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课文原文
《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是小说《故乡》中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选入语文书后后加的,节选出来的章节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与《故乡》整篇小说的主题是有差别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少年闰土课文原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作品原文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①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②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③。这祭祀④,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zhēng)月里供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xíng)⑤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弶(jiàng)⑥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
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zhān)帽,颈(jǐng)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quān),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⑦,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⑧,撒下秕谷⑨,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fù)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bó)鸪(gū),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chù)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⑩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一朋友所不知道的。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我在朦胧中,眼前又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词语注释
①其间:其中;那中间。
②猹:鲁迅小说《故乡》提到的一种像獾的野兽,喜欢吃瓜。毛一般灰色,腹部和四肢黑色,头部有三条白色纵纹。趾端有长而锐利的爪,善于掘土,穴居在山野,昼伏夜出。脂肪炼的獾油用来治疗烫伤等。也叫做獾。作者1929年5月4日给舒新城的信中说“‘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
③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④祭祀:节日或每逢祖先生辰忌日,人们向神或祖先献供品,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⑤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迷信的人利用五行相克相生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文章一开始已经提到了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起名叫“闰土”,表示五行齐全。
⑥装弶:弶,捕鸟的用具。装弶,就是把弶装置好,用来捉鸟。这里是指捉鸟的动作。
⑦许下愿心:即许愿。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也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⑧竹匾:一种边较浅的圆形竹器。
⑨秕谷:干瘪的谷子。
⑩跳鱼儿:指弹涂鱼,体长约10厘米,稍侧扁,浅褐色,栖息于海滨滩涂,常出水跳跃,上陆觅食,用最终弹出的水弹来捕食,可食用。中国南北沿海都有出产。
《少年闰土》课文开头解析
《少年闰土》一文的开头是这样的: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这是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景物和人物的细致描写,在全文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1、烘托人物出场:
在看戏时,常常是兵马未出场,战鼓咚咚响。而这一课一开始就勾勒了蓝天,勾勒了碧绿的.西瓜地,而在它们之间,又勾画出一轮金黄的圆月。这里的蓝绿黄三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图,对一位勇敢机智的少年形象的展现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2、勾画人物形象:
少年闰土是个什么样子?在这一段话里,用项带银圈,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刺去的外貌形象,写了月夜少年刺猹的情态,给人以形象优美的感受。而这个机敏勇敢的人正是少年闰土。
3、设置诱人悬念:
课文开头如同一幅画卷,有景有人,营造了一种气氛,给人留下了许多悬念:这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是谁?家住在何处?我是怎样和他相识的?吸引着读者迫不及待地把故事读完。
4、埋下伏笔:
开头的描写,表明了少年闰土是在海边长大的农村孩子,因此他见多识广、知识丰富,是只看见院子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我无法相比的。这为后文写闰土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知道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埋下了伏笔。而项带银圈与后面对闰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戴小毡帽,颈套银圈,见人怕羞也是一个呼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