音量不大,或声音不好。自己有时感觉不好的声音,别人却说很好。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听觉的误差问题,我们听到的自己的发声是骨骼,肌体的传递还有空气的传播。别人听到的只是空气的传播。
听觉误差是发声训练的大敌,下面列举一下我们所发现的误差:
1、信息误差:音频误差,强弱误差,音源定位误差,音色误差;
2、反馈误差;
3、共鸣位置部位误差;
4、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和胸腔共鸣都存在着在听觉上的习惯性误差;
5、基音与环境的误差;
6、各种效应误差;双耳效应、掩蔽效应、哈斯效应、劳氏效应;
7、声音传递受温度和速度影响的误差。
二)发声训练法及特点
在前面我们讲了声带的长短,厚薄程度是无法通过训练来改变的,(当然,用不科学的方法训练可能会使声带出现声带充血,肥厚等病症)口腔中的口盖的生理属性也是特定 的,那么在训练中可以调整改变的只是属于肌体属性的如舌,双咽弓,喉内肌和喉外肌的协调控制能力等等。这应该才是声乐训练的重点和关键。
我们的发声训练是不用发声,不用乐器辅助,直接调动肌体有序动的方法。也就是根据生理学特点 对肌体要有先后的逻辑调整。针对每条肌体,我们都有特定的方法去训练调整,要按照先慢后快,习惯成自然的理论反复的重复,直到能下意识调动为止。
对气息的多少我们不进行特别的训练。人的肺活量大约在3500cc—3700cc(7--8品脱)。科学告诉我们:人的肺活量在27岁左右时达到最大值,以后每隔10年递减9%--27%,(年轻人最长持续发音时间为25-35秒,特殊训练后可以达到一分钟多(66秒),而人到老年时的最长持续发音时间只有6—18秒。)这一生理规律告诉我们大约27岁以后,气息相反是一个递减的过程,任何的训练将不会使我们的肺活量有所增加只能缩小其递减的程度,歌唱时的用气量应是自然的呼吸状态,而自然的呼吸量约一品脱(500cc多些),占肺活量1/7。特殊呼吸时才达到了3品脱(如百米赛跑中,当运动员跑到终点时的大口急促地呼吸量也只有三品脱。当然在歌唱中是用不到那么多的。)歌唱时,如是长期打破自然呼吸的状态,就会产生一些病变。所以我们要求在歌唱时运用自然的气息。那么常能听到一些学习声乐的人士,总说自己的气不够,我想原因并不是你的气不够,而是你浪费的气太多。很大一部分气没有变换成声音而跑掉了。对气的要求最为重要的是对气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呼出的气流在流速和流量上的控制(还是吹小号的例子:同样一把小号,同样的气量,会吹奏的乐手可以不动声色地吹出得声音,不仅在质量和持续时间上都会比不会吹奏的人吹出的声音要好要持久),歌唱中并不是你吸入的气越多越好,相反太多的气可能还会影响发声的.自然程度。
用公式表示为:
气声率=最大共鸣量÷呼出气流总量×100% 来衡量训练的效果。
我们要求必须在自然状态下训练。即在练习时全身各部位都处在自然放松的状态,特别是脸部和颈部不能有一点的异常。训练时可走可坐,躺在床上也可以。这种训练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全天候练习。
(三)对嗓音的判断和保护
对嗓音的判断是个复杂的问题,大部分判断嗓音是听其歌唱发音,声音好就是条件好,有潜力,声音不好就是没有潜力。这样从声音判断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全面准确地判断其潜在的发展能力。因为学习训练过的人和没有学习训练过的人的嗓音是不一样的,这样来给人判断,也是不公平的。有些人的嗓音现在看来并不算好,但他的生理条件可能会很好,如果能系统正确地学习训练,声音会变得非常棒。歌王卡鲁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开始时,老师听他唱歌,认为他条件非常差,拒绝收他为学生,认为他没有一点嗓音条件(当时,他的绰号叫“破高音”)。但在他的坚持努力下终于成为一代歌王。
有少数的声乐老师,简单地听了学生(或声乐爱好者)几句发音后,就作出片面武断地判断:你不行……,你不是这材料,去做别的吧……这些话伤害人了的自尊心,对喜欢唱歌的人是一个沉重地打击。记得我开始接触声乐的时候也被人这样判断过:你这声音连一个八度都没有,怎么能学习唱歌呢……,你要是能唱歌,太阳就能从西边升起来……这些话成了我发誓研究声乐的动力。所以在做嗓音判断时,要特别慎重,一定要认真全面负责任地去观察 ,分析研究。因为嗓音判断是一个复杂高深的课题。
判断嗓音条件,应重点从生理方面去分析判断:
1、从发声各部器官的结构上判断。
(大约十三处生理部位):如口的张合大小,口腔的容积,牙齿侧面角度,口盖的轮廓,长宽高的比例,舌咽弓和腭咽弓的大小比例,舌骨和甲状软骨的距离,切迹的夹角度,声带的长度,厚薄程度,后联合的距离,喉头的的位置等等。这些嗓音的条件素质,我们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出精确的数值,这样就能判断出你的歌唱的潜力了,
2、从发声各部器官的简单动态情况判断
3、从微弱不共鸣的音响上判断
4、从各种不良音响持续的时间上可以判断出嗓音病变的情况
5、从语言音响上判断
对于声带小结、肥厚、等等病症,我们不主张手术,因为大部分手术后的遗症很难消除,甚至无法挽回。我们主要是通过特殊地训练方法来进行恢复治疗。药物治疗只是辅助。
以上是卢氏发声法的基本原理,具体的训练方法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地训练。
【卢氏发声法介绍】相关文章:
5.ECC内存介绍
6.西班牙留学介绍
7.小升初经历介绍
8.网球规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