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培训

中国魔术的发展

时间:2024-09-19 20:48:28 演艺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魔术的发展

  幻术在我国起源很早。由于过去的社会未予重视,把它列入“左道旁门之术”,所以这方面的资料十分零碎。正史记载首见于西汉时代,稗史中有关资料则可追溯到夏周。据载远在公元前1562年夏朝的第17帝履癸:“弃礼仪,求倡优侏儒,而为奇伟之戏。”为让大家对这方面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小编收集整理了以下的资料给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帮到大家。

中国魔术的发展

  说明当时已有正式的杂技、幻术演出。

  《列子集释·汤问篇》载有巧匠偃师者,制造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木头机械人:“巧夫页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其机关设计和制作工艺是相当精巧的。无怪乎连春秋战国时代著名设计家墨翟也自愧不如。

  晋书《西京杂记》(凡六卷)载有秦末“东海黄公”的故事:“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绘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张衡在《西京赋》中亦云:“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 这要算是我国记载得最早的一位幻术师兼驯虎大师。

  汉代吸取秦朝失败的经验教训,对农民采取一定的妥协政策,从而巩固了统治地位。汉武帝雄才大略,大兴水利,使农业得到了发展,工商业也随之发达起来。农业也支持了战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通西域,中外文化交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西域的幻术也随之正式传入东土。汉朝既出兵反击南、北匈奴,又加强了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使当时的封建社会出现了极为强盛的局面。

  一时的国泰民安,帝王将相们穷奢极侈就变本加厉起来。汉武帝尤喜为“角抵之戏”和“鱼龙曼延之戏”。信任方士之言而“好仙道”冀图永远享乐,长生不老。这一切为西汉时代杂技、幻术的兴盛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鱼龙曼延”。

  “鱼龙”,说的是一头庞大的象征吉祥的人工彩扎巨兽,由人扮演。出场后,先在庭上戏耍,忽而跃入池中立即化成一条大的比目鱼,喷水吐雾。倏忽之间,又在水雾中变成一条八丈长的黄龙(“海鳞变而成龙”),再跳到地上摇头摆尾(“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跃日光”)。

  “曼衍”(曼延也),“巨兽百寻,是为曼延”,即一种相当巨大拖延很长的彩扎大兽。穿场绕行之间,忽然从曼延的背上变出了神山仙境(“神山歘忽,忽从背现”《张衡赋》)。

  今天,我国的魔术家们大都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幻术表演。作者们对此看法不完全赞同。我们认为,更准确地讲,它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节日灯会游戏,如同流传至今的龙灯、狮舞(可在大狮子肚内突然生出小狮子来)一样,用以志庆吉祥丰收的喜悦。《鹅幻汇编》的鱼龙变幻制作图也证明它确属灯戏。然其声势之浩大,变化之离奇,机关之巧妙都不能不令人叹服我们祖先的聪慧灵巧。因此,我们同意有的魔术家的看法,“鱼龙曼延”和传统的中外巨型魔术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是从“变”的意义来看可以认为它是我国最早的大型幻术而已。

  据《汉书·张骞李广列传》记载:“骞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发驿道送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而大宛诸国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犛盱眩人献于汉,天子大悦。”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永宁元年,掸国玉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

  掸国者,今缅甸北境怒江和湄公河之间,现居掸人为其后裔。

  犛盱即黎盱,乃埃及亚历山大城(后为罗马所征服,即大秦)。眩人即幻人。并不是有的魔术师误解的“为西藏地区的牦牛”。

  众所周知,古埃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阶级和国家的地区。其历法、金字塔建筑工程、几何学、医学解剖等科学技术几千年前已相当发达,亦为世界上魔术发祥地之一。远在公元前3700多年(我国的夏商时代),埃及魔术师就能在宫廷通道上,将一只跑着的活鹅当众断颈杀死,又立即续颈使之复活,任其走去(见埃及博物馆存的手抄本《维斯特卡纸草》)。说明当时他们的魔术水平已相当高超,所以才把“犛盱眩人”和罕见的鸵鸟蛋视作珍宝献于汉。这些幻术艺人在东海之滨的首次演出就大受汉武帝及朝臣们的赞赏。为此后宫廷幻术的发展奠下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探讨的是这批罗马来的幻人是否是外国最早来华献演的魔术家呢?

  从《拾遗记》一书中可以看出,远比汉朝早1000多年的周朝已记载有:“周成王七年,南陲之南,有扶娄之国,其人善能机巧变化,易形改服,大则兴云起雾,小则入于纤毫之中,缀金玉毛羽为衣裳,吐云喷火,鼓腹则如雷霆之声。或化为群犀巨象狮子龙蛇火鸡之状,或变虎兕,口中生人,备百戏之乐......神怪倏忽,炫丽于时。乐府皆传此伎。......故俗谓之婆猴伎,则扶娄之音,讹替至今。”

  《拾遗记》秦方士王嘉所撰,共十卷。所记述的内容,文词都甚丰富。唯荒诞者不少,以史传相证,又多不合。可以断定,上述一段描述必有言过其实之处。然能机巧变的事实也确乎存在。否则不会有”于时,乐府皆传此伎,俗谓‘婆猴伎’之谓也”。

  又,周成王的曾孙周穆王在位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亥,千变万化,不可穷极。”

  上述一段中“反山川,移城邑”不应解释为“倾覆山川,移动城池”,而是说的视觉上的差异,即幻人手中串珠上有一神像,像肚上具有小孔。观者通过孔洞朝天看,云水相连,波浪绵绵;向地看,佛像端坐,彩云四护;平看则光华万道,晃动不已......作者之一,幼时在一外来僧人手中亲试此物,饶有趣味。

  由此可见,我国幻术受外来影响颇早,除西域外,南边多来自印度、缅甸。似乎南边的传入尤早于西方,唯不及后者之影响深远而已。

  汉光武帝为了让人民相信他是“授命于天”,生来就该做皇帝的,大力提倡妖妄之术,使东汉时期妖术盛行。《后汉书·方术传》除了郭玉、华佗等少数医生外,其余均是著名妖人。这种妖人妖术就是战国、西汉传下来的方士和神仙术。如当时有“缩地术”的费长房者,系东汉汝南人,从佛公学仙,能乘竹杖腾空,以杖投地,则化为龙。

  东汉后期,佛教逐渐流行,给予了某些妖人创立宗教的启示。他们把方士所有的神仙术与《老子》书中的“谷神不死”“玄牝之门”结合起来创立了道教。作为宗教传播重要手段的幻术日益发展了起来。

  公元3世纪至6世纪末,其间凡300余年,为我国六朝时期。中原长期战乱。一方面是当时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经济文化遭到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多种民族大融合使南北技艺得到互相交流。我国幻术在汉代发展的基础上,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记载详细而又生动具体的要算《后汉书·左慈传》: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通。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馐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操大拊掌笑,会者皆惊。操曰:‘一鱼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放乃更饵钩沉之,须臾复引出,皆长三尺余,生鲜可爱。操使目前刽之,周浃会者。操又谓曰:‘既已得鱼,恨无蜀中生姜耳。’放曰:‘亦可得也。’操恐其近即所取,固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可过敕使者,增市二端。’语顷,即得姜还,并获操使报命......”

  “后操出近郊,士大夫从者百许人,慈乃为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操怪之,使寻其故,行视诸罏,悉亡其酒脯矣。操怀不喜,因坐上收欲杀之,慈乃却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

  明人的著作中,列周秦至南宋著名之人,也记有:

  “慈以簪画杯,酒中断,饮其左,以其半与操,以杯掷屋栋似鸟飞之状,一坐属目,失慈所在。”

  其他有关左慈的神奇记载还很多,诸如“即刻种姜”“掷杯飞鸟”“死羊复活”等等。“左慈戏曹”的故事《后汉书》《搜神记》《太平御览》《法苑珠林》等都有详细而雷同的记载。可见左慈确系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近台魔术大师。他能随机应变即兴演出。特别是他的“钓鱼”“种姜”“取酒不竭”等表演可谓技艺精湛、令人折服。至于那些什么“酒脯搬运”“寻视诸罏,悉亡其酒脯矣”以及“金簪分酒”等,则多属文人骚客神话或夸大之作,即使今天也难达到这个水平。

  左慈的幻术表演不同于犛盱眩人的吞刀、吐火、自支解;也不同于集体人群的大型“鱼龙曼延”,而是当时新兴的艺术性很强的表演术。足以说明距今2000多年以前中国民间的幻术水平是何等高超。

  约在公元前500年,相当于我国周灵王时期,佛教在天竺(印度)开始兴起并流传开来,传入我国是西汉末年。正式在统治阶级里流传的最早记载是公元65年(汉明帝永平八年),天竺阿育王大弘僧使朝见汉帝,明帝刘庄不信佛法,天竺僧人就凭空变出一座七级浮图(塔)使汉明帝大惊,于是下诏开始在朝廷提倡佛教。实际上“塔”是用“摺叠法”藏在僧使袖内的。

  佛教得以流传,除了它当时反对婆罗门教的特殊地位,不排斥下等人入教,用人民易于了解的方言宣传“因果报应”等唯心主义哲学,麻痹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使其丧失斗志,幻想来世之外,还有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就是神通变化的法术(幻术)。把一些幻想的东西化虚为实演变出来。这是令人信服的最有效方法。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系位于尼泊尔和印度边境上一个部落的王子,29岁出家修行,7年成佛,意即“觉悟者”,也称“释迦牟尼”,一生传教40多年。

  释迦牟尼本人也是个多才多艺善施“咒术”(即善变幻术)而又能开“千人弓”的武术家。传教时,除用说教惑人之外,还以他非凡的本领和神奇莫测的幻术演变使听众云集,并且达到使人心悦诚服的效果。

  后汉时期,天竺高僧康僧会用“空手取珠”变出一粒五光十色,不为槌击所伤的“舍利子”骗取了吴主孙权的宠信。

  晋后十六国时期,在我国佛教得以流行与三大僧人的传教关系极为密切。在佛图澄、释道安、鸠摩罗什三人中,除佛图澄的大弟子释道安“无变化技术可以惑人”,主要靠哲理醉人心外,其余二人都是会变幻术的僧人。

  佛图澄到洛阳,自称400余岁,能听铃声知吉凶;在手掌上涂抹药物后能看到千里之外的事物。311年投奔石勒18骑之一信奉佛教的郭黑略。郭引佛图澄见后赵王石勒,勒问:“佛道有何尊严?”,佛图澄当场在一只钵内盛入清水,须臾之间长出荷叶、莲花来。一套“钵内生莲”的幻术把一代杀人不眨眼的魔王骗住了。石勒是一个吃过很多苦,极残忍而又很机智的人,他觉得这种法术可利用来欺骗将士和鼓舞斗志,于是在军中倡导佛教。之后,石勒曾屡试佛图澄,由于得到了郭黑略等信徒的预先密告,佛图澄都显示了“未卜先知”的法力,从而使石勒真正信服佛教。

  译经专家鸠摩罗什是龟兹国人。公元384年苻坚遣大将吕光灭了龟兹国,鸠摩罗什即随吕光军东来,时年41岁。他本身除佛学精湛兼擅长汉文之外,亦精于幻术。屡以“食针”等手段降服其他僧侣和群众。

  所以说,佛教获得普遍的信仰,一是靠它的“法术”(幻术表演);二是对有知识的人则传以哲学。幻术与哲学是佛教流行的两个车轮,缺一不行。

  隋朝由于开渠了大运河使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统一,经济文化比起秦汉至南北朝有很大进步。它是个短促的、富饶的、对历史有一定贡献的朝代。隋的商业、手工业、造船术等都很发达。朝廷的巧匠之一何稠,能为隋炀帝造六合城。征高丽时,一夜之间,合成一座周围八里,高十仞的大城,城上立杖建旗,布列甲士。次晨高丽人望见惊为神功。

  公元606年,隋炀帝招集周、齐、梁、陈乐家子弟以及全国乐人及散乐(又称“百戏”即杂技幻术)大集东京,在芳华苑积翠池旁由隋炀帝检阅散乐。有舍利兽先来跳跃,忽然,水满街道,到处是鼋、鼍、龟、鳖。又有鲸鱼喷雾,掩蔽日光。转眼间化成黄龙,长七、八丈(鱼龙曼延)。又,二人分左右行走,头上各顶一长竿,竿上有人舞动并能同时跳到对方竿上,即“顶竿”;又有神鳌负山,幻人吐火等技艺。在当时真可谓“千变万化,旷古莫俦”。

  公元610年,隋炀帝于5月15日夜间,在皇城端门外大街上设置盛大的百戏场,为西域人演出百戏。灯火照耀如同白昼,声闻数十里外。演出规模最多一次达30000余人,可谓空前。足见隋朝的杂技、幻术已相当的成熟。

  唐代前期国势强盛,商业生产发展,城市繁荣,宗教兴旺等诸种因素使唐代的幻术不仅有了很大发展,并且开始东传到日本。日本正仓院保存的古画中就有唐代的“入壶舞”“卧剑上舞”。

  到了宋代,我国民间的幻术(戏法)更有了长足进步。这仍然和宋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达,各种手工业、手工艺的发展分不开的。

  由于制瓷手工业的精进,艺人们已经可以用“藏厌法”变出大瓷碗,大瓷缸等彩品;火药也开始应用到幻术中......

  宋代外患频繁,国力薄弱,国家不能养活大规模的宫廷杂技艺人。为了谋生糊口,这些艺人被迫流落江湖,拖儿带女四处卖艺。这种情况是宋代以前所罕见的。

  他们当中条件差的艺人,吃穿无着,不论街边、茶楼、广场、空地,只要热闹之处,便见缝插针,临场表演招引观众。条件好一些的艺人则彼此联合起来,临时用栏杆、绳索拉起围子,搭成大棚进行节目丰富的串场表演。这在当时叫“瓦舍”,是我国民间游乐园的雏形。

  不论是集体表演的“瓦舍”或是个体流浪者“撂地”演出,艺人们都要尽力出新招,显身手,方能迎得更多的观众。生活的压力造成了彼此竞争,这便是宋代民间幻术得到很好发展的另一原因。他们已开始形成各种“专业”,如专演“吞铁弹”的张九哥;“吐五色水”和“旋烧泥丸”的艺人小健儿;甚至有女幻术家多人。这些专业演员互相组织起来进行表演就形成了“社”。林遇仙、赵十一郎、赵家喜、浑身手、张赛哥、王小仙、姚遇仙、赵念五郎、赵世昌、赵世祥、耍大头、金宝、施半仙、金逢仙、小关西、陆寿、包显、女姑姑、施小仙共19位幻术艺人组成的“云机社”就是我国最早的一个魔术团。

  当时杭州的著名幻术师杜七圣,以其拿手幻术“七圣法”而获此艺名:他在广场或空地上,可以当众把人头“切下”,再用“符法”将人头接上。由于他的演技高明,人们不解其奥妙,所以每次都当场出售“灵符”。

  正由于民间幻术的广泛出现,人们见多了,就日益发觉幻术是“人力所为”,不再相信它是宗教法力或神魔之术。这在认识上不能不算是一大飞跃。

  元朝以来,雄兵黩武,向外扩张,战乱不断。各种文艺和杂技、幻术均处于冷落凋零境况。

  清初,汉族人民反对异族统治,到处都是反清复明的抵抗运动。白莲教兴起以来,利用各种形式的幻术进行传教,扩大影响。

  明、清两代起义军首领中,擅长杂技、幻术者不乏其人。明朝,山东蒲台县农民军首领唐赛儿是位女尼,她领导的起义军达数万人之多,遍布许多州、县,对皇室震慑极大。不幸,永乐十八年,为安远侯柳升所败,被擒下狱。虽然“三木被体,铁铉击足”,但她很快就逃脱遁去。说明她不仅“通诸术,凡衣食财物皆能以术运致”,而且武功甚好。其他,如明朝绳伎红娘子,清代白莲教的领导人齐王氏等都是些身手不凡的女艺人。

  在那种以拳、棍、刀、枪为主要武器的年代里,朝廷对身怀绝技的艺人十分畏惧,认为是“匪类的根源”。“踹索者......必能作贼,宜禁之”。他们下令解散杂技团体,甚至屠杀和拘捕杂技艺人,手段极为残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间的杂技、幻术的发展。

  另方面,由于朝廷的荒淫、享乐的需要,清代宫廷之中,仍设有专门的御用艺人。特别是慈禧太后统治的年代里,经常将一批优秀的民间艺人召进宫廷去当值演出。当时流行的幻术节目如“土遁金杯”“大变金钱”“小变银钱”“来去飞水”“罗圈”“一席全飞”“十杯香茗”等等的表演“门子”与方法和今天常见的魔术几无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继宋之后,明、清两代人们对幻术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黄金有假,戏法无真”。更出现了我国前所未有的两本幻术书籍。其一,是明代陈眉公所著《神仙戏术》,载有传统幻术20多套,所惜,此书在国内失传,据考日本可寻踪迹;其二是清代唐再丰编著的《鹅幻汇编》,共总结了320多套清代幻术、戏法,是一部很有历史价值的幻术专著。

  回顾整个历史,不难看出,我国的幻术形成于古代夏朝以前。西汉时代更受佛教和西域幻术的影响。从那时候起,中国古代的幻术就已经相当成熟了。

【中国魔术的发展】相关文章:

中国街舞发展08-28

IBM在中国的发展11-07

中国礼仪发展09-02

街舞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06-29

击剑运动在中国的发展09-13

中国咖啡的发展与文化07-21

中国CFO的现状与发展09-20

浅析街舞在中国的发展07-20

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发展09-08

中国舞蹈发展的特征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