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电影影视制作流程对比
中韩的电影差距在哪?这是一篇影视工业网采访摄影师王育萌的文章中,了解到他在韩国上学以及工作的经历,其心得与工作方式都中肯实用。
〓 差距之一:韩国电影和中国电影的差距,就在细节上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他们在完成专项动作是有专项工具的,而中国可能要用一些土办法来完成这个东西,没有中间的这个工具。
比如像灯光,韩国有18K、12K、6K、4K,中国也有,但是吊这个灯的方式,各种在房梁上吊、窗户上吊、墙上吊的工具,包括吸盘等各种附件,比如鹰爪,可能他们的鹰爪就有十种,根据不同的介质来把灯固定上,还有便于操作的增加安全性的附件,他们是非常齐全的。
而国内就一个灯,拿走吧,怎么办呢?麻绳,甚至从建筑方面借鉴了很多东西,用自己的土办法做的东西,第一安全性成问题,第二速度慢。
在韩国,比如说我们要打三层,是有摄影专用的,可以遥控的吊臂和剪刀型升降车,到三层之后灯头的方向是可以上下左右随便摆动的,不需要人上去,非常快,而且安全。
在中国,首先没有钱的剧组就用高台,高台是非常危险的,比如说你搭三节高台跟小的升降车的意义是一样的,可是你所用的时间、人力、危险性就完全不一样了。一旦要动灯头,人就要爬上去,动这个灯头。
说原理都明白,但是做的方法完全不一样,这些专业生产环节的工具是第一点,我想强调的是国内在这一点非常欠缺。其实不难,如果有些厂家用心的话,都是可以研制的。
〓 差距之二:还是细节 ——人的细节、工具的细节
韩国是专职专人,中国经常发现片场一个人会管两、三件事情,他们一个人就是换胶片或者跟焦点,非常规矩。包括器材的摆放,器材车上是有架子的,4K的灯就塞不进2.5的灯架子上,一定要规范你把它码得很整齐,按编号,这样你永远不会丢东西。因为一旦丢了一个,就能看出来,哪个空缺了,你就会去片场找。
中国的片场你也见过,一片灯,码得乱七八糟,结果一收工就呼啦呼啦往车上扔,对器材的爱惜特别差,这一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韩国很多灯光公司,是使用灯光师自己的器材,所以他们非常爱惜,寿命也长,损耗率非常低,而国内灯的寿命不长,损耗率也非常高。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原因,就是国内的品牌比较杂。
韩国只有阿莱,美国的灯就Mole-Richardson,而国内什么牌子都有,色温也不一样,很难统一色温,我刚刚回到国内的时候,经常会用色温表来统一光的色温,因为那时候拍胶片对色温比较严格。后来发现没有办法用色温表了,因为你每天都会疯掉,每个灯色温都不一样,有某个品牌的,也有阿莱的,那你怎么办?拍吧,别想了,后期再说吧,所以有的时候经常要在DI里解决一些我们前期的'色温问题。
对我们手头的工具缺乏一种尊重的态度。
在韩国,我印象很深,一张色纸,如果没有破洞,他们会卷好再用,所有的柔光纸、灯光纸、色纸都是循环再利用的,只要不坏。中国是扯下来就扔了,一部戏就扔掉了,对环境也不好,这其实是你对工作和工具的尊重态度不够,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差距,包括对机器并不爱惜,因为觉得都不是自己的,在韩国很多小公司,可能就只有这一台机器,所以大家都很爱惜。
制片人你有没有想过:“九点收工”和“重拍”,哪个损失更大呢?
我想强调的是,休息日对于工作人员的状态,尤其是这种摄影组、灯光组体力消耗比较大的组,恢复起来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国内经常是没有休息日,我们老板会觉得很划算,我付你一样的钱,你却干了24个小时。可是你应该要想的是,从两点开始,服装也困了,化妆也困了,焦点也困了,然后第二天你会发现,昨天的衣服穿错了,不接戏了。
你有没有想过,让大家九点收工和重拍,哪个损失大呢?这些没有人想过,不断地通过熬夜来让大家犯错误。而且越困越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休息环节上。在韩国比较尊重电影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国内经常会出一些安全事故,往往这些安全事故很多是在熬夜之后,人的精力不集中,体力不好造成的。
在国内,我们要分清楚,如果有时候的确为了赶时间,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一些朋友是拿这个当成炫耀,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就是我们今天又连续干了多少多少,我觉得作为电影工作者来说,这不应该是值得提倡的,这样在韩国严格来说是违反劳动法的,一周休息一天到两天是对工作人员的保障,而且休息后的状态非常好,老板也看在心里,导演也看在心里,这其实是值得的。
在韩国更重视的是质量,非常严谨,该休息休息、该工作工作,效率特别高,我们把休息的时间能抢回来;但是,国内就拖得有点疲了,在具体的专业上会出错,也容易出安全事故,对身体健康很不好的,其实最终受损的都是这部戏。
我觉得大家应该呼吁制片人理解,我们都是人,都是工作人员,尤其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应该保证休息和饮食,这是最基本的权利,这些保证之后,才可能有好的电影出现。
【中韩电影影视制作流程对比】相关文章:
2.影视制作流程
3.影视制作的流程
6.影视制作流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