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 百分网手机站

伍迪艾伦告诉你的六个电影制作技巧

时间:2017-12-15 17:19:02 影视制作 我要投稿

伍迪艾伦告诉你的六个电影制作技巧

  只要人类珍视电影,它的魅力将永存。本文,伍迪艾伦告诉你的六个电影制作技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踢狗

  有一种学院派观念存在于某些胸怀大志的电影编剧中,即所有能存活下来的商业电影必须包含这样的场景——主角通过做点儿讨喜的事博得观众好感,比如救一只猫咪。

  帕迪·查耶夫斯基(Paddy Chayefsky)/西德尼·吕美特(Sidney Lumet)的学院派观点坚称还是让主角踢一只狗更好些。在1995年的自传《做电影》中,吕美特说,“贝蒂·戴维斯(BetteDavis)因踢狗成就了伟大事业,博加特(Bogart)和卡格尼(Cagney)也一样。”

  也许在纽约沦为弃儿促使艺术家们强大起来。因为艾伦的主角——电视剧编剧同时也是野心勃勃的小说家——以撒·戴维斯(Isaac Davis)在片中不断踢了又踢,如同发动喷气式飞机一般。尽管行为糟糕,艾伦银幕上的形象依旧不断使人产生认同感。他是如此困惑,以至于不能不为他感到难过。

  导演始于选角

  作为风格鲜明的导演,艾伦与塔伦蒂诺(Tarantino)的相同之处远远超出你的猜想。两位影人都倾向于群体性作品,啰嗦冗长的人物角色会不断拉低人文参照。

  还有,两人都偏爱写以相同腔调讲话的角色。以《曼哈顿》和《低俗小说》的剧本为例,整理下角色名字——如果你从未看过这两部片子——恐怕很难区分谁在对谁讲话。

  这就是为什么选角之于作为导演的艾伦和塔伦蒂诺而言是其作品的核心。玛利尔·海明威(Mariel Hemingway)给17岁的特蕾西注入早熟的脆弱。黛安·基顿(Diane Keaton)饰演的.玛丽理智而自负。伍迪·艾伦则是个尖酸刻薄的窝囊废。如果选角时稍欠技巧,就会导致一堆角色几乎无法分辨。

  享受宁静

  在如此聒噪的《曼哈顿》里,也有几次对话骤然减少,只有画面讲述了你需要知道的一切。这些纯粹的电影诗意般的瞬间流淌着繁茂的黑白影像,配上格什温(Gershwin)的乐曲,赋予了影片默片的气质。肢体语言、视觉戏剧效果既推进剧情,又给观众一丝机会喘息。

  停下来呼吸

  《曼哈顿》与多数当今影片相比,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剪辑的节奏。《曼哈顿》是部会停下来呼吸的电影。整段对话由一个主镜头和盘托出。推拉镜头反而比预期的长,如此非但未显刻意,倒让这些流畅的摄影机运动轻松带你入戏。

  角色们被充满能量和生机的环境层层包裹,比不连贯的节奏剪辑事实上更能刺激视觉感官。

  不惧画外音

  某些编剧大师叮嘱一定避免画外音。如此这般陈腐的策略和偷懒的方式违背了“只演不讲”的故事原则,断不可作优先项使用。

  实际情况是,不论画外音写得好坏,它总是分散注意力。画外音打破第四堵墙。所以何不轻松待之。就当它是个心照不宣的眨眼,而不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曼哈顿》开场有一段艾伦饰演的主角幽默地对创作中的小说讲述以自己为原型的开头。影片结尾艾伦推翻了画外音的传统。以撒在镜头前对着录音器一件件列举值得让生活过下去的事情。一连串的从最喜欢的歌曲和艺术家到“the crabs at Sam Wo’s”的列举末了,以撒悲伤地以“特雷西的面容”作为结尾。这绝对堪称深刻且丰沛的情感表达。

  “有天赋是幸运,但生命里重要的是勇气。”

  这句名言是伍迪·艾伦在《曼哈顿》镜头前道出的第一句台词,用来讽刺他的角色貌似痛苦地逃避人生丢给他的各种艰难抉择。但事实就是如此。对任何想讲好故事的电影制作人来说可谓至理名言。

  上天给你才华,但不过就是个开头。现在你要担起责任。你必须找到讲述你该讲的故事的勇气,必须意识到要分享你知道的事实的真相,必须唤起每次失败后激励自己继续创作的决心。

【伍迪艾伦告诉你的六个电影制作技巧】相关文章:

1.六个口才与演讲技巧

2.外教才会告诉你的地道英语口语

3.微电影制作的拍摄技巧

4.少儿说英语的六个技巧

5.六个速读的记忆技巧

6.ERP项目需求管理的六个技巧

7.六个实用职场礼仪技巧

8.说服他人的六个小技巧

9.创意-微电影制作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