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方程是小学非常重要的解应用题方法之一,比如常见的算术方法,理解起来更加简单,今天给大家分享就是小学应用题方程专项练习。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小学生应用方程的能力。下面,笔者就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为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将人教版的教材关于方程的教学内容编排体系进行大胆调整,将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提前于五年级前半学期完成。这样调整,可以降低学习移项法简化方程的难度,也对七年级正式学习有理数的计算有很大帮助。当然还可让学生尽早接触代数的思想,淡化学生解题的固定思维。
二、培养学生设未知数的能力,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未知数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第一步,对含有多个未知数而又只允许设一个未知数的问题,用哪个未知数来设元,直接关系到列方程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讲,解应用题有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直接设未知数法和间接设未知数法。
所谓的直接设未知数法,就是题目里怎样问就怎样设未知数。这样设未知数,只要求出所列方程的解,就可直接回答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直接设未知数法来解决问题的。所谓的间接设未知数法,就是在一些题目中,若采用直接设未知数法,会给列方程增加麻烦。如果采用间接设未知数法,即通过间接的桥梁作用,达到求解的目的。间接设未知数的具体做法是设一个不是问题的未知数为“x”,然后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来表示所问的未知量,求得未知数的值后,再求出表示未知量的整式的值,最后回答问题。
三、 培养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是学生解应用题的一个基本条件,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关键性词语的引导,比如“和”、“倍”、“差”、“等体积”等,从而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落脚点的习惯。但切记,不能生搬硬套例题的题型及解法,审题时要弄清题目中的“多”、“少”、“便宜”、“贵了”等词语的含义及常见数量关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用语的灌输,保证整个解题思维不受文字的约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设未知数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怎样来设未知数,它直接关系到解应用题方便与否。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设未知数,也就是问什么设什么;二是间接设未知数,不设求解量,而设其他量,然后由这个量推出求解量;三是设辅助量为未知数,从而求出待求量;四是对于某些仅靠已知量和要求量很难找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可考虑增设未知数的方法,可化难为易。
四、教给学生列方程解题的步骤,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正确的步骤是至关重要的。通常可从以下六步入手:一是“审”,即分析题意,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数量关系,知道本应用题设题的基本方向和解题基本思路;二是“找”,找出能包含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包括一些隐含的数学等量关系式,为列出方程打好基础;三是“设”,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并用这个字母与已知数一起组成表示各数量关系的代数式,提高解题的效率;四是“列”,根据上述等量关系及代数式正确列出方程;五是“解”,解所列方程,求出未知数的解;六是“验”与“答”,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然后写出答案。
总之,列方程解决问题是大多数学生的弱点,解题方法的培养是关键,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注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构建方程模型来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方程应用题技巧
一、设未知数的三种方法
用方程解应用题,首先我们要设未知数,常见的设未知数有三种方法:
1、通常是问什么设什么,比如第1题问这个数是多少,我们设未知数时就设这个数是X;
2、求多个问题时设较小的为X,例如第2题问甲乙各是多少,这时我们通过读题知道乙数较小,设未知数时就设乙数为X,根据甲是乙的三倍得到甲就是3X,再列方程就简单了。
3、通过等量关系设未知数,有些比较复杂的方程,前两种方法设未知数仍然不好列方程,这时就会考虑利用等量关系中不知道的量来设未知数这时就比较好列方程了。例如13题等量关系是路程相等。也就是8×速度和=6×(速度和+2.5+2.5)这时很明显设速度和会比较简单。
二、列等量关系的三种方法
“等量关系”特指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在用方程解应用题时,先要找到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就会非常容易。
1、根据题目中的关键句找等量关系,比较常见的就是几倍多几,几倍少几的题目,例如12题的关键句,第一层比第二层的4倍少2本,里面的“比”字就相当于“=”,“的”相当于“×”,“少”相当于“-”,这样等量关系就出来了,第一层=第二层×4倍-2本,同样的方法表示出第三层,再根据三层共有159本,就可以列出方程了。
2、用常见公式找等量关系
这类题目只要公式记得准确,相对会比较简单,以第8题为例子,很明显是路程类题目,这时写出公式,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路程,然后代入数字就可以了。
3、画图找等量关系
一些做图题目,或者用线段图分析的题目列方程,可以通过图中对应关系找到等量关系。
三、解方程的三种方法
列出方程后,解方程就可以做出题目了,常见的方法有三种,前两种是过渡,重点用第三种方法
1、公式法,这也是小学一二年级时学过的,比如苹果+1=3,苹果等于几呢,这时用到的就是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个公式,现在学了方程,算式就变成了X+1=3,从原来的图形表示数,变成了字母表示数,但方法都是一样的。
2、等式性质,这是小学重点学习的一种方法,根据天平原理,有时为了让学生们理解也会说成跷跷板原理来做题目,书写的过程虽然有点长,但理解简单。
3、移项变号,这个写出来和第一种算式是一样的,但思路已经不同了,比如X+1=2,我们将左边的1移到右边就要变号,加号变成减号,所以下一步为X=2-1,要注意体现移项变号,方法又快又准。
最后题目做完一定要检查,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符合题目意思,就是对的。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10-18
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07-01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10-15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08-31
《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小学数学说课稿05-14
列方程解应用题小学数学说课稿10-21
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07-23
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基本步骤07-21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论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